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工业区位的三种题型 1.对某工业区位的条件进行评价 分析评价某工业区位的条件时,首先考虑影响某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工业对各区位因素的要求,遵循使工厂取得最好效益的原则找出不利和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梅 《地理教育》2007,(1):46-47
一、工业区位的三种题型 1.对某工业区位的条件进行评价 分析评价某工业区位的条件时,首先考虑影响某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工业对各区位因素的要求,遵循使工厂取得最好效益的原则找出不利和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要求为"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所谓"分析",一是联系本地实际,学会分析某一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并归纳工业的区位因素;二是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深入剖析基础知识1.工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应把握综合性原则与主导性原则。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地形与气候);经济因素(资源、能源、市场、交通运输、通信、农业基础);环境因素(减少三废污染);科技因素(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工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规律历来是经济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劳动力等传统因素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新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矿产资源、水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弱化,全球化、资本、技术、信息等新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工业区位选择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依据产品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区位需求,综合权衡成本节约、市场、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安全和供应链韧性等区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区位。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课标解读:本条"标准"同分析农业区位的"标准"相似,但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所以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这使得农业区位的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与之相比,工业区位的选择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非天然性"比较突出,工业区位的选择显得比较复杂。但  相似文献   

7.
一、以“区位影响因素”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区位类型主要考点农业区位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区位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城市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交通区位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对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运…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1.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2.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了解社会和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时间线索: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如早期钢铁工业以燃料(煤炭)为主导因素,继而指向原料(铁矿石)附近,并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燃料和劳动力数量等影响逐渐减弱,钢铁工业重视劳动力素质,转向市场布局。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素质、信息通信网络、旅游、环境标准和文化环境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思路1.弄清两个概念(1)工业区位三角形图假定在某一均质的地域范围内,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某个工厂企业的原料来自两个地区,它的产品销售到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工厂企业就在一个市场地和两个原料地之间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形。这种反映工业区位选择的地图叫做工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区位问题是地理学科重要知识之一,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高考命题规律来看,考查工业区位问题主要有5种设问类型,都是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来分析的。一、分析某工业区位的最佳选择工业区位的选择特别重要,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取最高利润。即工业区位最佳选择应遵循"最低成本"布局原则。例题1:假定工厂选址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如下图,0点到M_1、M_2产地与N市场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问题。(1)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要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_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_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 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 了解社会和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 ;4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电化教学。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五、课时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鞍钢的区位图”和“宝钢的区位图”。【学生活动】看图 ,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 :鞍钢和宝钢所需的煤…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技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2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4.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15.
李密 《地理教育》2011,(4):15-17
一、知识构建 1.课程标准解读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从经济因素考虑,工厂往往需要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因此工厂选址要考虑原料、劳动力、能源、地价、运费、市场、技术等多种因素。从社会因素考虑,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能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也是一些外资企业选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2):83-84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区位的选择”第58~61页的内容,第四章的工业与第三章的农业、第五章的交通运输业分别从不同的产业领域研究人地关系;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习工业区位的重要开端和基础,因此,第四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分析,结合现代工业发展,用动态观点分析其对工业布局的指导意义和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产业转移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二中已经呈现了工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变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产业升级的初步感受,在必修三前四章阐述了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联系.教材将产业转移安排在必修三第五章,是在前面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加强区域联系和协调的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加深对产业升级与转移对区域发展带来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考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听起来能懂,做起来不难,但得高分不易。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运输、劳动力等),考试考查中,命题多由文字、数据表格、坐标图等结合具体区域示意图构成,往往从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方面设问。  相似文献   

20.
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三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从集聚因素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政府可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