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悦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是内蒙古现存惟一一座受封镇国公营建的佛教寺庙。灵悦寺全寺有一百多座佛殿经堂,其建筑分为歇山、硬山、楼阁三种,为中国内地式建筑风格。寺内建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一配殿、嘛呢亭、中殿、二配殿、大殿、经殿等七层设施。均为磨砖对缝,复合瓦盖顶的砖木结构。门殿中有甬道,山门内左有钟楼,右有鼓楼。迎面是三间前殿,与钟楼、鼓楼形成一个“品”字。前殿为二层天王殿,其布局、风格与山门略同。从前殿穿堂行至后院建有嘛呢亭,  相似文献   

2.
宋代文献中,较多地记载了有关功德寺观的情况。功德寺观是指私人建造、专为本家或本家先人作功德、求神庇祐的寺观。它主要表现为建于本家坟地的寺观,也表现为建于他处的香火(香灯)寺等。功德寺观的广泛存在是社会史和宗教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本文拟就此作些粗浅探讨.一、何人家得建功德寺院在宋代,佛教的功德寺院远比道教的功德宫观要多,有关记载也比功德宫观要完备,我们的讨论就先从佛教的功德寺院入手。据宋僧志磐记,功德寺院见诸官方文书,始于唐代.唐睿宗景云二年,“敕贵妃、公主家始建功德院”。代宗大历二年,“诏辅相大臣始建功德院”.这两则关于较早的功德寺院的  相似文献   

3.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淳淳,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  相似文献   

4.
小题·大做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935年,胡适先生曾登临浙江西天目山。游江南名刹开山老殿时,胡先生应寺僧之请撰写了一副对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副对联后来成为寺中的著名联语。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福清石竹山的寺观代表建筑为石竹寺和灵宝观,它们分属释,道二教,并无承继或改制关系,石竹寺之置先于灵宝观,至今尚存;灵宝观于宋代迁建玉融山,明代已废,今人多不了解史志记载,随意编造寺观沿革,积非成是,亟须正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丰富、造型优雅,除了具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之外,其建筑形象还蕴涵着独特审美意义。避暑山庄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并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广胜寺     
洪洞县城东北十七公里处,有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山麓,这就是广胜寺区的所在地。 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起初寺名叫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重修,改寺名叫广胜寺。 广胜寺包括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 上寺位于霍山山巅,翠柏环绕,古塔高耸,殿阁巍峨,极为壮观。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组成。始建于汉,历经唐、宋均有重大修葺与扩建。后在金末兵灾和元明大地震中,全寺建筑,毁塌殆尽。明代重建,力仿前朝,故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向后是弥陀殿五间,殿内供弥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与隋炀帝的个人际遇不同,因而两人对待佛道两教尤其是佛教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制定出不同的宗教政策。受此影响,隋大兴城中因追福而所建寺观的时间、数量及维持时间在有隋一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隋大兴城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城中因追福所建寺观之发展变化也反映着隋朝的宗教政策与重大政治事件。隋大业七年的大量废寺运动中没有波及到此类寺观,且都保存到唐代,这不是简单的宗教活动就能解释,而有更深层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9.
正苏轼,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苏东坡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与"绝对"有关的轶事,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东坡煮雪传北宋苏东坡在真如教寺院的亭子里煮雪烹茶,和尚遂把亭子改名为"东坡煮雪亭",请秀才题联曰:"东塔寺东坡亭东坡煮雪,雪瑞年丰"。一直无下联。直到八百年后的1904年,有人在杭州西湖畔发现"西泠印社",遂对出:"西湖边西泠社西泠观书,书奇画异。"真乃妙趣天成。  相似文献   

10.
在春节的花灯盛会上,各式各样的花灯互相辉映.在众多的花灯中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走马灯了.一盏盏走马灯,它们的外壳是各式各样的:有六菱形的、八菱形的,有亭、楼、阁、宫殿等样式的.参观者可以逼真地观赏到有菱形窗户的亭、楼、阁、殿,及内部走动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读姚合诗杂考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司东都任职考《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载徐希平《姚合杂考》认为,姚曾以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其言姚合曾分司东都,无疑是正确的,但所任是否为殿中侍御史则似可商榷。按姚合确曾任殿中侍御史。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毛晋《〈姚少监诗集〉跋》均有记载。其时间,《郡斋读书志》认为是在宝历中,但于史实无证。《旧唐书·温造传》载:“大和二年十一月,宫中昭德寺火,寺在宣政殿东隔垣,火势将及。宰臣、两省、京兆尹、中尉、枢密,皆环立于目华门外,令神策兵士救之,哺后稍息。是日,唯台官不到。造奏曰:‘昨宫中遗火,缘台有系囚,恐缘为奸,追集吏人提防,所  相似文献   

12.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相似文献   

13.
滁州琅琊山有琅琊寺,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宝应寺。在今琅琊寺无梁殿东侧尚存六方唐代摩崖题刻,尤为珍贵。题刻涉及滁州刺史李幼卿、赵元阳,滁州乡贡进士卢弘宣,以及皇甫曾、柳遂、刘约、钱可复、周况等人,在释文的基础上,对上述人物、景物与滁州的关系进行考证,可以窥见唐后期滁州的侧影。  相似文献   

14.
庄浪云崖寺石窟内容总录程晓钟云崖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庄浪县城东28公里处关山中,初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唐、宋、元、明至清诸代,形成了今天的八大寺群:云崖寺、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乔阳寺、金瓦寺和佛沟寺,另有木匠崖、三教洞、殿湾、店峡等多处石窟群...  相似文献   

15.
无梁殿 殿内不用一根梁柱,故称无梁殿。中国现存最大的—座无梁殿是南京东郊风景区灵谷寺旁的无梁殿。该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全部用大砖筑成。 草原房屋美国新墨西哥州居民从干涸河床上,切下带草的整块泥土,砌墙铺屋  相似文献   

16.
滁州琅琊山有琅琊寺,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宝应寺。在今琅琊寺无梁殿东侧尚存六方唐代摩崖题刻,尤为珍贵。题刻涉及滁州刺史李幼卿、赵元阳,滁州乡贡进士卢弘宣,以及皇甫曾、柳遂、刘约、钱可复、周况等人,在释文的基础上,对上述人物、景物与滁州的关系进行考证,可以窥见唐后期滁州的侧影。  相似文献   

17.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大约作于中唐长庆三年或四年(公元823年或824年)的一个早春,当时诗人正任杭州刺史。围绕“春”字工笔绘景,紧扣“行”字细腻着墨,善于从动态中捕捉盎然的春意,是这首赏春名诗的主要特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二句主要写西湖。第一句点明西湖的方位: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这里  相似文献   

18.
(一)《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以下简称《腊》卷)中两次提到的“灵图寺”,是敦煌唐宋时代的著名寺院。关于它的始建,敦煌遗书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有如下记载:瑞石右唐乾封元年,百姓严洪爽于城西李先王庙侧得上件瑞石,其色翠碧,上有赤文,作古字云:“卜代卅,卜年七百”,其表奏为上瑞。当封岳并天,成置寺观,号为万寿。此州以得此瑞石,遂寺观自号灵图。S.5448《敦煌录》也有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19.
游寺观剧巧题联郭沫若在嘉定府中学生读书时,曾偕几个同学去四川乐山县下观音庙观览。庙内佛祖与千手观音均有匾额和对联、唯独送子观音只有匾额,而无对联。匾  相似文献   

20.
青龙寺位于壁画之乡运城地区稷山县城西八里马村。南面汾水 ,北靠吕梁 ,东邻南阳 ,西接吴村宋金戏曲砖雕墓群。新修的侯西铁路从村北经过。周围枣林环绕 ,景色优美 ,古文化遗址密集 ,交通方便 ,商贸发达 ,是晋南著名的麦、棉、枣乡和旅游胜地。青龙寺坐北向南 ,建于北高南低的黄土岗上 ,形似巨龙。寺占地面积 7千余平方米 ,分前后两进院落。前低后高 ,错落有致。前院正南为山门 ,东为罗汉殿三间 ,西为十王殿(已毁) ,正北天王殿(已毁)与后院的腰殿相连。后院腰殿及大殿各三间 ,东西厢房各五间。大殿两旁各有朵殿一间 ,东为伽蓝殿 ,西为护法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