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云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42-45,48
顾随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学大师.他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其词擅长使用新语言描写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并以真实新奇的北方特色打破了词之传统意境,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论及苏轼,历来被公推为词人中的领袖。其“以诗为词”的创举,打破了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极大地拓宽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为词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并以他渊博的才学、旷达的胸怀和豪迈的  相似文献   

3.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著名女词人,身处在新旧嬗递的社会转型时期,受时代风尚、文化思潮以及个人生活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其词作始终坚持女性文学创作立场,于词学意识观念、题材表现范围、词风意境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样貌。吕碧城词的新变,体现了清末民初女性词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韩彬 《考试周刊》2011,(24):30-31
苏轼的词向来以豪放著称,而其婉约词作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所表现的淡雅真挚的情感和所创造的"以雅为美"的意境来探讨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词以意境为最上",(《人间词话》)意境是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明末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容易读懂的词。在招聘新教师或青年教师上新课时,经常都拿这首词(特别是词的上阕)来要求试讲。一般都认为这首词的赏析,只需集中在意境和意象,至于和意境意象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词以意境为最上”,(《人间词话》)意境是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明末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通过意境的创构来进行语言变异,并实现了语言艺术化的过程。而意境的营造是要借助意象、神韵和空灵等各种表现手段来完成的。意象、神韵和空灵作为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并以意境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意境的体悟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9.
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其"清空"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封琮  张莹  武广庆 《英语广场》2022,(23):25-28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首要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能力,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文学作品中的重叠词体现了音韵美感、形态美感和意境美感三个层面的美学特征。为此,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重叠词的翻译策略主要有:使用译语重叠词表现原文的音韵美,运用对应结构传达原文的形态美和通过关注重叠词的内涵来再现原文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简析姜夔词的意境有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的词有无意境,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在场”的理论角度审视姜词.结论是:其词只有“在”而少“场”,意境的缺失在所难免.姜词表现出来的奇矍冷峻的风格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把风格等同于意境.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主要分析了唐诗七绝钩勒手法的运用及其特色,提出了唐诗七绝中钩勒词的几种表现方式.对钩勒词在意境和内容上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13.
陈颖 《文教资料》2011,(12):10-12
李清照咏花词具有绘画美的特点,其表现为色彩描绘、形态刻画、意境创造三个方面。她的咏花词对绘画多方借鉴,表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它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一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相似文献   

15.
这是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一节展示课。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阅读这一教例.将会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扣‘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16.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并以一落魄文人,留恋曲坊,采纳市井新声,描写了许多"俗"都市诗词。柳永都市词也最能反映出北宋时期,咸平之治下宋朝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革新者,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文大家。他虽不以词称,但为数不多的词作,却表现出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感情,摒弃了五代以来的绮蘼词风,开拓出新的题材和意境,成为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渔家傲》一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词谱》卷十四)。此词为范仲淹戍边西北时所作的乐歌之一。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市),爱抚士兵,体  相似文献   

18.
李煜后期词主要指降宋后所作之词,李煜以其切身感受表现亡国之悲、被俘之痛,其词以悲字为铺垫,让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气质,词作的格调和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得意蕴深远而悲壮凄凉。  相似文献   

19.
这是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一节展示课.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阅读这一教例,将会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打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20.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的两大词家。苏、辛的词,豪迈雄放,气象宏大,意境开阔,代表了宋词的杰出成就。他们都是词体的革新者,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偎红倚翠”、离愁别恨和诗酒优游、消遣娱乐的狭窄圈子里解放出来,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苏轼和辛弃疾在词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