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宪伟  李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X):189-189,20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贮藏条件,以及在各贮藏条件下的有效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加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取样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中头孢哌酮的浓度,并计算其有效期。同时考察溶液的PH值、溶液的澄明度、溶液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密闭、冷处贮藏有效期为2年;而在密闭、室温及高于室温下贮藏有效期不超过7个月。  相似文献   

2.
蝙蝠葛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以生物碱为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方面具有抗菌作用、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以及抗肿瘤等作用。文章现对该植物的生物碱类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为蝙蝠葛植物的后续开发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9,(11):45-45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生葛罗菲·巴格特和他的导师斯坦佛·斯勒科发明了“机器蝙蝠”。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贮藏条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贮藏条件,以及在各贮藏条件下的有效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加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取样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中头孢哌酮的浓度,并计算其有效期.同时考察溶液的PH值、溶液的澄明度、溶液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密闭、冷处贮藏有效期为2年;而在密闭、室温及高于室温下贮藏有效期不超过7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AD大鼠海马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cl-2、Bax m R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海马Bcl-2、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DAU各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DAU可促进Bcl-2表达且抑制海马Bax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AD大鼠海马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DAU高、中、低剂量组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DAU可通过调节脑Bax和Bcl-2表达来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考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稳定性,确定其有效期。方法:在不同温度、湿度和时间下,取样检测其外观性状、重量变化、含量、有关物质和溶出度的变化。结论:通过检测结果确定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贮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波乐泰胶囊的稳定性。方法: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的稳定真实可靠,实验过程要选择简单快捷,又符合药典的规定,所以本实验选择每月检测波乐泰胶囊的物理、化学、卫生学指标,预测药物有效期。结果:所检测三批样品稳定性均不合格,需从药物制剂工艺和包装质量上加以提高。结论:一般胶囊剂稳定性实验需1.5年时间才能完成,用加速实验法可将实验时间缩短为3个月,此实验选择性强,对比度高,实验结果准确,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蝙蝠,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蝙蝠是唯一善于飞行的一类哺乳动物?正确!不管睡觉、休息还是生宝宝,蝙蝠都是头朝下倒挂着完成的?正确!蝙蝠的眼神非常不好,总是在黑夜里活动?嗯……不完全正确。蝙蝠长得很对不起观众,只适合出现在恐怖电影或万圣节中?这是一种偏见!超过1 000种蝙蝠属于小蝙蝠类群,它们几乎都是夜行性的。还有大约180种蝙蝠属于昼行性的大蝙蝠类群,这是一群长着尖嘴巴的水果爱好者,因此被  相似文献   

10.
对解郁安神胶囊稳定性进行研究,解郁安神胶囊铝塑的三批样品在室温存放条件考察三个月试验表明,本品所测各项指标都在质量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其稳定性是合格的。  相似文献   

11.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寻找昆虫和其他猎物。蝙蝠的“高科技”捕食技术让许多昆虫束手就擒,成为它们的口中美味;不过在捕捉昆虫的过程中,蝙蝠也无法随心所欲,一些蛾子能在蝙蝠的身边轻松地逃脱。  相似文献   

12.
提起蝙蝠,人们不禁在脑袋里一下子呈现出黑暗而又神秘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些影视剧以及动画作品中,蝙蝠经常扮演着“反派角色”,时而吸血,时而伴随着黑暗势力出现:也因为它总是昼伏夜出,对于人类来说望而生怯的黑暗世界,对于许多鸟类来说,已经辨别不清方向,只好停飞休息的黑色夜空,正是蝙蝠自由翱翔和栖息的最佳生境。你也许非常好奇,到底蝙蝠是如何做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任意穿梭,自由徜徉?它那令人惊奇的回声定位系统是如何建立以及如何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2,(3):39
正蝙蝠数量众多。它们的种数是世界上哺乳动物总种数的五分之一。蝙蝠可以分为两类:大蝙蝠和小蝙蝠。大蝙蝠以热带果实为食,数量更多的小蝙蝠则多数具有回声定位系统。一只小蝙蝠平均一个晚上会发出40万次超声波信号,这些"叫声"曾被测量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正蝙蝠携带大量病毒,为何安然无恙蝙蝠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种带有一点邪恶的神秘动物,事实上,在人类的整个文明中都有蝙蝠的痕迹,因为蝙蝠是自然界中携带病毒最多的动物,如冠状病毒,还有破坏力更强的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都来自蝙蝠的传播。科学家从全世界200种蝙蝠身上发现了4100种不同的病毒,其中各种冠状病毒就超过500多种,可以说蝙蝠的身体就是一个可  相似文献   

15.
正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外形像老鼠,常于夜间活动,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说起来,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对蝙蝠有了更多的关注,发现蝙蝠简直是一类"超级哺乳动物",在蝙蝠体内携带多种高致病性病毒。大自然的筛选,使蝙蝠进化成了"毒王"的特殊体质和生活习性。在不同的文化中,蝙蝠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3,(5):7-7
中外科学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组学研究近日在《科学》上在线发表。科学家对两种不同类群的蝙蝠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蝙蝠飞行及免疫系统的适应性相关机制,阐明不同蝙蝠类群的分子多样性机制,为蝙蝠及其它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蝙蝠可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几乎不受感染。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蝙蝠中NF-KB家族转录因子C-REI,受到正选择。该基因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科技信息     
科学家揭示蝙蝠飞行及免疫适应性相关机制中外科学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组学研究近日在《科学》上在线发表。科学家对两种不同类群的蝙蝠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蝙蝠飞行及免疫系统的适应性相关机制,阐明不同蝙蝠类群的分子多样性机制,为蝙蝠及其它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甲氧苄啶胶囊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三乙胺(70:3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3nm;流速为1.3ml/min。结果:该方法在0.008mg/ml~0.08mg/ml范围内,小檗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106E-08x+4.980E-05,线性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为99.8%,重复性实验RSD=0.31%(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武超然  李芳  江海涛 《现代情报》2014,34(10):35-40
云制造平台为供应链构建提供了多种选择,为了解决云制造平台下,供应链调度数据量大,更新频繁的问题,对蝙蝠算法重新编码及解码,应用改进蝙蝠算法对初始种群的产生进行限定,解决批任务调度问题,减少无效搜索,缩短找到合适任务分派策略的时间,通过实验对比,证明了改进蝙蝠算法在云制造供应链调度中的有效性,避免了资源超载和资源闲置的现象,并使任务总完成时间最短,推动云制造在供应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广闻博见     
巴西蝙蝠频频袭击人巴西近来接连发生蝙蝠袭人夺命事件,原因在于生存环境恶化。巴西媒体报道说,继2005年5月巴西北部帕拉州22人遭蝙蝠叮咬死亡后,6月帕拉州又有11人死于蝙蝠叮咬后出现的狂犬病。当地卫生部门说,近几个月来,帕拉州农村地区已有700多人遭蝙蝠袭击。医务人员正挨家挨户给当地居民打预防针。环保人士指出,当地农民毁林开荒,推平洞穴,破坏了蝙蝠的生存环境,导致蝙蝠向村落移居,并在夜晚袭击村民。吸血蝙蝠在吸血时一般每秒钟吸5次,对于不同的对象会选择不同的吸血部位,例如对于牛和马,专咬背部和体侧;遇到猪,专咬腹部;如果是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