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情感传播的重要性和城市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使用文本分析法对“淄博烧烤”和“天津大爷跳水”两个热点事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在短视频平台上,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能够让受众对城市产生喜欢和热爱之情,并在不断观看情感活动事件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认识、记忆,并产生行为和再次传播。因此在以后的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将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作为传播切入口,从而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
社会危机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而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危机事件的演变和进程。面对社会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式和渠道多元化和信息整合能力等优势,也有片面追求点击率、缺乏灵活性、缺乏公信力、“把关”效应减弱等不足。网络传播应当扬长避短。消除社会危机事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事件的举办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推进和传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可以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商业文化、形象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城市事件对城市文化传播影响为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当下,城市广电积极“走出去”,致力于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传播,正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生力军。从讲好“城市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城市广电面临全新的挑战。“共情叙事”充分发挥城市广电的资源优势,用小视角、平民化的讲述方式,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认同为信息符号,激发海外受众的共鸣,是城市广电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个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生活日益受到重视,传媒纷纷开辟城市专栏,找寻城市历史、讲述城市故事、传播城市文化……城市成为社会的焦点.1996年8月创刊于广州的《新周刊》通过对城市话题和城市事件的持续关注,开启都市文化个性及特质比较的话语空间,反映着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为互动传播提供了基础,本文基于“党徽大叔”事件,以《新京报》、石榴云、阿克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为分析样本,探讨事件主体即“党徽大叔”、媒体、受众之间多层面的互动传播,以及其如何在互动中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强化社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力丹  陈俊妮 《新闻界》2005,(6):19-22,15
经历过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中国非典疫情,我们对于“危机传播”的概念已经熟悉,这是指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2005年11—12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传播,属于城市生态危机传播,是危机传播的一类,它指针对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威胁事件所进行的传播。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往频率高,空间感染力度大,如果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或是滞后的,都可能带来进一步的灾难。危机管理的核心就是危机信息的公开化问题,这是本文讨论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电是基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者和本土民生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其媒体融合的探索路径之一,是在城市基层治理与公共社会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找寻新的价值定位,以更具文化感染力、地域亲和力的沟通对话去丰富一座城人性化管理的智慧,以更紧密的联接、更精准的服务去响应和触达市场主体的需求。“沈阳家书”项目的传播创新实践,展现了城市广电在非常时期以情感连接一座城、影响一座城的匠心与活力,也为城市媒体常态化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的业务整合,拓展职能疆土、实现“贴地转型”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9.
李淼 《图书馆》2023,(9):99-105
随着当前大众泛阅读文化消费需求提升与文旅融合业态发展,将城市书馆转型实践融入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拓展书馆经营思路,还能“以旅彰文”促进城市书馆公共文化价值传播。文章从“文旅+阅读”视角探索城市书馆的融合发展思路,认为城市书馆应立足“城市+阅读+场馆”价值核心积极融合文旅业态,以阅读“馆”塑造城市人文景观、以阅读场景深化城市文化体验、以书馆IP重塑城市文旅品牌,致力于发展为城市文创空间、社区阅读生活场及城市文化超级“打卡地”。  相似文献   

10.
黄永康 《青年记者》2022,(18):77-78
传统媒体向现代融媒体积极转变,城市由“管理”向“治理”全面转型,新的媒介日益具备服务提供者、关系建构者、社会整合者的功能,在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不断地延伸着影像作品的发展空间,以真实记录、从社会与自然取材的非虚构影像纪录片也面临挑战,这对纪录片传承历史文明、传播社会文化甚至反映社会现状、引发社会思考等方面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这恰好也与一座城市品牌建设的传播意义不谋而合。本文以纪录片《城市24小时》以及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合作推出的“中国24小时·地方篇”系列微视频为例,针对纪录片与城市传播的创新融合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活动成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性的特殊体育事件——体育媒介事件。它不仅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生产和再造着新型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形象、空间景观、市民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媒介事件应充分掌握传播策略,实现体育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黄志贵 《当代传播》2013,(1):104-105
在调结构、转方式和信息拥塞、争夺注意力的大背景下,旨在营销城市的各类广告纷纷挤占荧屏,但“多、乱、散”的信息设计和“高大全”的诉求设定,这一有悖于城市品牌化发展方向的传播实践,并未引起学界关切和探讨.本文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传播,传播的核心是信息,信息的极致是生成品牌,明确提出信息管理是城市传播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宋朝丽 《出版广角》2019,(12):14-17
新文创概念出现以来,一些城市将其运用到城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出现了“抖音之城”西安、“互联网之都”杭州、“电竞之都”成都等一批网红城市。新文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主要是运用“文化+科技”的方式,精心打造城市文化符号,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城市文化,实现城市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营造城市整体文化生态。目前,文化旅游营销模式、产业引领发展模式、品牌形象驱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公共文化联动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模式和业态在未来实践中都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综合展现城市发展风貌、树立城市形象的影像类型,是城市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内容是以城市“物质性”和“流动性”为基础,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城市形象的呈现需求不同,城市空间的变迁会影响宣传片的内容范畴。本研究以合肥市近20年从“环城”到“环湖”的城市化进程为出发点,探析合肥城市空间、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变迁与城市形象宣传片内容建构之间的联系,从主题构成、内容演变、景观选择三个方面分析城市发展的流动性对城市宣传片的渗透,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大战略和特殊事件下城市宣传片内容组成产生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林哲杨 《传媒》2023,(24):91-93
随着城市化成为人类社会变迁中不可忽视的风景,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媒体持续聚焦的对象。对城市文化的呈现与传播,既是透射城市社会运转的应有之义,亦是记录普通人生活意蕴的社会责任。本文从“都市戏剧”的理论意涵出发,认为“原真性”与“多样性”是城市文化呈现的两个关键镜头,并立足二者的组合互动,以“传媒—文化—治理”为核心线索,提出城市文化呈现的理论进路与实践议程。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如何采取大众传播及其它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2005年11月下旬,哈尔滨“停水”事件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发人深省,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媒体如何科学地调控危机传播,减少其负面效应,公众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危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杨清波  周燕飞 《传媒》2018,(1):85-87
城市品牌构建及传播是推进城市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型新闻活动策划及其报道具有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传播城市品牌的功能."逐梦他乡重庆人"人物故事寻访活动以人物为核心、以故事为特色、以全媒体融合传播为手段,在提升重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首选度方面有独特效应,本文以此为例展开研究,为发掘大型新闻活动策划除新闻价值、社会价值以外的品牌价值,并在三位一体中谋求价值最大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间组织的公益活动,不仅传播知识与价值,而且生产出新的自主空间.本文通过对于“梦想中心”的案例研究,描绘“梦想中心”的建构与表征方式及过程,分析探讨民间组织通过公益传播活动所进行的空间生产实践,阐述其过程、机制与意义.本文认为,以“梦想中心”为核心的公益传播活动,是一种城市下乡现象,生产了“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传播与城市的关系为基点,结合当前的全球化、新技术、城市化背景,从“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传播意涵的转化与拓展.本文认为,传播通过编织各种关系网络,建构了连接之网、交往之网、意义之网,呈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共在”关系,成为社会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