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写稿,编辑编稿,播音员播稿”,这种采访、编辑和播音相分离的、传统的广播节目生产模式,在我国广播界延续了多年。随着广播改革的深入和广播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采、编、播合一”的广播现象。 所谓“采、编、播合一”,是指广播新闻性报道或节目的采访、编辑及播音(或主持)等不同环节上的工作,由同一工作者完成的广播新闻产品生产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创作者的同一性。 “采、编、播合一”在我国广播界实践中较早的探索,可以追溯至南方一些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节目”的创造及其发展。伴随着全国广播界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采、编、播合一”被广泛推广、引用,“采、编、播合一”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现在,它不仅在广播专题节目、板块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手段,它已大量为各地新闻节目、新闻评述类节目所采用。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电视节目的采、编、播合一制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在采、编、播中又以“采”为首位。我觉得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采访素质外,还一定要具备一种本领,那就是对采访现场氛围的重新营造,用某  相似文献   

3.
录音报道《访种粮专业户刘问祥》在全省广播节目评选中获一等奖,作为《农民之友》节目主持人的我是始料未及的。现在仔细回顾一下采、编、播、录的全过程,认为颇有总结其得失之必要,以作日后新闻工作实践之借鉴。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袁州区广播电视站对《袁州新闻》节目改版。为办好改版后的《袁州新闻》,全体采、编、播人员在小平台上大作为,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在节目创新方面有了新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一、深入农村,贴近基层,以农为友,搞活"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5.
地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进一步行动,应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实行新闻类节目、内容的统一采、编、播、刊,建构全平台、全天候、全区域新闻传播体系,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应放开非新闻类节目市场化运作,鼓励员工参与到节目工作室、独立制片人等新的节目运营模式,借力互联网、新媒体提高非新闻类节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要成为一个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以下三条必不可少。一、参与节目制作全过程。主持人在节目制作前期,要充分了解节目的定位,参与内容构思、策划;在现场出镜中,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控制节奏,体现主题;在新闻采访中,独立或协同其他记者完成采访;在后期剪辑中,以对新闻事件的亲  相似文献   

7.
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是一档“说新闻”的节目。“欲知天下事,听我说新闻”,这句栏目的宣传语已为喜欢这个栏目的观众所熟知。该栏目播出一年多来,反映不错,江苏的一些市县台纷纷仿效。 就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来说,“播”和“说”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栏目的采、编、播过程来看,不论是节目的结构安排、内容选择,还是对主持人的要求,两者之间都有诸多不同。 (一)选择适合“说”的主持人 在“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成功的关键。 “说新闻”的主持人和以往的播音员不同。他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播音水准,更需要对稿件的理解和处理能…  相似文献   

8.
李宇 《今传媒》2007,(8):59-60
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栏目而言,长久以来,业者一直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一档节目,如何提升新闻的采、编、播水平和进行包装等方面的问题.现在,很多电视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电视开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单独依靠好的节目很难生存和发展,必须把电视做大、做强、做成产业.  相似文献   

9.
李宇  刘红霞 《传媒》2007,(9):66-67
对于中国电视新闻大部分从业人员而言,长久以来,一直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一档节目,如何提升新闻的采、编、播和包装等各个环节,而没有涉足节目之外的空间,没有去考虑如何挖掘新闻之中和新闻之外的经济价值.这种状况固然与长期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经营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新闻从业者的观念不无关联.在这方面,新加坡新传媒中文新闻节目由中文新闻与时事节目部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其理念和举措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闻改革步伐的加快,丰富和强化了新闻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并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电视台的发展.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也在转换角色.逐步成长为采、编、播合一型主持人。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相似文献   

11.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需要设备、资金、人才、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配套。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在宣传管理方面有一条较深的体会:评编评播也是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一环。 评编评播是我们平定广播电视台抓业务研究和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我台采编人员自评、聘质量评议员评、请专家和专业人员评、组织受众广泛评等形式,对平定电台、电视台自办的新闻节目、专题节目及采、编、播情况进行听、看,集中分析、评议,从而肯定成绩,看到问题,找到差距,增强全员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明确改革方向,拿出具体措  相似文献   

12.
杨秀云 《视听界》2012,(3):118-119
乡镇广播自办节目是农村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办好节目的关键是做到“三贴近”。一、节目内容新鲜灵活,增强可听性乡镇广播自办节目受设备、人力、资金等的影响,每档广播节目一般都是一人完成采、编、播。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节目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从一定意义上说,节目的质量取决于主持人与节目的相融度。实践证明,主持人与节目的相融性又决定于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他们的新闻意识、丰富知识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一档好的交通广播节目,应该具有导向正确、专业性强、服务及时、传播效果好、社会作用大的特点。作为交通广播节目的采、编、播人员,笔者对如何办好交通广播节目有许多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采编分开是目前一些电台新闻部采取的一种工作运行机制。采编分开,使采、编人员相对固定,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其好处不在此赘述。这里着重论述的是在采编分开工作运行机制中如何加强采与编的信息沟通,提高节目质量。笔者认为,架通采与编的桥梁就是建立新闻档案。一、新闻档案——有别于资料室存储的资料。新闻档案体现了资料的动态性、指导性。资料的动  相似文献   

16.
制播分离是针对电视台内部节目的采、编、播而言的,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而自己则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①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制播分离模式来制作高水平的节目?  相似文献   

17.
和许多人一样,我初次寻找浙江电视台时,过其门而未入。展现在我眼前的这幢旧楼房,很难与体现现代科技发展的电视台划等号。通过介绍,我不禁为这里简陋的条件感到吃惊。新闻部的整个采、摄、编、播和制作部门,挤在约10个房间里。摄录设备在数量上使用起来捉襟见肘,在质量上也已近落伍。在这种条件下,每天要录制播出《浙江新闻》和《综合新闻》两次新闻节目,并采制每周播出一次的专题性的《新闻纪事》节目。通过走访调查,我在惊讶之余,对这里工作人员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近几年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省城透视》是石家庄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评论栏目,其特色是由“记者主持人”负责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的全过程,又在屏幕上出镜主持节目。这些人的形象和声音虽不如传统的播音员潇洒、优美。但却以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调查、采访新闻事实,分析报道事件成因,大大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和议论的权威性。我在这个栏目从事采、编、播工作4年有余,感触很深,体会颇多。 说起“新闻评论类节目”,人们往往习惯把它等同于“批评或揭露”,其实这仅仅是了解了“新闻评论”的一个方面。完整地说,“新闻评论”就  相似文献   

19.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主持人”在西方国家广播电视节目里的普遍出现大概是在50年代。我国在1981年元旦,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采用主持人形式,办起由徐曼主持的对台湾广播节目“空中之友”。同年4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由李一萍主持的“大众信箱”节目。随之,四川、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太原等省市广播电台都办起了主持人节目。从那时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几乎所有省、市电台乃至县级电台、广播站都办起了主持人节目。这些节目的主持形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是采、编、播合一(有个别地方主持人将传音控制任务也担当起来,称为采、编、播、控合一)。主持人集采、编、播(控)于一身,既是记者、编辑,又是播讲者。从节目主题确定、采访、写稿,编排制作节目、直到播讲都是同一个人,其他人员则作为他的助手。这是节目主持人的高级形式。从全国范围看。采用这种节目主持人形式还为  相似文献   

20.
<正>广播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中央、省级媒体的采、编、播工作比较细化,而地方小台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局限性大,经常是集采、编、播工作于一身,但是却成就了不少广播电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虽然这样增大了工作量,但这更有利于播音员、主持人和栏目的成长。播音员、主持人可以更好地驾驭节目,掌握其中的起承转合,做到收放自如并与节目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播音员、主持人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