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年以前,《光明日报》曾针对教辅图书的混乱状况刊发文章《教辅图书市场怪状扫描》,指出教辅图书存在“乱打素质教育大旗”、“硬贴新课标标签”、“状元满天飞”、“作文丛书泛滥”、“英语流派丛生”、“真真假假名校名师”等现象,引起中小学师生和广大家长的热烈反应。在新一轮教辅图书销售高潮到  相似文献   

2.
12010年高考模块命题概况 物质结构理论是高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试题中的热点亮点之一.2010年高考试题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点考查.在理综试卷中试题一般采取“二选一”或“三选一”的形式来进行选择做答,虽然很多考生喜欢选择《有机化学模块》部分,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命题更科学,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
我们清楚地知晓,市场上有关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我们也无意于凑这份热闹,为广大师生、家长本已眼花缭乱的眼球增加负担,我们更无意于搞什么所谓的预测,但是,我们却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广大师生编辑出版一本实用、实惠、高效的语文备考资料。一、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图书市场上的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多是大部头、全景式、讲练一体化的。我们认为,除了这些大而全的资料外,还应有一本对所有考点进行地毯式检测,帮助广大师生发现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捕捉遗漏、落实重点、击破难点,从而全面提升应考能力的高效、方便、实用的资料。二、2005年高考甫一结束,我们便惊喜地发现,虽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增至16套,但2004年至2005年度《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刊载的高考备考指导文章却几乎指向了各套试题的本质。这些文章或指向准确、或形式吻合、或辅导到位、或点拨得法,甚至在一些具体题目的设计上都与高考命题人的思路惊人地一致。更令人兴奋的是,这16套试卷中的每一套试卷中,都有一些题目在我们编辑出版的《2005年高考语文考前大检阅》专辑中提前“闪亮登场”,有些题目几乎惊人地“相似”。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7.
庞超 《四川教育》2006,(9):11-12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文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文,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文,以今年四川省文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称高中课标)于2003年3月发表,它提出了崭新的课程与评价理念,向传统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提出了挑战。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下称试题)对高中课标作出积极响应。本文通过2003年试题的特色,说明高中课标对高考的某些渗透作用。1.问题情境呈现运动变化特色《高中课标》指出,要用数学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2,(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杂志不能也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聚焦在高考“状元”这个层面上。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程度,感受到了高中生对高考“状元”的羡慕程度,更何况高考“状元”本身的一些心得体会确实对高中生有所启发。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从易图强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了部分素材,请吴昕孺先生点评,组织了这篇《高考“状元”语录点评》,希望能给广大高中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教材中“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也是每年生物高考的必考点。其中关于3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1997年、1998年两年高考生物试题均对此作了考查。为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此知识,提高对这方面试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提高,答题开放度加大。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高考语文卷的“王牌”试题,具有其他试题无法替代的选拔功能,但在高考中考生得分并不理想。临近高考,本期特策划“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以帮助同学们进行考前复习。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热炒中我们也能够沉淀出一些理性思考。其实,从“状元”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换言之,我们认为,高考已进入全面素质竞争的时代。 素质教育不回避升学竞争。教育专家燕国材最近撰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之一,是让“素质教育流于空谈”。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并不神秘,“所谓素质教育,则是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本期“高考感悟”《从高考看学生全面素质竞争》一,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检测目标和过程、结果运用和招生方式、高分个案分析等方面印证了这一观点。《高考“状元”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以今年四川省科状元陈璇卿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说明学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随着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升学竞争中取得优良成绩就在情理之中。“试卷例谈”以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分析为例,谈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变化——《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制胜之道”以坚持抓好高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做法,阐明了《学生不“断练”,人才方合格》的道理,揭示了那种“挤体育保升学”做法的得不偿失。 因此.无论从整体看,从个体看还是从命题看,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抱残守缺、不思变革、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主流,势不可挡。[编按]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7,(8S):8-8
高考过后,各地的新科“状元”纷纷出炉,成为一年一度的热点。但真正值得认识和思考的,也许是“有多少状元能够成才”的诘问。2007年第24期《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了:《有多少状元能够成才?》一文,对这一话题展开了议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今天.高考“状元”已经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赋值力量.而且作为一种生产话语作用于整个高中教育生态。一所高中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培养出了高考“状元”。在学校那里,目前流行一种顽固的观念:培养100名大学生,似乎也抵不过一个高考“状元”所带来的荣誉和面子。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大幕,各所高中都是喜报频传,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各高考"状元"的持续关注。但是,冷静思考一下,这种对高考"状元"的大肆推崇给教育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在教学质量上"一白遮三丑""状元"的诞生,往往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全省最好的高中也不一定年年都能产生"状元",地方高中也有"飞出金凤凰"的可能。如果某所高中出了个"状元",是不是就能够说明该校的教学质量就一定居于全省之首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毋庸置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数学科是本省命题的第二年,它走过了平稳过渡的2004年.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则迈出了“立足基础,难度适中,稳定求实、注重能力”的命题改革的前进步伐。命题依据高考数学《考试大纲》、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试题融入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新大纲、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的新要求。立足基础、突出重点,明确以中档试题为主的命题方向。加强了新增内容的考查,稳定试卷结构,调整试题难度。  相似文献   

17.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高考试题一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认真研究“两纲”,才能把握高考的“脉”。要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两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  相似文献   

18.
1995年高考数学(理)试题(22)探讨王志亮题:求的值。-、源于课本本题事实上是高中《代数》上册第193页例4“求的值”的改编,雷同于199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求的值”及1992年高考文科试题“求的值”。二、别解解1:(从配方入手)原式解2:...  相似文献   

19.
正从高中数学的整体来看,三角函数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必修4(人教A版)中有两大章节《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中也有一章与三角函数密切相关的《解斜三角形》;但从高考角度来看,三角函数内容不仅涉及不多,而且所涉试题一般都是基础型的.可能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三角函数练习、习题、例题虽然非常之多,但因为缺少新鲜血液(质优高考题)的注入,以致三角函数部分教辅习题过于典型而略显陈旧,有时想把陈题稍做翻新,可能又会因考虑欠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序”中指出:“近几年的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关知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1996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为例,谈谈高考试题与课本中典型题目之间的关系,供高中师生复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