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崧的《陈迦陵词全集》,作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后人多把他与辛弃疾作比,尤其是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对陈维崧词的批评,尤为独到与深刻,即迦陵词与稼轩词最大的不同在于“能沉而不能郁”。  相似文献   

2.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几乎无人不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陈维崧的词作数量在整个词史上不仅度越稼轩而且空前绝后,在有清词坛上,首先吹响了“稼轩风”的第一声号角,揭开了令人瞩目的“清词中兴”的历史篇章,从词风、技法和择调诸方面对陈维崧对辛稼轩都有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陈维崧 ,清阳词派宗师。“词纵横博大 ,海走山飞 ,其源亦出苏、辛。而力量更大 ,气魄更胜 ,骨韵更高 ,有吞天地走风雷之势 ,前无古 ,后无今。”(《词坛丛话》)陈词题材广泛 ,远超苏、辛 ,存词 16 2 9阕 (集外散佚 ,估计尚有数十首 ) ,词调四百多个 ,为历代词人所未有。旧说 :“嘉庆以前 ,为二家 (陈维崧、朱彝尊 )牢笼者 ,十居七八。”(《箧中词》)本文重在探讨陈维崧在词界的崛起及其词作的内容、风格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维崧系清代初期重要词人,他在清初产生了重大影响。乾嘉以后,常州派对迦陵的接受呈现较复杂的局面。从尊体和词史观两方面,可以看出陈维崧对张惠言和周济的影响,而谭献和陈廷焯则从“沉郁”的角度对迦陵的创作进行了评判,迦陵的词史地位由此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5.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的词作在清初词坛上异军突起,举世瞩目。当时及后来的评论家众口一词,都给以很高评价。多数评家还特别强调了纳兰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关系:陈维崧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之琦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近人吴梅说纳兰词“洵足追美南唐二主。”梁启超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这些真知灼  相似文献   

6.
阳羡词派是清初与浙西词派齐名的重要词学流派,其领袖陈维崧以独特的词风和词学理论称于词坛并影响于后世。阳羡词派的词学主张主要包括:倡豪放词风,反对颓糜孱弱;推尊词体,存经存史;感物起兴,穷而后发。  相似文献   

7.
实用性原则的遵循与背叛--陈维崧题画词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画词乃词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蕴含.本文对清初词杰陈维崧的题画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在界定了题画词应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研究了他是如何在这类词中既贯彻其实用性原则,又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的.文章分别从作者自我经验介入词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和纯题画词实用功能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迦陵题画词进行了解剖,认为陈维崧对这类题材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创作中引入了他的自我经验,从而变消极为积极,扩大了它的表现领域,同时在对题画词实用功能的发挥上,他也较前人有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重在解析,而不是判断.  相似文献   

8.
陈维崧一生经历贵介公子、江湖布衣、翰林词臣等社会身份的转变,但是他却始终保持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这种自觉而鲜明的身份意识成为陈维崧骈体文书写的基因、动力与精神。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与陈维崧骈体文书写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家世声华的自豪与锦心绣口的才学、清狂肆志的自傲与神龙夭矫的气势、时命牴牾的自叹与独标兴会的精神三个方面。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造就了陈维崧骈体文的"心手独得处",使陈维崧的骈体文成为清初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化精神的宝贵结晶。  相似文献   

9.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0.
陈维崧的怀旧,吊古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时间意识的方式,或者说两类不同的建构时间意象的语言手段。不少研究者倾向于从陈维崧所遭遇的历史动荡和生活变故亦即其独特的生平经历出发分析这一类作品。而在事实上,这一类作品承载着词人作为一个正统丈人的道德想象和追求。也可以说,是词人的这一文化心理而并非其人生经历从根本上影响着其词创作的时间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浙江秀水人。传世词集《曝书亭词》。朱氏与陈维崧同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浙西词派的宗主。据他自己说,他的词“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题词集》)。其词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并非只师法张炎一家。《摸鱼子》(见卷首)便是一首古艳诡异,动人心弦的杰作,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2.
浅论纳兰性德词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朝词坛上的一位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虽然纳兰性德一生只为我们留下三百多首词,但绝大部分,尤其是小令,堪称佳作;并且,在作者的创作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前朝久已沉  相似文献   

13.
后世对黄山谷词的评价不高,认为其词或太俗,或“不是当行家语”。从黄庭坚的诗论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思想是讲究法度而不死守法度,其核心是“不俗”的革新精神,其词的所谓“俗”也蕴含着这种“不俗”的创作精神。“不俗”不是语言的精雅,而是超凡人格在文学中的体现。山谷遭贬谪后的“以诗为词,”更是其“不俗”人格在词中的自然流露,并因其以“情性”为词的雅在北宋词坛独标一格。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清初词坛领袖。梁启超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既肯定了他在词坛的崇高地位,也指明了他词的风格。陈维崧说:“《饮水词》衷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衷感顽艳”便是他词风的概括。这位康熙盛世的贵胄公子为什么会大写凄艳的词呢?人们早已对这一反常现象萌生疑窦,并力图铨释。比如张预就对纳兰性德“顾问则谊、舒之俦,禁中则颇、牧之选,而独顑颔轸意,缠绵抒情,沉幽骚屑之思,婉丽凄清之体”的矛盾情况不得其解。当然也有人试图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婚姻的坎坷实际上寻觅原因,不过都貌似有理,却又因为牵强空泛,难以服人。为此对于清初为什会出现这样一位词人,就需要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作出科学与切实的答案了。一纳兰性德在世三十年,遗词三百首。有人做过统计,在他的词里,用“愁”字共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其余“断肠”,“惆怅”、“凄凉”、“憔悴”等则比比皆是。真个心灰意冷、溢于言表.这位宰相之子为什么偏有这么一副哀怨凄切的情长呢?这还得从明代的中晚期社会谈起。  相似文献   

15.
清初的词坛是词学复兴的时期,名家众多,成就突出。安徽休宁词人赵吉士是当时词坛的名家,他的词题材广泛,用调丰富,风格清俊。尤其是对陈维崧的追随,显示了他独特的词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词汇不够丰富,各类词的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词的兼类现象,即某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性质。这和古代汉语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常有兼类现象的词是“以”、“乃”、“而”、“之”、“焉”、“然”等。鉴别某个词的类别,一要看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二要看它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虽然享年不永,仅仅活了三十一岁,但其词名甚高,为有清一代之冠。王国维称赞其词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忍寒居士龙榆生先生说“清代令词,盖未有过于性德者矣。”可见纳兰性德词的艺术成就,备受推崇。那么纳兰性德词的成就,究竟高在何处呢?陈维崧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悽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他为《通志堂词》写序又说:“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钟,为独多也。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悽惋而后喜悦。”陈顾二人都是纳兰性德的挚友,知之甚深,言之自然能中肯。他们都很赞赏纳兰词,都指出了愁苦、哀怨与悽惋是纳兰词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清词与唐宋词的不同特点出发,指出清词流派纷呈,严格地说有五派;清词流派有很强的地域性;清词流派有开派的宗师,有鲜明的理论,特别是阳羡、浙西、常州参派词论明确而实践自觉;清词各派互有功过得失,但应说对于促进清词的发展、繁荣,是利大于弊的。其中贡献较大的有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其次,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后继者厉鹗,推尊周邦彦甚于姜、张。再次,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大兴比兴寄托之说,周济发展完善了该派的理论。清末尚有朱孝臧等人的强村词派,实际在常州派的局囿中。  相似文献   

19.
在清初词坛上,陈维崧是推波助澜、形成风气的关键人物之一,陈维崧推崇有骨力、有气势的雄浑豪迈的"横霸","霸悍"之词风,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艺术生命力。陈维崧词的"霸悍"风格在词学领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反传统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20.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