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前,80后作家韩寒新书《他的国》在京城各大节店上架,韩寒称本书是他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对本书也大加赞赏,称其是韩寒成功转型之作,“这是他创作十年以来第一次脱离自己写虚构的小说,也不再没头没尾、纯粹耍酷。  相似文献   

2.
韩寒的《他的国》,是我在手机上看的第一本书。正是这种阅读方式,让我能利用一切零星的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也正是由于这本书,让我加深了对韩寒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闪光的韩寒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这是韩寒的一句话。读韩寒的文字,于我已有一段历史了。从他的第一本书《三重门》,到今天的《像少年啦飞驰》,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中学生及其家长中 ,在全国各大学 ,你提起韩寒 ,几乎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至少也知道他出了一本名为《三重门》的书。那么 ,韩寒何许人?《三重门》又是一本关乎什么内容的书呢?韩寒 ,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17岁时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从此扬名 ,在一年后又以一部长篇《三重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 ,传来消息 ,韩寒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被迫留级。现在韩寒已休学在家自学。为此韩寒成了一种“现象” ,一个话题 ,对于他的成绩、他的才华、他的作品、他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激越的抨击 ,以及他的留…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韩寒的作品出版人路金波称,韩寒出版于2008年12月的长篇小说《他的国》已确定将由关锦鹏改编成电影,此外另两部韩寒小说《长安乱》和《光荣日》也将在今年投拍电影。据悉,这是韩寒第  相似文献   

6.
韩寒,一个经常见诸报端的名字。他成名于"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重门》,集中显示了其非凡的文学才华;2010年,他的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出版后迅速登上畅销书榜,证明了读者对他持续不减的喜爱。同时,他的个性也很引人注目,高中退学,玩赛车,开博客,办杂志……无论何时,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他的只言片语都会引起粉丝的热议。这是我们所熟悉的韩寒。但在韩仁均眼中,儿子韩寒又是怎样的?"传记空间"栏目不仅关注名人、伟人的成功,更关注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本期我们将读到韩寒爸爸对儿子的叙述,在充满爱意的亲切文字里,韩寒的挨打、韩寒的出走、韩寒的赌气和自负,一切都令人似曾相识。关注韩寒,认识韩寒,请从这些细节开始。  相似文献   

7.
1、拍《三重门》,导演、韩寒互不买帐报道称:接下畅销小说《三重门》的青年导演金琛声称并不满意原作者韩寒自己写的剧本,他表示,许多作家都不擅于剧本二度创作,而韩寒也并不是个全才。与此同时,韩寒方面传来消息说为了不让别人曲解他的作品,他准备自己执导电影版的《三重门》。High客乱弹:韩寒年少气盛情有可原,但如果真觉得如他自己所说“天赋重于学习”的话,是不是他还有可能依靠天赋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呢?很难让人  相似文献   

8.
韩寒:你真的想学钱钟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名叫韩寒的上海中学生,在文学界和教育界备受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不是个好好学习的学生,每学期都有几门功课成绩不及格: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作家”,他的描写中学生活的长篇处女作《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不但十分畅销,而且好评如潮。本期,我们特撰写此文,向广大职校生读者介绍一下韩寒和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关于韩寒和“韩寒现象”韩寒,1982年出生,上海松江二中学生。1999年,在由《萌芽》杂志和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韩寒以一篇《杯中窥入》的习作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第一重门:出书,宝刀未老自出道以来,短短几年里,韩寒已经出版了《三重门》等9本书,畅销五百余万册,这在中国出版史上绝对是少有的。关于出书,韩寒有着自己的见解:“最好是保持在一年一本。”  相似文献   

10.
我看韩寒     
韩寒,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今年只有20岁的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17岁时的韩寒,在上海《萌芽》杂志社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以独特的视角、老辣的文笔获得作文大赛一等奖,成为“状元”。而后,又连续发表了《三重门》《零下一度》等小说,在中学生乃至成年人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然而韩寒这位少年天才在学校的功课却一塌糊涂,甚至到了留级的程度,大家戏称他为“留级状元”。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却让人匪夷所思:韩寒主动放弃学习。因为他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弊端。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天生是流氓,通过现行的教育顶多变成一个无赖。很多人对他的看法莫衰一是,有些人不能接受他的狂傲、偏激,认为在他的世界里缺少“爱”,缺少认识世界的“博爱”;有些人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评价韩寒,认为20岁的他具有很大的潜力;也有很多人崇拜他,觉得韩寒“酷”不可挡……离开学校的韩寒不知能否拥有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也不知是否能保持创造力,这一切请大家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正>韩寒有本书,叫《长安乱》,说古时少林寺的法号只能姓释,名为单字,不像如今法号名可有两字,当年想来大概少林寺的人太多,法号不够用。老方丈说法号不能三个字,弟子说四个字也行,老方丈怒了,说:你太多嘴,难道你想叫释迦牟尼吗?最终老方丈无奈叹息:我已饱受取名之苦多年。怕是韩寒借老方丈之口说了无数小说家的心头之苦,比起韩寒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他的死对头郭敬明很会取名字,来看看他早年的奇  相似文献   

12.
初读韩寒     
书到了我的手中,心里热腾腾的。书架上就这一本,你花一百块我也不卖给你。  怀揣着书匆匆回到我的窝。这里一人平均分得两个半平方米,空气里各种味道混杂,极其糟糕。因每日吸又呼呼又吸,早已熟稔。  躺在被窝里看韩寒的《零下一度》。书名是不是跟韩寒这名字有关,寒冷得到了零下一度?  一室友凑过头来:《零下一度》……韩寒,韩寒是谁?  韩寒,韩寒你都不知道,才18岁,写的东西你以为他有40岁。出了一本《三重门》,还有就是这本。文章写得没话说,可就成绩糟得一塌糊涂。你看,就是他。我指着书上韩寒的照片。  我说话…  相似文献   

13.
再一次欣赏《三重门》,有了更深一层的收获。觉得韩寒不仅仅是一个作者,他的《三重门》也不仅仅是一部描写中学生生活的书。韩寒极其反对应试教育,这许多人都知道,也有不少人开始说话了,说要与韩寒较量,还声称韩寒的成功是被“炒”起来的。其实,他只不过是点明了自己的立场,并没有要证明自己很有个性,没有要证明将与应试教育抗争到底,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应该承认的是,他的确有写作天分。这天分并不是“炒”出来的。在《三重门》里,我最欣赏他打的比喻,他可以把感觉比喻得明明白白,让所有人明白“林雨翔”的感受。如果换作…  相似文献   

14.
带刺的韩寒     
也许家长、老师们并不怎么看好韩寒,认为看他的书有些浪费时间。更有一位同学对我说,看韩寒的文章作文会越写越糟。我想,这可能是他“一竿子打翻全船人”的不留余地造成的。其实,谁骨子里没有一点叛逆的想法呢?再者,作文并非数学公式,也不同于物理例题,休想看几部小说就能往上套。我无暇替韩寒伸冤,也无心做第二个韩寒。只是想就他的这本新书《像少年啦飞驰》浅浅地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15.
这真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连学生出书都蔚然成风。从几年前郁秀那本轰动一时的《花季雨季》到现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三重门》,作者年龄都在17岁左右。而这个韩寒更是不得了,继1999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立刻因七盏红灯而留级,更被评为思想品德不合格。“韩寒现象”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一个高考生因为一篇关于为韩寒“平反”的文章而被评为作文满分。据说,看完《三重门》这本书,你就可以感受到“一种早熟、早慧,一种明显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摘自《三重门》序)。可是我觉得与其说那是一种成熟,还不如说是一种思想上的厌世。正因为这种一切都是丑陋的观点,加上一点点冷静,再运用一些痞子味的语言,造就了韩寒读来让人“顿感耳目一新”的文章。在人们读惯了幼稚可笑、风花雪月的“儿童文学”后,突然见到这样一片“新大陆”,自然不免欣喜若狂。媒体争相把它捧得极高,以争夺自己的眼球经济。殊不知这样做给韩寒造成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4日,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高一(10)班学生韩寒,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如不办休学,他可能会遭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年仅17岁的韩寒并非犯了什么错误。他的休学,重要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的。他的数理化3门功课考试总成绩才80分,去年已留级一年。可是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已由作家出版社付印;另一部14万字的散文、小说集不久也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且,韩寒此前还曾在全国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初中时就发表了小说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主办的《金山报》的编辑。其母在金山区亭林镇就业劳动服务介绍所工作。韩寒读初二那年,向父亲要钱买书。韩仁均夫妇觉得初二学习课程重,不主张独生儿子看闲书,但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便在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星期天让儿子去借阅。韩寒看了几期《少年文艺》后,对爸爸说:“书上发表的那些文章,还没有我写得好哩。”韩仁均不以为然:“你不要口气比力气大,你写写看。”于是,韩寒写了短篇小说《弯弯的月亮》和《书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坛历来是不甘寂寞的,先是有个王朔,接着又来了个韩寒。如此下去,说不定和平年代也会出现“百家争鸣”。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并声名鹊起,人气如日中天。才华与天赋无不令人折服,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对当今教育的批评。如今的韩寒已作为一个话题,成为一种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也正因如此,小说《三重门》倍受人们瞩目。说实话,笔者对韩寒除了一些观点不能苟同外,剩下的全是对他的敬佩和非常敬佩。不光是因为他的才华和天赋———这种才华和天赋在中国还是很多的,主要是他的胆量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率性的韩寒     
韩寒真的像他期望的“越玩越大”了!由弃学从文的“韩寒现象”,十载演化到如今成了“韩寒话题”:《南都周刊》将他定义为“公民韩寒”;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他形容为“中国文学的坏小子”;香港《明报》称他是“当代的鲁迅”;《南方周末》读者将他评为2009年度人物;而他“本土”的《新民周刊》12月给他做的封面人物访谈,  相似文献   

19.
眼中的韩寒说到韩寒,我联想到了一个词:叛逆不羁。这不是用来形容他冷酷的外表,而是指他辛辣不驯的文笔。他以一篇《杯中窥人》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以长篇《三重门》轰动了全国,引来一阵羡慕、崇拜以及不满、嫉妒与批评。韩寒的写作手法往往带有点钱仲书的  相似文献   

20.
永恒的星光     
晚上看了《对话》节目,说的是韩寒和韩寒现象。节目看完,我的脑海中只留下了几句专家的评语,而一直充满我的思想的是:韩寒英俊中带点不羁的脸庞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几许无奈。台上台下,一个个头衔大得吓人的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地从文化、教育体制等方面议论着韩寒,说他的出轨,说他与社会发展逆流而行。他们一直在强调韩寒的偏离或是背道而驰,我却认为韩寒从某方面来说是超脱的,也许他相对尖锐的表现方式有待改进,但至少他的思想是正确的,排斥俗劣的。只是他的思想对这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挑战,一种飞跃,我们的社会不适宜,也不能包容他,但社会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