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洋洋洒洒一百回,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瓶梅》产生于明代末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以抄本流传,直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才付梓刊行。明末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不仅较早获得《金瓶梅》抄本,而且首先将其见诸于文字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任吴县令,不久就从董其昌(字思白)处获得《金瓶梅》抄本。《袁中郎全集》书简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整部《金瓶梅》的微言大义,就是作者笑笑生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或主旨。从《金瓶梅》抄本流传开始,对这部作品就进行了不同的评价。袁中道在《游居柿录》中道:“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后从中郎真州,见此书之半,大约模写儿女情态具备,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袁宏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在漫骂和赞扬声中渡过了三百多年。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立场观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金瓶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时还难作出相近的评价。 《金瓶梅》是我国封建文人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独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据考证,这部小说成书于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卅年(公元一五六八年至一六○二年)最早版本为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东吴弄珠客”序的《金瓶梅词话》,尔后又有明代天启年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5.
袁中郎在《金瓶梅》的早期流传中,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从明代万历二十年到四十五年,是《金瓶梅》抄本的早期流传时间,但流传下来的有关史料并不多。而记载《金瓶梅》与袁中郎的关系的史料却有七、八条。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开明代第一奇书《金瓶梅》的作者与收藏者之谜,许多学者都注重研究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这就是明末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第二十五卷关于《金瓶梅》的一段纪事: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对文中“今惟麻城刘廷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一句提出异议。如张远芬同志在《新发现的〈金瓶梅〉研究资料初探》中说,徐文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给董其昌的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到2000年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止,已有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中,前三百多年对《金瓶梅》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瓶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成绩斐然。《金瓶梅》被日、德、英、法、韩、匈牙利等文译成全译本或节译本流传在国际文学艺术舞台上,《金瓶梅》遂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金瓶梅》研究中,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和各类专著上百种,论文数千篇。一本小说能在国内外掀起如此热潮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袁中郎集》载有这位明代公安派诗人给当时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一封信:《金瓶梅》由何处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得示.这封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是时《金瓶梅》还仅以抄本形式流传.中郎在其他地方也曾极赞《金瓶梅》,但从此信看,他对这本书的来源、作者情况,实在知道得很少.后来,袁中郎又将抄本借给谢肇淛,《袁中郎集》有他向谢追索是书的信:"《金瓶梅》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人们对其书名寓意的理解则歧义纷纭,归纳言之,约有五端。其一,书名是由西门庆所宠之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明代袁中道《游居柿录》云:“所云‘金’者,即金莲也;‘瓶’者,李瓶儿也;‘梅’者,春梅婢也。”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阐论尤深:“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祷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鲁迅先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亦直截了当地指出:“因为这书中的潘金莲、李瓶儿、春梅,都是重要人物,所以书名就叫《金瓶梅》。”其二,盂昭连先生《漫话金瓶梅》则认为,从象征的意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评价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明史学家吴晗同志据书中涉及的时事及社会风习,考订其成书年代为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568——1606年)之间。全书以《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开端,然后另起炉灶,专叙西门庆发迹与作恶的一生。以赵宋的宣和失政为背景,影射明代嘉靖、万历间皇朝统治的腐朽。突出  相似文献   

13.
<正>《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与成书过程及作者问题紧相关联,也是《金瓶梅》研究中的难题之一。30年代,郑振铎、吴晗先生著文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此说一出,盛行了几百年的“嘉靖”说为之动摇,《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似成定说,海内外信从者颇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海托华(James R.Hightower)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一文中认为:“中国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二书,描写范围之广,情节之复杂,人物刻划之细致入微。均可与西方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距今已有约四百年的历史了。现在文学界已基本上共识为明代中叶万历年间的作品。当时,曾震惊文坛。先是以手抄本在士林中流传,后来才刊行于世。声誉顿起,人们惊喜不已,争相阅读,极口称奇称快。真是惊回首,发现竟有如此洞天。但更多的是低毁咒骂,斥为“淫书”。与《水讲传》,并称为“诲淫诲盗”之作,受到封建卫道者的挞伐。不过,仍然有人以“未得见”为根事户相传当时,刻印《金瓶梅词话》者,每罹家破人亡,天火烧店的惨祸。所以,历代以来,这部书,就成为“不名誉的小说”,②争论最多的小说,公认“秽书…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中的体育词语刘秉果《金瓶梅》是明代一部长篇世值小说,书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被人称之为“明代社会百科全书”。书中文字用的是白话,因为夹杂了大量方言俚语和专用词汇,在四、五百年后的今天读之,虽能领会其意,但已有一定障碍。如今的有关辞书,如...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作者 《西湖游记二则》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家。他少年聪慧好学,喜爱文学,16岁就在家乡组织城南文学社,被推为社长。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曾任吴县县令、国子助教、礼部主事等职。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明代后期著名诗文流派——“公安派”的创始人。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文学应表现出独特的个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芮氏毕其一生研究和翻译《金瓶梅》,不仅为英语世界奉献了第一部完整的《金瓶梅》英译本,而且以其独特的"全译"理念、高超的翻译技巧和详尽的文后注释将《金瓶梅》变成一部中国(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同。研究芮氏的"全译"策略,不仅有益于我们认识微观层面的文学文本翻译,更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的梦境描写是最多的,也是水平最高的。《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影响,产生了比较好的叙事效果。甚至世情小说之最———《红楼梦》中的很多梦境描写都是从《金瓶梅》里借鉴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