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永夫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3,19(5):434-438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主要包括楝科植物、豆科鱼藤属植物、卫矛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和开发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植物源杀虫剂今后研究的几个热点:生物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与植物源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要少得多,然而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杀菌、除草活性的物质,因此开发植物资源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植物世界     
植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堪称生命之源。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世界作为天然的基因库,通过代谢、合成和分解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托。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多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中,结合了脂类与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多糖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等几类。从前植物多糖只被看成是一种生命组织物质和能量物质,经后来科学研究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和介导了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除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植物多糖还参与了细胞识别、物质运输和机体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多糖来源广泛,可通过化学手  相似文献   

4.
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长春花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4-D效果最好。其中以2,4-D的最佳浓度为0.5mg/L。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成功地培养出植物细胞,发现能够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在某些生产实践上,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  相似文献   

7.
吐水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正常的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植物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大量水分,并沿着体内庞大的木质部输水系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叶片中去,再由叶片上的气孔向外排除多余的水分,形成一种正常的水分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8.
17世纪初期.比利时化学家范黑尔蒙特对植物生长最先做了科学研究。他把称过重量的土壤装在一只桶里,在里面栽下了一棵小树苗。小树逐渐长大了,可是发现土壤还是同以前一样重。大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人们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植物是从土壤中得到它们长高所需要的物质的,不然它们是靠什么长高的呢?范黑尔蒙特断定.植物一定是用水制造了促进它们生长的物质,因为他经常给小树浇水。  相似文献   

9.
植物香料     
翔实 《科学中国人》1997,(11):28-30,38
植物香料是从芳香植物的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香气飘逸的植物香料已经无处不在。值物香料作为源于自然的文明使者,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而且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5,(12):40-40
动物的动脉搏动可使血液从心脏流至全身各处,但与此类似的机制并非动物独有。俄罗斯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某些植物体内也存在“脉动”,这种生理活动可以被干扰能量交换的物质和神经介质调节。据俄《消息报》最近报道,科学家早已知道,植物吸收和排出水分的活动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每过数分钟交替发生一次。研究结果显示,乙醇胆碱能刺激向日葵根系的细胞,促使其更有效地吸取水分并胀大,或者收缩从而排出水分,根系“吞吐”水分的不同步特点格外明显。而能使植物细胞的能量交换减缓的物质,可以影响向日葵根系细胞的超微结构,使其吸收、排出水分的活…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物化学是研究植物体内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名词繁多、植物体内代谢循环复杂、堪称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之中采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竭力使学生可以了解到学科前沿科技,并且将人类探索、研究客观世界为主要的教学重点,挖掘学生的能动性,从现实的问题出发,联系知识点,训练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教学为主,实验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植物燃料:新世纪的动力能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悉,我国已将“玉米转化汽油醇项目”列入2001年国家重点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在植物燃料研究开发领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绿色能源的来源和特点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光能,在生物进化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光合作用的出现是生命世界的一次革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形成有机物质。研究表明,全球植物每年形成的有机物质,可产生3×10~(21)焦耳的能量,折合1000亿吨石油,相  相似文献   

13.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作为调节植物内部生长的物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植侏在生长期或者面对不良环境时,JAS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在对茉莉酸类物质引发的植侏生理反应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在植物面临不良环境时起到的抗逆作用,以期为未来对此类物质作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平 《百科知识》1994,(3):39-40
“化控”是植物生产化学控制的简称,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有目的地调控植物的生长,是增加农产品产量、改进质量和便利采收的技术,非常经济有效。大家知道,人的生理活动是受体内多种激素调控的。植物也是一样,它的种子萌发、分化、生长、开花、结实、成熟、脱落、休眠等过程,无一不受植物激素的控制。植  相似文献   

15.
衰老会引起人体机能的减退,导致疾病产生,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氧自由基损伤,而能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质称抗氧化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完成的“桑属植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基础研究”项目发现桑属植物及其代谢产物蚕沙均有明显的降糖活性,其中许多酚类化合物都是良好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体内氧自由基,这些活性化合物的进一步研发,对于糖尿病和衰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大意义。该项成果获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含羞草或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打开叶子,太阳下山,它们就闭上叶子“睡觉”,这种由叶子的开闭引起的植物的“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留下的亚历山大大帝命令部下调查“何以睡眠”的记录。到了18世纪,法国的生物学家发现,即使将含羞草置于光射不进去的洞穴中,几天之中它仍持续以24小时为周期开闭叶片,也就是说它不受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说明在它体内存在周期性运动的“生物钟”。达尔文是最早对植物运动进行系统观察研究的科学家。他晚年被植物的多样性吸引,与儿子法郎西斯一起仔细观察了300多种植物,在他去世前2年(即1800年),达尔文写了一本有关植物的睡眠运动、弯曲及旋转攀爬运动长达600页的巨著《植物的运动》,该书已成为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7.
绿色植物能处理甲醛.那是因为甲醛会与植物的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物质发生反应,伤害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18.
夏天.许多人都有清晨漫步小径的习惯。这时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很多植物的叶尖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它们“嘀哒嘀哒”地落下来.就像我们运动后背上那些汩汩淌出的汗珠.不断掉落、不断涌出.好似它们体内有一汪深深的泉眼。你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滴水的植物叶片上.有些几乎看不见的小孔。它们叫做水孔.与植物体内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相通。正是这些微弱的水孔.将植物体内的水分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从而让植物滴水不止。不过,要想看到这样的景观.你得是一个勤快人。  相似文献   

19.
植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 2 0世纪植物科学经历了描述植物学、实验植物学到现代植物学的发展 ,形成多个系统的植物学分支。 2 1世纪植物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更趋明显 ,学科内部更趋融合 ,研究方法多样化 ;资源植物及植物科学在环境、农、林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将受到广泛重视。我国植物学应结合与国家需求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农业问题 ,重点进行在人类活动干扰和胁迫环境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津军 《百科知识》2003,(10):23-23
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在1970年,阿拉斯加原始森林中的野兔突然多了起来。它们啃食植物嫩芽,破坏树木根系。为了保护森林,必须消灭野兔,然而,尽管人们想方设法追击围捕,却收效甚微,兔子繁殖的数量有增无减。眼看着大量森林就要遭到毁灭。就在这时,野兔却又突然间集体生起病来,拉肚子的拉肚子,病死的病死,几个月过后,野兔的数目急剧减少,最后竟在森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