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是与日本近代化同步进行的,武力侵略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作过程。同时,近代天皇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启蒙思想为军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制造了舆论;“国家神道”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而二战后,美国的“冷战”和“反共”政策,为军国主义的复活大开放便之门。本试图从这些历史的深层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倒而不死的根源,说明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根深蒂固,为此,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与之作坚决的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家族国家伦理观与近代军国主义是日本近代以复古为特征的两大意识形态。在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和西方资本主义给日本带来的压力前提下,在维护天皇制统治和扩大对外侵略的过程中,家族国家伦理观逐渐融合于近代军国主义中,从而导致了日本近代对外侵略战争的全民性、疯狂性和野蛮性,并为日本的战争罪行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军国主义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痛疽。利用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掩盖侵略,把“国家意志”强行灌输给学生,是近代日本教育的一贯方略。战后,屡屡发生的教科书问题,其源盖出于此。这不仅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也毒害了日本的学生。日本国内也曾有人呼吁:“教育应该为了后代人,而决不能为企图复旧的老一代人的意愿服务!”  相似文献   

4.
近代德国军国主义曾几度猖獗,它把德意志民族推向灾难的深渊,也使欧洲和世界人民蒙受大规模流血战争的巨大痛苦。重温德国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探索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 近代德意志是一个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究其根源,有必要追溯到中世纪。 政治上的分裂乃是中世纪德意志最重要的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元10世纪德意志国家形成时就造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当时德意志有四个公爵领地(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  相似文献   

5.
武士道是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有现象,自九世纪武士登上历史的舞台,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今在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仍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本文截取了武士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近世武士道(1868年明治维新至1945年战败投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近代的尤其是在军国主义支配下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之一。纵观日本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近代日本史完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对外侵略史,其中主要是对华侵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挟着它那残暴的嗜血本性以灭绝人寰的手段袭向勤劳而善良的中国人民,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的武士道文化是对先前武士道精神的推陈出新,体现了道德、文化的共通与变异。它继承了先前武士道精神的许多优良品质与德行,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又逐渐变更了“忠”的内涵,把武士的道德追加为全民的道德。内省的道学工具转变为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和战争工具。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日本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动力和社会美德的同时,也引发了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狭小、人口只有12540万(1993年)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却屡屡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探讨日本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民族宗教“神道教”与其军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神道教”在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促成了历史上日本的多次对外战争,也是二战后,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虽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其军国主义的思想却阴魂不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等国情的不同,使其在创立资产阶级军国主义时有着自己的特质。由于当前日本的某些动向,深刻阐述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历史特质,从本质上加深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3):195-196
福泽谕吉亚洲观是否定亚洲的一切传统,要求脱离亚洲、侵略亚洲。这种偏激的、机械的亚洲观是影响近代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作为日本的思想引导者,福泽谕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对于右翼倾向严重、不肯承认所犯下的历史错误的现代日本社会来说,福泽谕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代国家的创建与对外扩张的推行,日本战前历史教育的宗旨与内容不断被修改,其"皇国主义"、"神国主义"、"排他主义"及"军国主义"的特征日渐凸显。这种反民主、反科学、非客观、非和平的历史教育,最终沦为对外侵略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和中日甲午战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甲午战争又使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从精神酝酿提升到了践履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儒学,又称儒家思想,往往给人"儒雅"、"尚礼"、"仁心"、"修己"的感觉。然而在日本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儒学却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畸形利用,成为毒害日本人民、侵略亚洲各国的宣传工具。文章旨在通过对中日儒学的内容差异,以及日本军国主义者如何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异化改造,来强化日本所谓"武士道"、"忠君爱国"、"王道乐土"等精神的分析,洞悉异化后的日本儒学推动军国主义发展的原因,这对于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主要通过军部势力发展、壮大,最终掌握了国家政权,完成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极其反动的政治“变革”。虽然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在形式上与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本质上却不是同一事物,正确区分日本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治现象与日本传统的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二十世纪日本法西斯反动政治本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力地批判当今日本国内诸多否认二战罪行现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日古来睦邻友好,虽然这种善局自近代以来因日本不断侵华而打断,尤其“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的侵华行径,不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也深深殃及日本人民,然而不可否认,“睦邻友好”仍是当今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不过,要把这愿望变为长久的现实,必得中日双方共同努力。至少,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就是一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右翼势力存在的历史文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恢复活动并日益猖獗,本文拟从日本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右翼势力始终存在的原因,认为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近代天皇制和军国主义遗留思想、日本史上汉学及东洋史学的研究倾向、日本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及日本文化哲学中"日本文化特殊论、优秀论"对其民族意识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右翼活动的意识形态来源及动力。  相似文献   

17.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在经历了诸多发展形态的神道教中,最引人注目或者说引起争议最大就是国家神道。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神道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论文基础,二战中沦为日本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二战后,国家神道虽然在法律上被取消,但是其思想遗毒至今还深刻影响着日本人。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近三千年来,两国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这是值得研究和发扬的。但是,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日友谊蒙上了一层不愉快的阴影,从而使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成为一个冷落的部门。今天,  相似文献   

19.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的。下层武士领导的倒幕运动是"近代武士道"产生的萌芽,明治维新是从"中世纪武士道"到"近代武士道"发展的转折点。最终,由武士领导下的明治政府迅速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日本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中华文明在帮助日本民族走出野蛮愚昧状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中日两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孜孜不倦,把中国文化输入东瀛,留下了千古美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并没有很好地领会到儒家思想的精华,特别是进入近代后,穷兵黩武,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近邻各国大肆侵略压迫,残暴屠杀中国民众,疯狂地摧残、掠夺中华文化财产,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