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2.
抓住课文诱导点进行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如何把握课文诱导点呢 ?一、以课题为诱导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从课题入手 ,可展开学习的思路。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本课以“炸暗堡”为线索 ,以“勇敢舍身”为表达中心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炸暗堡的原因和炸暗堡的结果。教学时 ,可以将题目中的“舍身”和“炸”作为诱导点。先启发学生 :看到题目后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 )当学生理解了“舍身”就是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去…  相似文献   

3.
1.以文题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以作者为切入口,形成一组板块进行研读,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在学习《船长》时,联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来研读,让学生感受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和反对暴力、崇尚人道的伟大人格,全面地了解这位外国作家。3.以重…  相似文献   

4.
杨中林 《甘肃教育》2010,(12):23-23
一、解读文章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文章题目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不安排预习,主要是考虑到课文和课文题目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汇报,得出研究课题。紧扣题目阅读、品读、探究,解读了文字内蕴,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借助文章题目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1.以文题为研读点。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专题研读: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阅读,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优化语文综合素养。专题研读,指引导学生围绕可以涵盖整篇课文的一两个专题进行研读。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读书 ,主动地获取知识、能力 ,从而整体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研读”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研读专题 ,依据课文以及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运用“片言只语”适时进行课堂点拨。笔者以为 ,一个好的研读专题必须富有探究性 ,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研读专题在设计时有以下四忌 :一忌目标单一研读专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专供学生研究的题目。它是研读课堂的核心内容 ,教师依据这一专…  相似文献   

8.
小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研读是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主阅读是一种板具个性化阅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做到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使学生通过自主研读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重点训练项目.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组课文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明显地体现在讲读课文中.教师应利用讲读课文的教学,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选择材料”,与这个项目相联系的重点课文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在写作中应怎样选材.课文的题目突出了课文的中心,集中体现了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教学中要通过解题、阅读.使学生了解董存瑞的事迹,同时进行引导,理清文章线索,看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的.让学生明白:董存瑞短暂的一生战斗事迹很多,作者只选择他在解放隆化战斗中“炸暗堡”这件事.  相似文献   

11.
所谓研读 ,指的是研究性阅读 ,是新课程致力倡导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读从本质上来说具有和研究性学习相类似的地方。诸如需要注重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等等。但是研读不同于研究性学习 ,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是课题研究类和项目 (活动 )设计类 ,而研读是直指文本 (或课文 ) ,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  相似文献   

12.
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语教学中分析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验学生是否学懂课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心思想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索,从而让他们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些方法。小语阶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常见的方法有: 一、审题归纳法文章的题目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有时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如《伟大的友谊》、《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董存瑞舍身炸  相似文献   

1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读文章,透过题目,常常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思路、记叙重点、文章体裁、中心思想等。所以,读懂了题目,等于找到了理解文章的钥匙。可见,指导学生学会读懂题目的表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颇有好处。 1.根据题且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些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鲁班学艺》、《登山》等。这些文章直接点明了主要事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标题是作者对课文的内容的一种浓缩和概括,紧扣课题,从"眼睛"入手,研读感悟,可以帮助孩子们尽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课文的题目是作者行文的思路、脉络,文章的中心和内容的精髓体现,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窥探到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课文题目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更加注重阅读的根本目的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对每一篇课文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从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手法等入手.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直被人们誉为文章的“灵魂”、“窗口”。我们在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学习课文时,要做到“五想”。想题目意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题目讲的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舍身”和“暗堡”两个词语,通过想想、查查去解题,意思是讲:董存瑞英勇地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二想命题方法。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题目上为什么加双引号呢?让学生读读找找,可知这是朱德军长在群众欢迎会上讲的话,课文是以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深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性阅读,不仅是一种“发现”“吸收”,而且是一种“拓展”“创造”。语文教材是例子,也是艺术品,为学生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或“顿歇之点”,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发人深思的感悟点,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发挥想像,加以填充、扩展,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有效切入口。研究性阅读不应停留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对课文的理解,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身感知、领悟,…  相似文献   

19.
《出师表》要求背诵全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掌握作者成文思路,当堂完成背诵任务呢?教师范读全文后,学生结合注释各自阅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同时,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在做好自读工作,初步理解课文之后,再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寻找成文思路。在明白思路的基础上,促进背诵。以第一部分为例作说明。《阅读提示》明确指出:文章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老师就指导学生研读,作者是如何谈论形势,从而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这三条治国方针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进而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凄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识处理语占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下面我们就谈谈它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