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过于追求享受,拜金主义严重,服务意识淡泊等等,已经对高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道德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但大学道德教育对主体性的关照不够,导致道德教育低效,立足主体性视域探析大学生道德教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大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存在角色定位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以及道德实践能力欠缺问题,需要不断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以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化解道德修养的人生困惑,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使之成为既有文化又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文章对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分析高校道德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境,从道德教育话语的主题、主体、载体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德育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释疑解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诚信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教育的有机结合。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存在着重他律教育、轻自律教育,重道德认知教育、轻道德情感和意志教育,重道德规范教育、轻道德判断能力教育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根据诚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加强诚信道德自律教育,加强诚信道德判断力的培养以及加强诚信道德的实践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事业上,国家教育部一直强调培养德才兼备人才,高校也一直在提倡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并进的机制,但大学生道德沦丧现象依然普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全面推进高校教育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因素,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仰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严光菊  唐健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68-269,187
网络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客观变化,这一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客观形势。现从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生命道德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高校学生生命道德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主体的拓展、教学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指导,以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迎合90后大学生自身的习惯与需求,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才能解决生命道德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这一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小宁 《文教资料》2009,(23):191-192
大学生品格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有益尝试,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彰显大学的德性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提出,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紧迫性,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品格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网络社会呼唤着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以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塑造网络道德主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育网络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采用学校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硬件建设与加强软件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网上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知行分离的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策,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易志明 《文教资料》2008,(9):172-173
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出现了德育工作队伍混杂松散、工作机制存在缺陷、道德教育也走向智育化,道德主体道德需要不足等现象,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低迷、失效,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缺失也就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高校德育人才建设、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创新德育模式,同时还需激活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实效性问题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把《感动中国》视频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以情感人,用真情的力量催生道德力量,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升高校大学生道德思想素质,从整体上促进道德教育效果的提高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道德意识是人认识道德、遵循道德以及提升道德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康德的道德意识观是以人的有限性为前提,将人的善性与恶性统一起来,相较于传统的正面善性教育,善恶共有性才是呈现在大学生道德现实中的普遍状态,应该受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可以说,康德为我们探寻高校道德意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切实的思考视角,不仅在理解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上具有独特切入点,更在高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中给予我们新的方向。以康德道德意识观为理论考察点,洞悉有限理性存在者的道德意识培育既能够补充和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又能够为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给予现实路径。高校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其道德教育目标不是培育纯粹善性的学生,而是培育能够在现实中不断对抗人性中恶的意志,克服感性偏好的消极影响,不断进行道德奋斗,使道德善性在自我道德意识中占据优先地位的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教育忽视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道德教育忽视个体的需要;网络道德教育力度不够等.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心理及其克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问题,是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瓶颈.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表现主要有盲目抵触、情感偏激、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等.克服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心理,必须注重道德教育的情感性、自主性、创新性、整体性、生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