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乘旦 《东方文化》2002,(6):114-119
英国王室有悠久的传统,在很多人印象里,英国王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的确,在现存君主制国家中,英国王室算得上历时长久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当代世界上,保留君主制的国家并不多,在一个以民主为潮流的时代以及一个以民主为标榜的国家里能够保留君主制,这是英国最大奇迹!  相似文献   

2.
<正>在多元文化交流融汇的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很重视对国民特别是年轻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对于有着特殊历史、文化、政治背景的苏格兰而言,传统文化的宣传、研究、继承和发扬一直是苏格兰社会政治的重中之重。苏格兰人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政治诉求已经转化为一种文化诉求,目的是传承苏格兰的民族精神,维护苏格兰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性和民族身份。在苏格兰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感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斯科特与南极顿官刚编译他不是第一个征服南极的人,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也许,你知道沃尔特·司格特(WalterScot),他是苏格兰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而这里讲述的是英国历史上的另一位Scott,罗伯特·斯科特(RobertScot)一...  相似文献   

4.
2021年11月1日至11月12日,第二十六届全球气候大会(COP26)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由英国中央政府(联同苏格兰自治政府)与意大利政府合作举办.本次会议共合并三个国际公约缔约国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国会议、《京都议定书》第16次缔约国会议(CMP16)以及《巴黎协定》第三次缔约国会议...  相似文献   

5.
自詹姆斯二世于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在爱丁堡控制其国会以来,爱丁堡不再是一个城,而是由两个城组成。它迄今还保留着苏格兰王国时期国都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中国艺术家。他,一介平民,却使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奇;令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叹;他应邀先后遍访美、日、韩、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北岛 《世界文化》2004,(1):45-46
威士忌:苏格兰生命之水。一说起威士忌,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具有各式各样独特滋味和香味的琥珀色液体,它是苏格兰人引以为自豪的特产。苏格兰人称他们心爱的威士忌为“生命之水”,其金黄色泽被誉为“太阳的光芒”。英国人讲究餐前和餐后喝威士忌,席间则以葡萄酒佐餐。他们认为:品尝威士忌一定得专心致志,因此绝不能边吃边喝,要一口一口慢慢品尝享受,这样才能喝出威士忌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8.
李忠东 《世界文化》2013,(12):49-51
古老校园焕发青春 阿伯丁大学1495年创立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市,系中世纪创建的四所苏格兰古大学之一,也是全英校龄第五长的大学。它的教学和研究质量举世闻名,已成为全球著名的教育和研究中心。该校拥有五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包括胰岛素的发明者。阿伯丁大学的医学尤其享有盛誉,曾经开发出胰岛素和“核磁共振”技术。英国许多社会名流曾出任校监,其中有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文坛两姐妹: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异彩纷呈的英国文坛上,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真可谓有口皆碑,她们出色的成就赢得了整个欧美文学界的一致好评。缪里尔·斯帕克是英国战后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不少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一时间,斯帕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18年,斯帕克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父亲是一个犹太人,母亲是个虔诚的长老教派信徒。由于家庭的影响,斯帕克自幼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对此她坦诚地讲:“爱丁堡是我父亲的出生地,对我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方式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赤水河是飘香之河、美酒之河。公元12世纪,在法国科涅克,当地人蒸馏了驰名的白兰地,而在苏格兰,英国人也烤制出芬芳的威士忌。16世纪末,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民制作白酒已成规模。他们先用小麦制成高温大曲,拌入稍加煮熟的高梁米中,埋进地窖发酵1月余,挖出蒸取酒液。其剩下的酒糟里再掺进一些高梁米和高温大曲,又一次埋进地窖堆积发酵,1个月后取来再次蒸馏取酒。如此反复八九次。后来被称为“茅台酒回沙工艺”。1915年,在美国119金山举行万国博览会,中国茅台酒、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土忌被评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这时管辖仁怀县茅台镇的中国贵州遵义,遂与法国科涅克、英国苏格兰  相似文献   

11.
刘怡涛的名字,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刘情涛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正日益受到人们瞩目,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刘治涛的大名我早就在报刊上读到过了,与他本人见面相识是1995年11月在英国伦敦。他应苏格兰——中国友好协会的特别邀请,并得到英国著名的威廉·格兰特(威士忌酒)公司的慷慨赞助,携带100多幅作品前来英国访问和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先后在格拉斯哥和伦敦展出;展览分别由格拉斯哥市长和中国驻英国大使主持揭幕剪彩。展览十分成功。他的工笔花鸟画以其清新俊美的独特风格,博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欧洲各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初步建立工业文明。对于欧洲而言,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资本主义体制取代封建体制,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作坊;传统与现代在彼此的融合之中同时冲突。尤其英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中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潘岳 《世界文化》2009,(3):16-17
她是时尚界的风向标,明星们穿着打扮的楷模,她14岁出道,18岁成名,整整红了20年;作为英国最富有的模特,她一年曾接14个国际品牌的广告合约,15个杂志封面,个人资产超过1.15亿英镑;她被传出和好友玩性游戏的丑闻,还吸食可卡因,甚至让教育专家们坐到一起来探讨她吸毒事件对英国青少年的影响;她在被人们唾弃的时候,却依然让人效仿——她的一副墨镜、一个挎包,甚至是最随意的系扣方式、  相似文献   

14.
邹斯彧 《世界文化》2008,(12):13-15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知识贵族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毕业于剑桥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传记作家。他在担任慷希尔杂劫主编期间曾慧眼支持过哈代、斯蒂文生、亨利·詹姆斯等作家的创作,还主编过《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的前26卷,撰写过18世纪的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称号。  相似文献   

15.
戴蕾 《世界文化》2010,(2):14-16
他年轻时有着一头浅金色的头发和深邃的琥珀色眼睛,唇角微微上翘,当闭上嘴沉默的时候,显得又傲慢又性感;他的眉间有一道蹙痕,不笑的时候显得非常严肃,然而笑起来时又是一派沉静温和。他是英国戏剧界的瑰宝,年轻演员的导师,他的发音方式在英国戏剧界是一个“专有名词”,他的名字在好莱坞代表着具有某一类特质的角色,他常常令人大跌眼镜地拒绝重要的电视电影角色,只是因为档期和他的舞台剧有冲突。  相似文献   

16.
英语趣谈     
张港 《世界文化》2002,(2):13-13,18
英国人不全是说英语,英国的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说的是克尔特语,这些经常不说英语的英国人占英国人的1/5,他们家里一套外头一套,在家用自己的克尔特语,出门才用英语。美国人也不全说英语。美国人中有1/7不说英语,其中有1700万人说西班牙语,170万人说法语,150万人说德语,120万人说汉语,有40%的人不能说流利的英语,这些人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讲英语,而且有许多人说得很糟。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人可以同时身兼几职?两份工作?三份工作?或者五份工作?这恐怕已经是极限了吧!事实上,我们身兼三份工作就会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了。可是,在苏格兰东北部的奥克尼群岛上,有一个叫比利·缪尔的牧羊人却同时身兼20职!而且这都是他自愿承担的工作,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6年10月底,比利·缪尔被《镜报》授予英国骄傲奖,大家称之为"英国最勤奋的男人"。67岁的比利·缪尔来自北罗纳德赛岛,除了牧羊人之外,他还是消防员、垃圾回收者、灯塔看守者、机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  相似文献   

19.
陈宇 《世界文化》2005,(8):38-39
以女王维多利亚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历史上一段光辉岁月。其间,英国君主立宪制获得充分发展;工业革命的实绩促进经济全面繁荣;对外扩张政策通过30年对俄战争、对华鸦片战争等,逞尽了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声威。在这段国运亨通的时期,大英民众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将从食品及饮食习惯、服装、家居、医疗等方面作一概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英国民众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还可追溯一些当代英国生活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缪里尔·斯帕克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及评论家。她所特有的深奥微妙的喜剧创作手法可与从简·奥斯汀到艾维·康音顿-伯内特的英国社会风俗小说创作风格相媲美,而其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又和勃朗特姐妹所采用的忧郁浪漫主义颇为相似。斯帕克于1918年出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曾就读于詹姆斯吉莱斯皮女子大学预科。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英国情(?)局工作过,但绝大部分时间享受着幽静安谧的文人生活。她于1947至1919年间担任《诗歌评论》杂志的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