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普遍对文本缺乏深度阅读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隔膜和疏离相当严重,互动式分组教学通过学生身份的改变,加强了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去阅读文本,通过试行发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互动式分组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然而在文学研究活动中,常常出现忽视文本细读的现象。文章通过阐释文本细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充当奠基石、“源头”的作用,意在引起人们对文本细读的重视。重建人文精神以便更好地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田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1-16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选择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三个步骤:阅读文本--剖析文本--超越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教学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中出现的人文精神滑坡现象,本文旨在调整和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理念。立足于作品"文本"的教学,重建文学阅读的审美空间;通过文本的细读途径,建立读者与作者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桥梁;通过图文互释的方式,形成对话的多重性和交叉性。  相似文献   

5.
"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一种以经典重读为主要方法、被宽泛地称为“再解读”的研究思路,最先由海外的中国学者实践,逐渐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注意。“再解读”可以说是90年代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是选择一个特定的文本,呈现文本的修辞策略、叙事结构、内在的文化逻辑、差异性的冲突内容或特定的意识形态内涵在文本中的实践方式。再解读的思路主要为重新理解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与文化(尤其是作为左翼文学的“当代形态”的50—70年代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但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仅止于对具体文本进行重读,尚未形成更“完整”的研究论著。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比如每天看的报纸,休闲娱乐的电子书,甚至对公交站牌的浏览,所谓阅读无处不在。阅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了阅读.现代人的生活秩序将会被打乱,社会秩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文本阅读是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是指对作品本身的深刻理解,和作品内涵的感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文本阅读的能力却出现了越来越弱的现象。在现当代的文学教学中也不重视文本阅读学习,这更加重了文本阅读的下滑趋势。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本文将对文本阅读能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之友》2011,(7):1-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分门别类单独列出.可见其重要性。但就历年高考考查的文本类别来看,多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散文和小说为主,其中散文又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戏仿不仅是一种叙述方法,更成为中外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文学"景观"。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戏仿始终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现今,对经典文本及精英话语进行戏仿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分门别类单独列出,可见其重要性。但就历年高考考查的文本类别来看,多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散文和小说为主,其中散文又占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如何对这类文学文本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鉴赏,这是摆在广大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文本"与"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阐释与解读,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教学魅力。教学使用的文本既要让学生喜爱与珍惜,更要让教师从中获得教学的热情与灵感。学生要采用多种方式去阅读文本,享受阅读的快乐,与老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文学授课过程中的学生厌学心理,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课程目标出发,提出将体验性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经典文本的领悟能力。该"体验性"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对作家个体存在与思想状况的体验、及作家生存语境的还原;其二是对作家作品的文本鉴赏,通过现场阅读和讲解唤起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文学审美感受;其三是对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思想和阅读状况的体验性把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在改革措施方面,我主张教学模式的转化,由过往的以知识累积和识别为目的的授课范式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精神为主的经典文本教学的范式。即:淡化"史"的线索,突出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分析,并且以解读经典文本为教学切入点。这一模式在实施时的可行性方法为:一是精选文本;二是突出经典文本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原创性特征;三是张扬经典文本的研究性教学之旗。通过实践,以经典教学为切入口,实施经典文本教学模式的意义有三:一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教育背后的巨大教育空白——人文教育;二是突出了课程的特长,即审美性;三是克服了现代文学教学的空疏化倾向,并有助于引导学生研读经典。  相似文献   

13.
陈长春 《孩子天地》2016,(8):295-296
上世纪90年代后,学者历史性的审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发现关于现代性这一概念较为复杂,误认为现代性为百宝箱,该种现象违背界定学术名词的逻辑性原则。但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传统文学性质反抗和质疑现代性的两面性,文学中关于现代性的审美同社会中的现代性不同,文学更加注重研究其他方面,下面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仅令世界瞩目,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同样卓著。尽管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几经波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持着时密切时疏离,时附和时批驳的冷热不均的关系,但却从未中断过,其翻译和研究对象既涉及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也涉及国内鲜有提及的作家与作品,其中诸多研究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反观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选择与研究,想必会给我国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翻译者、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诸多困扰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学生不读文学作品的现象,要大胆引入影视文化资源和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要坚守文学立场,回到文本自身,采取文本细读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方法革新的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张洋 《成才之路》2012,(3):25-25
目前,高职高师大学生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缺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惑,如何走出困境,是实施改革的重要目的。我们从现象出发,到学理分析,从激发阅读兴趣出发,到回归文本自身,采用灵活多变的"小剧场演出"模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的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教学课时压缩、教材陈旧、学生兴趣减退等。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生的现代意识、历史意识、文本意识、问题意识;通过这四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文学功能与艺术魅力,更好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艺苑20世纪90年代亮丽登场的女性作家,努力探寻业已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遮蔽、篡改的真实的"私密空间",试图解析麻痹持久的性别与话语的权力结构及性别冲突;并重新哲理性地掌控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始终张扬着女性文学"身体文本"叙事模式的生命情趣。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本的出现,改变了当代文学现状。本文就网络文本现状、网络文本特性以及网络文本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粗线条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