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意境与情趣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同样具有意境美与情趣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是诗画与园林的结合,园林是凝固的诗,又是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趣。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4.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迥异的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中国造园则追求自然山水的美感,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这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美学的自然观基于宇宙与生命、艺术的浑然同一,不存在对象化的"自然界"概念.道家以无为释自然,儒家以天命释自然,佛学以本心释自然.儒道交融于魏晋玄学的性情观,并进而与佛学激荡生发出禅宗的空灵观.<文心雕龙>将自然这一哲学范畴进一步美学化,使"贵自然"成为中国艺术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历史沉积的一块瑰宝,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体现了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然而中国古典舞从1950年被正式命名以来,它的发展和建设却经历了漫长而又崎岖的过程.由"身段"与"身韵"其关系同根同源、却各自绚烂、又千丝万缕,从戏曲"身段"到古典舞"身段",再到现在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虽一字之差,却是艺术的独立与飞跃.使中国古典舞身韵最终找到了自律,找到了舞蹈本体审美风尚和艺术规范,从而使他最终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美学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老子为悟"道",提出了著名的"玄览"认识观要求"涤出玄览","营魄抱一,专气致柔",顺任自然,虚静无为,以"玄通"天道.它启迪、引发我国传统美学中的自然美学观,形成了特有的追寻万物内在的本体美的审美观念和独有的生命体验式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顺任自然的审美创造品格,有着巨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志云 《广西教育》2015,(3):154-155,175
"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和"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的浸润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以和为贵"的武德美以及"中和适度"的艺术美的基本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情歌对唱曾经是湘西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是湘西儿女恋爱的媒介.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被沈从文吸纳进小说中成就了一个灵动飞扬的"湘西世界".情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是想象的翅膀和浪漫的源泉,是小说人物形象诗意的栖居,是湘西儿女自然生命形式的吟唱.情歌是"湘西世界"一个特有的美学符号,情歌增添了沈从文小说的诗化色彩,具有突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的风水观因其缺乏 "真确的知识" 而受到摒弃和批判, 五四以来风水一直受到科学理性、 唯物主义主导的文学思潮的攻伐. 随后, 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风水在文学中的境遇也因时而易, 这不但反映了时代思潮的嬗变, 还纠结着20世纪纷繁复杂的政治、 哲学及美学取向. 尤其是随着90年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变迁, 风水文化逐渐浮现出其反思现代性的 "复魅" 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中国园林也可以视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包括美学精神的感性显现。中国园林的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儒道兼得,取格“清雅”。儒家思想有两个基本点:家庭文化本位和人生价值本位。中国的园林总是营造出浓浓的家庭意味,但是儒家的等级思想以及由礼仪体现出来的法度井然,也从园林中处处见出。为了励志,园林的风物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怀。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理念是“法自然”,从本质上看,园林是退隐的精神寄托物。这些充分体现出道家的思想。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园林,其文化精神是儒道兼得,而重在“道”意。园林宜雅,雅而脱俗;园林宜清,清而出尘。“清雅”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品格。第二,气韵生动,重在“韵味”。中国园林的美学品味尚“韵”,也就是尚“含蓄”。中国古典美学关于“隐秀”的理论在园林中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众美荟萃,趋于乐境。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综合的美。它有自然的美、人工的美。人工的美中,最为突出是艺术美。中国园林造园的最高理念是音乐的。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是类于音乐却又超越音乐的境界。第四,天人合一,人间仙境。中国园林最高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在物质上是现实的,在精神上却是理想的。它是人间的仙境。  相似文献   

14.
论"朴素"     
本文立足于中西古代绘画、诗歌、戏曲等艺术门类揭示其"朴素"的美学风格.意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重视朴素的美学思想,并在我国现代文化艺术中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当代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开发出朴素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变迁,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发普及.本文就景观园林常用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山水绘画、诗词歌赋以及国学哲学思想三个元素在景观园林中的具体运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严玉 《考试周刊》2008,(48):196-197
巫文化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通称,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巫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深厚影响。本文着重从雕塑、园林、绘画三方面探讨了巫文化思想精髓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洋  梁颖 《华章》2009,(24)
中国园林理水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本文着重筒述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并以苏州网师园的设计为例,展现了理水手法创造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是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的教育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以现代美学体验的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学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营造出追求"真"、"善"、"美"的校园文化精神,传承古典诗歌美学的"人本"、"自然"和"和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也仰赖于师法自然。将征服自然这一面划给西方,而将师法自然这一面划给中国,以"天人合一"和"天人对立"一对概念来概括中西文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民族认同感的产物,是在"发明传统"。在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危机的今天,借生态美学之名来弘扬中国文化,只会使得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相似文献   

20.
"合拢饭"是侗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待客礼俗,是款待尊贵客人的集体性行为。通过对"合拢饭"的传说起源和实地考察,反映出其民族人格特征和文化类型。这种民族文化记忆中的"和睦共生"与"以邻为善"的生态美学,是与自然和他者的适生智慧。随着异域文化、主流文化的涌入,侗乡古老文化传统遭遇现代文明的挑战,带来文化冲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