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解析大武术观视域下武术大众化发展战略,分析高校武术发展现状和我国武术大众化发展基础。结果表明,高校武术大众化发展是可行的,也应该是今后高校武术发展的方向。改革武术教学、加强师资建设、推广名家讲坛和武术表演结合、支持大学生武术社团发展、规范推广段位制与会员制,是促进高校武术大众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武术传播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者、武术传播内容、武术传播途径、武术国际传播等方面,对2008-2011年武术传播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述评,提出今后武术传播研究发展方向的建议:1)加强武术传播基础理论研究;2)拓展关注广度,加大研究深度;3)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创新武术传播研究的方法理论;4)树立大武术观,注重标准化研究,为武术传播提供持久动力;5)积极转化研究成果,指导武术传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武当道教武术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的养生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天人合一的融合观”、“阴阳对立的统一观”、“形神兼备整体观”、“刚柔相济的平衡观”和“动静结合的全面观”是武当道教武术养生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下武术的发展应该有武术本身发展的观点,文章总结了大武术观的形成及内涵。同时从福建丰富的传统拳种、福建移民对台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福建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以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会为例探讨闽台武术交流发展的方向,认为闽台武术的发展应该重视武术本身的传承,丰富形式,坚持比赛交流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深扩大其影响力的辐射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武术文化产生和结合的历史背景,探讨我国武术文哲思想的特征,认为:古代武举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日益成熟是武术与文化结合的重要历史背景。武术文哲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阴阳转化技击之道的功法观;内外合一自然之理的修炼观;仁爱宽大忠恕之心的德行观。同时认为武术自身学科理论的建设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赋有深厚传统文哲思想的武术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武术教育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构成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古代武术文化中教育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武术文化的教育思想特征主要为:儒家文化的修身观;道家文化的养身观;佛家文化的防身观.在新时期我国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思想又融人了新的时代内容,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华身体观对武学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比中西方身体认识差异,界定了身体观与武学涵义,认为:身体观是人对身体外部特征与内在特性及本质的自觉意识。;武学则是指以武术为对象的身体修为之道。同时,从宏观上阐述了中华身体观对武学修为的影响,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武术对身体观的践履;并针对身体观与武学修为的研究现状,提出构建武学之身体论的建议,以满足武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大武术观"视角,对当代武术发展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思考。研究认为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到来,当代武术走进了一个文化迷失的时代,"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又该何去何从!",这是当代武术发展最需要关注的话语。中国武术要想在"现代化"进程中彰显个性与特色,就需要确立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把握住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凭据。武术应该在"大武术观"视角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要任务;以主体价值为目标导向;以凸显"民族、传统、文化、健身"为建设路径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发展。也只有如此,当代武术建设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实和豪迈,"大武术观"理论体系的构筑才会更加夯实和丰满。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简要回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得出地域武术面临着地域数量“有限性”、空间边界“稳定性”、文本表达趋同性、研究方法滞后性等现实困境,造成了对地域武术浅层叙事和诸多曲解现状.突破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具有地域空间重绘、地域纵向横向比较、交叉学科成果借鉴、多元方法引入等综合意识,形成动态地域武术观.  相似文献   

10.
武术精神是武术的思想精髓,是武术的灵魂。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影响巨大,对武术的影响也不例外,尤其在武术的精神文化积淀上。从广义的文化学视野,采用文献资料法、文化比较研究法,分析孔子的武术价值观、伦理观、身体观和思想理念,探究其对武术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孔子教育"六艺"的武术价值观,提倡"仁义之勇"的武术伦理道德观,坚持"文武兼备"的身体观,构成了"尚武崇德、服务社会、求和谐、爱祖国"的武术精神,并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建议继续从孔子的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积淀武术的精神文化,使武术向着"形健质善"的精神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