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给班主任带来了新压力、新挑战,更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作为班主任,应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并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家校沟通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新媒体时代家校共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移动新媒体的兴起,分析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的困境,通过寻求移动新媒体和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契合点,破解难题,以期发挥移动新媒体的优势,解决传统文化和传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革命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造就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性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精神的发扬能使高校大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有效助推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如何传承和...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阅读作为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阅读推广。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新媒体技术在给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与挑战。本文从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依据文化和旅游部汇编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国内“二十四节气+”非遗进行IP价值解构,有助于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发挥学科专业群优势,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共创共建“二十四节气+”非遗学科共同体。通过打造四位一体“二十四节气+”非遗的研究体系、产品体系、运营体系和传播体系,带动全国各地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联动发展。可活态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提振传统文化节日的精神内涵,集中展现国家文化和地方文化IP形象,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效应和从众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在推广机制、推广途径、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从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推广经典阅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而引导大学生日常的阅读行为,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它特有的民族韵味、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审美品格、表现形式独领风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形式、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种文化因子构成,故在追溯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创新历程时,不难发现它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正体现在其多元因子的构成中.其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以其他国家美声唱法为参照、为互补,构成了民族风貌明显、风格多元、生机盎然的新民旅歌唱艺术.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挑战,例如其内化的民族特质、外化的时代精神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互联时代得到恰当的传承与发展.由张帅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文化艺术发展为总目标,在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走向群众、走向世界的趋势与路径,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全面呈现,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王佳翠  范玉 《大众科技》2014,(7):238-240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红色文化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其创造了新的机遇。文章从新媒体角度探析了遵义红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丹若 《百科知识》2021,(26):66-7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独特含义,恰如《史记》所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