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哀乐倍增。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哀乐倍增.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杜甫《月夜》运用"曲笔"手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自《诗经》始,众多诗人作品均对此有所涉及,形成了以含蓄蕴藉为审美取向的诗歌创作传统。对"曲笔"美学意蕴作简要阐述、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诗创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王聪慧 《文教资料》2010,(14):102-103
含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是一种美的表现方式。含蓄好的视觉作品,因符合形式规律而产生效果.无论把你的思绪引向何处都会留下无尽的回味与思考。本文就含蓄这种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浅谈它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价值,以感受这种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境,并进一步从中发掘含蓄之美,让这种传统文化更好地启迪我们的设计思想.让这一传统表现形式在设计中继续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断魂枪》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秀作品,在这篇作品中渗透着老舍创作中的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老舍先生对民族文化中的精细、含蓄、韵致的美非常欣赏和挚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精细、含蓄、韵致的美正在逐步的消失。老舍先生对这种美的丧失既充满了哀怨又无可奈何。《断魂枪》是为传统文化中这种美的丧失唱的一曲缠绵、哀怨的挽歌。作者试图从《断魂枪》的取材、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诗歌,讲究意境优美、意蕴丰富,含蓄委婉地表达感情。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往往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用意象、意境等作烘托渲染,使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以达到使诗歌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目的。许多诗人除了采用一些传统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曲笔,这样就更进一步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情感的表现更加婉曲,更有韵味。在诗歌创作中,曲笔是指不直接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故  相似文献   

7.
实录是史学的最高境界,是所有正直的史学家所恪守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直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却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处于“不可为之时”,又要达到“贤贤贱不肖”的目的,曲笔就成了必要的选择。倘若直书需要的是不畏强权的勇气,而以曲笔实现“不虚美,不隐恶”,就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需要智慧。曲笔的使用,亦使得人物形象复杂丰满。直书与曲笔相辅相成,形成《史记》艺术中的一体两翼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种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具体表现为意境的含蓄美、比兴的含蓄美、语言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9.
含蓄美是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境界。从创作角度看,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要求创作者追求含蓄之美;从接受角度看,艺术作品的含蓄美有助于欣赏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无论从创作者还是欣赏者角度而言,艺术作品都应将含蓄美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归隐后,词作题材扩展,写了许多乡村田园词和政治抒情词。虽仕途坎坷,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始终 没有泯灭。他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曲笔寓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向和有志不获骋的愤慨和悲叹;其词风也由豪放 俊逸转为委婉含蓄、苍凉悲壮。  相似文献   

11.
含蓄美是中国民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人们常说的画外之画,弦外之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蕴藏的这种含蓄美。朱自清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正是努力追求这种含蓄美。《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作者却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文中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通过送行,买桔子等几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的。而“我”对父亲的爱却是通过父亲“背影”的重复出现而不断升华的,写得曲折顿挫,十分含蓄。本来《背影》的创作冲动来源于父亲对“我”  相似文献   

12.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含蓄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特征表现以小指大,因近见远;文以复意为工,义生文外,秘响傍通;言有尽而意无穷;多义性与朦胧性。含蓄美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渊源,如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道家虚无说的哲学影响、禅宗思想的影响、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春雷 《考试周刊》2010,(29):26-27
我国古代文论家历来崇尚诗词的含蓄之美。本文重点谈了含蓄之美的呈现方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呈现形式主要有:化实为虚;言在此意在彼;借古喻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崇尚含蓄美,主要有两个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悟。  相似文献   

14.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能够启发人产生联想,耐人回味,使人越看越感觉有味道,感觉美。本文仅就中国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形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能够启发人产生联想,耐人回味,使人越看越感觉有味道,感觉美。本文仅就中国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形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李商隐被称为最擅长写朦胧诗的诗人。他的《锦瑟》所表现出的朦胧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锦瑟》的朦胧主要体现在多义的主题、朦胧的意境、迷离的意象、含蓄的用典和跳跃的结构。形成这种朦胧荚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象征,就是用此物暗指彼物,用某种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的抽象的精神品质或现实关系,表达与之相似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含蓄的艺术手法.用这种手法为主写成的散文,称为象征散文.象征散文的主题深邃,在作品形式内容之外,总含蓄着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象茅盾的《雷雨前》,写的虽然是自然天气,但曲笔见真情,鲜明而形象地抨击了旧中国停滞、沉郁的社会生活.作者说,这是“用象征的手法写了三十年代整个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矛盾.”(《茅盾散文速写集·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讲究和谐对称之美,讲究含蓄雅致的表达,讲究趋吉避凶,这样的心理状态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就有了不同修辞手法的出现。这种心理在语言中的直接体现就是语音方面,这为谐音的运用与大量产生提供了可能。谐音有着特定的需要和效果,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它能够达到使话语生动、含蓄、幽默、新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含蓄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技法.本文试探讨了含蓄的渊源流变,认为含蓄起源于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说;分析了含蓄的三个特征——深刻性、曲折性、模糊性以及含蓄的方法;指出含蓄是一种高层次、高品味的美,需要创作主体与鉴赏者双方的合力滋孕与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