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年初,陈丹青毫无保留地宣扬起木心来,说:“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以陈丹青的个性,他不是谀师的人;以陈丹青的声望,他不需要通过营造老师的令名来抬高自己。  相似文献   

2.
自从港台片打入大陆市场,使人们开了眼界:噢,原来港台片是这种风格——武打、言情、古装戏、生活片。总之,让大陆人多多少少对港台影视有了了解。这的确是件好事。然而也留下了后遗症,问题出在大陆人身上,就是有相当多的年轻人、影视歌星们不明不白地动辄就来个“好喜欢”之类的词,让人听着不伦不类不舒服。由于语言习惯等因素,用“好”字来修饰某些事物是港台人的习惯,张口就是什么“好难过”,“好温馨”,“好激动”,“好可爱”,“好厉害”、“好想你”,“好漂亮”,“好美丽”,“好讨厌”,“好……”一类的。以副词“好”来修饰形容词、动词表明一种程度,与之相类似的副词还有“很”、“特别”等。后两个词是大陆人表达的习惯,“很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女秘书抱着一摞与人齐高的读者来信对老总说:“这是今天读者寄来的‘贵报错别字与语法纠错’”。而老总大笑着说:“好事情!这说明咱报发行量在增加,知名度在提高!”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5.
读顾炎武《日知录》至“文须有益于天下”条,觉得颇有见地,全文仅百余言,照录于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相似文献   

6.
标题改得好     
我写的悼念肖华同志的回忆短文(发表在8月22日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原用的主题是:“永久的纪念”,见报时被改为:“要写就写大的”,这一改动实在好。好在哪呢? 一、标题抓住了短文的实质。此文是通过一个片断的回忆,显现肖华同志精神风貌一二的。而这片断回忆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肖华同志在答应为大会书写几个字时,兴致勃勃地对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的人比划着说的一句话:“要写就写大的,……”,  相似文献   

7.
姜艳 《网络传播》2009,(9):60-60
宁波网友“天生我才2”不久前向区长信箱反映邱隘居民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网上回复,就两个字:“已阅”。“天生我才2”把这封区长信箱回复的截图挂到了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上,戏称之“最牛区长信箱回复”。(8月15日《今日早报》——宁波网友批最牛区长回复等6天得“已阅”两字。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一位空中小姐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飞机即将起飞时,她用两种方法劝说乘客们系好安全带。她对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否则会给你带来不幸。”她对另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这会使你更舒服些。”两种劝说,产生了两种效果。前一种劝说,应者渺渺;有的乘客甚至顶撞她:“请别唬人。”后一种劝说,大多数乘客都服从了。  相似文献   

9.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10.
过去有一言“分析好、大有益”,其实对人、对事确实应辩证地看,一分为二地分析,写报道同样如此,辩证地写,有分析地写,就比较全面、客观、真实。最近读文汇报体育版上头条新闻《火亮:跳台三好生》,被标题紧紧吸引住了。火亮,一个在十运会上崭露头角的“小不点”,了解的人不多,记者为他写报道、做介绍,很有必要。标题上的“跳台三好生”,很新颖、很吸引人,三好在哪里?没想到全文辩证地看“三好”,三个插题已能表明此观点:一训练“不好”比赛好;二身材“不高”感觉好;三读书“不好”跳水好。原来,三好与三不好是如此对立又统一在火亮身上,真有…  相似文献   

11.
谈起“五味瓶”,很多人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瓶子。有句俗话叫做:“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不是怎么好尝的,而说到“方格地”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而绝大多数搞新闻报道、舞文弄墨的人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有人戏称吃新闻这碗饭的人是耕种“方格地”的,还有人干脆称之为“苦行僧”,不管怎么说,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泡在这块“方格地”里了。五年艰辛,常有朋友问我收益几何?我只答道:“拣到一只‘五味瓶’”,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有苦也有甜”。记得刚学“爬格子”那晨光,热情蛮高,下班便钻进宿舍,挑灯夜战到三更。早晨上班时路经邮筒旁,偷眼瞧瞧,如无熟人,便麻利地把稿投进信箱,然后便哼着小曲上班去。留下的是永无休止的等待。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日,在合肥市包河区首届学习节启动仪式上,安徽省图书馆馆长禹成华与包河区政府区长阮永兴签订了建设学习型城区共建协议,正式结成学习型城区共建单位,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学习型城区,营造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这条老菜农的“种菜经”早已为广大通讯员所熟知,并成为采访和写作的追求目标。前不久,笔者从报纸上读到了一则某企业运用“四门战略”打开市场、产销两旺的消息,这“四门战略”是:“抢热门,攻冷门,开新门,攀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很多人羡慕我们这职业。其实,记者、编辑总是在为他人“作嫁”,写别人,宣传别人。 如果想发财,当个什么“阔佬”,腰缠万贯,穿金戴银,就不要去干这营生。除了一两百元薪水,别无其它;整日内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写点“外稿”,一是看外报关照不关照,二是十有八九要“枪毙”,发表了也就十几块几十块稿费,可怜巴巴,抵不上个擦皮鞋的。 如果想成名,就更不要干这一行,不仅没有什么“记者家”“编辑家”等桂冠,终日不是东跑西颠,精疲力尽,磨破嘴皮;就是埋首纸堆,为缺乏好稿发愁,为自己付出心血不被认可发愁,为文字惹出官司发愁……况且人的名望再大,总有限度,总有它达不到的“死角”。袁枚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好名也。”好名本身不是坏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编辑应成为“通才”。那么,好的总编辑就应是“帅通才”。无论是报刊的总编辑,还是文化出版的总编辑,高超的领导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永远是增强编辑群体凝聚力的魅力所在。 总编辑对群体凝聚力的魅力所在,首先是人格的征服。(这是一种能力)。 健全人格的体现,首先要处事公正,不忽冷忽热,以信任和公平之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处此位置,必有阿谀者近之。自古忠言难纳,谀媚易进,历史教训,历历可数。“以偏处乘之,败事必常由此。”此为古训。恺撒的处理方法,也十分值得借鉴:“谁的腰弯得最厉害,就在谁的腰眼上踢他一脚。”现在不至于“踢”了,“远小人”却是要必须做到的。以此,群体观察你则认为你刚正,不能欺。 人格的征服,其次要敢于明辨是非,不模棱两可。是非分明,则公众服;模棱两可,则小人行其道而众人怨。怨则远,怨则怒,俗言“老百姓的嘴,就是那载舟的水,能载舟,能覆舟,流传了多少辈!”民心离向,决定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消息     
《编辑学报》2007,19(5)
本刊决定采用汉语拼音姓名的新写法本刊本期刊登了我国台湾省留美学者许仲平教授提出的中国人汉语拼音姓名写法的建议:姓在前,名在后,姓的字母全大写,名只首字母大写,双名间不加连接号,名字不缩写。例如:“杨为民”写作“YANG Weimin”,不写作“Yang Weimin”或“YANG Wei-min”或“YANG W M”或“YANG W”。这是一个有助于解决西方人对中国人姓名的误解的好建议。这一建议符合中国人的姓名习惯,跟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的规范也基本一致,差别只在于建议的姓的字母全大写,而国家标准仅规定姓的首字母大写。鉴于国内已有许多期刊对姓…  相似文献   

17.
有两则寓言,一般的中国人恐怕都耳熟能详:一是“叶公好龙”,一是“郑人买履”。寓言中叶公与郑人都成了被人们嘲笑的对象,在今天看来,这恐怕多少有些误解。 叶公好龙之甚,以至于墙上画龙,柱子上雕龙,家中到处是“龙”。但真龙来了他为何又惧之?人家说他是假好龙,或者说是好假龙。我想他是一开始就未接触过真龙,在虚拟的龙的世界生活惯了,忘  相似文献   

18.
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文中说:“特稿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讲述故事的有用的写作工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说:“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及讲好一个故事,是对特稿的最高要求”;高小康在《人与故事》一书中,对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切故事都是人对自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的“两会”是我平生第一次正式上会采访,因而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也许是运气好,正赶上卢跃刚当编辑。他问我:“能不能写一篇《1503亿赤字预算意味什么》?这是报社领导点的题!不行我就另外找人。”跃刚布置工作的方式是“激”,这一激,让我“非干好不可”了。  相似文献   

20.
常听人说,“贪官怕杂文”,其实贪官并非同一脸谱,也有贪官喜杂文。前些时候深圳揪出了一批贪官(该市南山区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主任被一锅端),其中的那位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初本不仅喜杂文,竟还是一位创作颇丰的杂文作者。 报道说,58岁的何,一向爱好杂文,目在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杂文集《咏竹》。书中的作者小传说:何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