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学家程千帆(1913~2000)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诗书之家,年幼时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1932年进入金陵大学中文系,从黄侃、吴梅、汪辟疆、胡小石诸名师学习,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记】程千帆(1913~2000)湖南长沙人。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曾任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是第五、第六届江苏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长、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祖籍浙江海盐,生于江苏苏州。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有"当代李清照"之美誉。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因战局混乱,国立武汉大学一路西迁,几经辗转抵达乐山,自此与乐山人民结下不解之缘。近日,由乐山市档案局(馆)牵头,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档案馆、乐山市地方志办、乐山市文广新局联合编印的《记忆:一座城与一所大学——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档案文献图集》一书,通过大量珍贵、鲜为人知的档案图文史料,集中展示了漂泊流离的武大人与博大胸怀的乐山,在民族救亡图存的宏阔背景下,八年如一日,患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从事中国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的过往,在于沈从文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的《章服之实》一书中得到了首次披露。  相似文献   

5.
夏道平(1907-1995),大冶保安镇人.1929年考入武汉大学预科,1935年毕业留校任教.抗战中期曾在军中任职,1949年孤身一人赴台.1960年后在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多个大学任教.是著名政论家、经济学家、翻译家,在台湾知识界享有很高声望. 《自由中国》一支笔 抗日战争后期,夏道平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下属的经济建设策进会工作,任研究室主任,与参政会副秘书长雷震接触较多.雷震很赏识这位下级,二人趣味相投,渐成好友.随后经他介绍,夏道平又与胡适成为好友.1949年11月,以雷震为首的一帮文化人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夏道平参予其事,担任编辑和主笔,与胡适、雷震、殷海光并称为该杂志的四大撰稿人.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家王德宝,江苏泰兴人。1937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全面抗战后随校迁至重庆。194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入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1946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派留学资格;次年越洋留学美国。1948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攻读制糖专业。他勤奋好学,以出色的成绩被选为美国荣誉化学学会会员。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1年9月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爱好者》2011,(19):104
秦志希,湖北省鄂州市人。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研究,1983年调入本校新成立的新闻学系。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金陵大学《图书馆报告》的解读,梳理了刘国钧先生学生时代和毕业留校工作后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取得的工作业绩:一是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期间承担的工作,提出刘先生撰写《儿童劳动与教育》与《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两文,并非仅出自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受相关教育理论的影响,也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作依托;二是《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应用和影响;三是不断呼吁、要求,最终促成金陵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造;四是抗战期间在成都维持并拓展金陵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内涵。文章力求将刘先生在金陵大学求学和工作的时段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他在金陵大学图书馆任职期间为图书馆所作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9.
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易安等,河南省唐河县人。她是我国近现代一位颇有成就和影响的女作家、教育家、文学史家,撰有多部小说、诗歌和古典文学研究专著,曾在金陵大学、中法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校任教,并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0.
李秀云 《新闻界》2007,(1):107-108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1893年生于河北献县。1920年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还代表党组织接受了朱德的入党申请。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曾任《新青年》编委。先后在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校任教,讲授西方哲学史、逻辑、数理逻辑等课程。抗战期间,在武汉、重庆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1986年7月逝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6):F002-F002
王余光教授,安徽无为人,1959年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信息管理系),后师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张舜徽先生,1993年荻历史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1999年期间在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任教,1993年任教授,1995年兼任副院长,199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12.
1925年之后,金陵女子大学设置了专门的音乐系,历经抗战前、抗战时期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个阶段,音乐系的音乐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备受关注和赞誉,培养了洪达琳、叶慧芳等一大批知名音乐家,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晓莉 《湖北档案》2014,(12):40-41
翁文灏是浙江鄞县人,早年留学比利时,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到清华大学地质系任教,并一度代理清华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战时生产局局长.在这期间,他为工厂由东部搬迁到内地和西部做了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改组行政院,他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4.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原籍浙江海盐,近代迁居苏州。祖父名守谦,精于书法,与当时的文士吴昌硕、朱孝臧等均有往来。沈祖棻自幼耳濡目染,酷爱文艺。1931年入南京中大本部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学习,一面从事新诗和短篇小说的创作,一面又潜心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后,她随即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于1936年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与程千帆结婚。1942至  相似文献   

15.
甘惜分同志1916年出生在四川邻水县,抗战初期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党的培育下成长。抗战刚胜利,他曾作为随军记者前往国民党统治区大同,写过题为《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的报道,由延安新华分社向全国广播;他在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当过多年记者。全国解放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舆论研究所所长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他小时家庭贫穷,一些纨绔子弟看不起他,欺负他。甘惜分回忆少年生活时说:“这种不幸遭遇,却激发了我的上进心。我看着那些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他们嫌我穷,我还讨厌他们是  相似文献   

16.
李万居是台湾云林人,生于1902年,早年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并加入中国青年党.其后赴法国,进入著名的巴黎大学文学院专攻社会学,回国后先是在大学任教,抗战时期进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并担任这个研究所粤港区办事处少将主任.抗战胜利后,因为他在对敌工作中的成绩,被授予甲等胜利勋章.  相似文献   

17.
近访谢灼华     
近访谢灼华本刊特约记者宋和平李荣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博士生导师谢灼华教授(1935—),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图书馆学家。他投身图书馆学界四十年,深入钻研,辛勤耕耘,在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诸学科领域均有所建树。谢先生是怎样走上治学道路的?他...  相似文献   

18.
(一 )1956年 ,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时 ,因为和数学系的老教授余光火良先生同是安徽人关系 ,平时有些来往。余先生是安徽桐城人 ,原来是金陵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的教授。一天 ,我到余先生家中谈起了陈独秀的事情。余先生说 :“我们安徽人不叫他陈独秀 ,都称他的字 ,叫他陈仲甫。”余先生接着说 :“陈仲甫判刑后 ,关在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里 ,我和我内人李相珏 (按 :李相珏为李相敷之妹 )每月都到老虎桥监狱去看望陈仲甫 ,把他的换洗衣服拿出来洗洗 ,也给他做些小菜送去。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 ,有天我突然收到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二人…  相似文献   

19.
本书作者沈文冲先生,江苏南通学人,以生肖属羊,而以"梦羊"为笔名.他于1977年就学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自述多得程千帆、陈白尘、吴新雷诸先生亲炙.著有<梦羊小品>,卷首自题自画像句云:"一颗孤独的心/孤零零来/孤零零去/来去之间不过百年/做会算计的孤魂/还是做和乐的人"?  相似文献   

20.
高勇 《四川档案》2009,(2):19-20,53
今年是故宫文物南下四川70周年。70年前,为了躲避日寇,数十万件故宫文物,分三路辗转万里抵达四川,分别藏身于乐山安谷镇、峨眉山大佛寺以及巴县飞仙岩等地。抗战胜利后,所有文物悉数返回,无一丢失损坏,创下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据《四川日报》2009年2月12日报道.由上百村民自发投资兴建的“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