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实现自我客观化的前提,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接纳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从自我接纳的含义、阻碍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接纳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静 《时代教育》2010,(9):293-293
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接纳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针对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有限,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与接纳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笔者经实验研究,初步确立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操作模式。接受实验的学生在自我意识、自信心、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一、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的培养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知”方面的内容,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某种状态或总体情况的觉察和评价;自我接纳指接受自我,接纳自我。它们是自我意识的萌发点。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认识发生突变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坦然接纳自我,是健全学…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水平和发展方向将会影响到学业的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开展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完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它反映了个体喜欢和接纳自己的正向情感体验,并且有力的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身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并采取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提高和维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清 《文教资料》2007,(9):39-40
自我意识可分为健全与不健全两种水平或状态,健全的自我意识不但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也是一个人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缺陷,提出如何培养健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遵循着盲目自我、社会自我、真正自我的路径,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通过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过程使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在深刻思考着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确立自我同一性,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键。当前,有些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产生了偏差,从而导致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应从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及对待自我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个体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矛盾分化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一些偏差、失误和障碍,如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拒绝,过重的自尊心和自卑感,过强的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过分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这些障碍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我、自觉的控制自我。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扩散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同一性扩散是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扩散的表现主要有缺乏自我认知,没有形成统一和连贯的自我意识;缺乏对环境和社会的认识,价值判断混乱;缺乏解决各种矛盾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大学生同一性扩散主要源于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家庭与学校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预防和解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扩散的策略在于加强引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拓展途径,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社会;注重实践,帮助大学生调整自我与环境的矛盾,积极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完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识的健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途径,是大学生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尤其关注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笔者经实验研究,初步确立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操作模式.接受实验的学生在自我意识、自信心、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面对的重要人生发展课题。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深入地剖析了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分析导致青年自我同一性扩散的主、客观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心理矛盾和冲突,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本文在阐明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不断地影响和促进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正确引导大学生将自我意识逐步趋于成熟、完善,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做好这一工作,研究、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二者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对17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水平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均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均分及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因子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得分越高,自我和谐水平越低),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我接纳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缺陷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分化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容易引发自我意识缺陷。加强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缺陷的调适能力 ,对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现实自我 ,逐渐实现理想自我 ,适度悦纳自我 ,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本在阐明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自我意识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并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从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出发提出“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调整理想自我与实现自然”等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