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法律硕士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但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和法律职业没有出现良好的联系和互动。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在招生环节、过程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把握目标、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应该是未来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主导方向。探索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规范学生日常管理等,是确保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职业能力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由于过度强调职业能力中的技能要素,在法律硕士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将职业能力简单地等同于实务技能,将职业能力与理论学习相对立,将职业能力等同于高度成熟的职业能力的错误倾向。培养目标的误读对法律硕士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危害。基于CBE理论的分析框架,法律职业能力可以解析为法律态度、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经验等四个维度的能力要素。法学院的客观条件与法律硕士四种职业能力要素的匹配度,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规律性,法学院应当将培养重点放在与其现实条件匹配度较高的能力要素上。应当从适度降低人才培养目标,精简归并法律技能型课程,采取与课程性质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优化法律硕士教育,提升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法律本科教育被定位成通才教育,加之知识层次、社会阅历等因素,本科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学术训练,在实践能力上也存在欠缺之处。因此,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便压在法律硕士教育的身上。法律硕士JM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本文针对法律硕士教育的这一特点,对法律硕士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发展作一探索,以期对培养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有所裨益。一、培养模式法律硕士教…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地方院校法律硕士点的日益增多,作为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法律硕士将日益增多.对地方院校法律硕士培养单位而言,如何改革传统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培养成了法律硕士培养之重点.而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需要构建包括实践教学课程(环节)、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等类型化的法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如此方能培养出法律知识系统、实践能力出色、适合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高端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衍生出的新型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实施特定工作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学实效的目标。法律硕士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强的法律人才,与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文章探讨了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改善法律硕士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建立合适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胜任力、建构项目化课程设计、设计课程情境、改进考核与评价方法,促进法律硕士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  相似文献   

6.
法律硕士教育现存问题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应当肯定法律硕士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明确培养法律家的目标定位,努力从课程建设、导师选配、培养方式方法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逐步完善法律硕士教育。  相似文献   

7.
课程体系建设是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律硕士课程设置应当紧紧围绕实务性和专业化,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加强法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协调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扩大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硕士(JM)教育是一种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法律专业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方向的学位教育,它是以培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的的。我国的法律硕士教育制度是在借鉴西方JD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国内实践的时间不长,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显然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积极调整现有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使法律硕士真正成为社会实践领域全面的、应用型法律实干家。  相似文献   

9.
洪萍  颜三忠 《亚太教育》2019,(10):50-52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明确了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这意味着合格的法律硕士必须具有职业实践能力。提升法律硕士职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必须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外、校内两种,其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然而不少高校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遇到不少困难,影响着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利用政府政策指引,高校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共建、共管、共享,共同开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日本法科大学院是培养职业法曹的核心性教育机构。设计该制度时,它充分考虑了与司法考试、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研究生教育之间功能的合理配置,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及授课方式上也注意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对我国法律硕士制度完善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需要理论研究型人才,又需要实践型人才.法律职业的本质在于实践,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法律职业人才.“实践型”正是“法律专科”“法学本科”和“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科学安排课程学习的时间和顺序,开展“判例教学”,模拟“法庭经验”,利用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开展诊所教学.  相似文献   

12.
Juris Master(J.M)中文名称法律硕士,以该学位为基础的法律硕士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与上实际九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它与美国J.D(Juris Doctor)教育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笔者通过对两种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期对中国的法律硕士教育改革起到一些参考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持续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不断深入落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当前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律人才需求的视角对法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建立法律职业的目标导向,以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破解"三脱节"现象,塑造法律职业人格等优化策略,以构建既可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又能突出个体专长,并且适应职业取向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指出我国自2011年开展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警务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实现稳定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招生困难、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工学矛盾突出、毕业标准单一等问题。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对整个警务硕士研究生教育流程进行改造,即从培养目标制定、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重构、学位论文考核、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质量评价等环节出发,坚持专业应用和理论提升双重导向,重塑警务硕士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位论文内隐着学生的能力,外显着学位的效力。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内隐三个能力:构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整合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理解职业和介入职业的能力;外显三个效力:法律效力,学术效力,职业效力。为解决形式、标准、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理想模式是: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对形式进行分类,统合各个体系和主体的标准,充分整合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档案袋法聚集学习结果并实行模块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学位论文内隐着学生的能力,外显着学位的效力。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内隐三个能力:构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整合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理解职业和介入职业的能力;外显三个效力:法律效力,学术效力,职业效力。为解决形式、标准、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理想模式是: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对形式进行分类,统合各个体系和主体的标准,充分整合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档案袋法聚集学习结果并实行模块化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与欧美的职业学位——美国的硕士层次工程类职业学位、法国的工程师学院及其他欧洲高等工程教育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比较。欧美的职业学位为精英教育,培养目标较一般的硕士学位高、课程任务重、入学要求严格,并有淘汰机制。在这些方面值得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始于2009年,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实习环节、导师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于2008年正式开始招生的日本教职大学院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形成了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借鉴。吸取日本教职大学院的经验,针对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提出以下对策:复试采取设计研究方案并现场陈述的考核方式;课程设置超越学科逻辑并增加课时数,强化基础,服务实践;实习环节加强管理,并以见习、案例教学等形式辅助以提高实习效率;导师队伍吸纳具有中小学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位论文以实习为基础,结合基础教育实际。  相似文献   

19.
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法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法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技能素质、激发法律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展。从学历提升到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特点的中职师资培养探索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学位设置的政策背景,强调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问题导向和工学结合原则的人才培养过程,采取定期过程考查和学位论文答辩形式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构成了《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发现,生源构成、课程设置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