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论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古老而又基本的课题,它对于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去组织、设计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受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普遍认为个体的发展不外乎受来自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学生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与实践业已证明,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能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即学生观是密不可分的。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基于这一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的全面性。学生的发展,从人性角度,它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发展;从个体身心方面,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生理调节机制方面的变化,也包括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变化;从个体与社会之关系,还应包括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把未来和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因此,从目标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活动及其体力、脑力、知、情、意等各种潜能的全面发展,个体素质的全面完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列宁也强调共产主义者必须用人类的全部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达到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把未来和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因此,从目标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活动及其体力、脑力、知、情、意等各种潜能的全面发展,个体素质的全面完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列宁也强调共产主义者必须用人类的全部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达到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第一次将教育惩戒纳入了法治轨道,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这对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而教育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也呈现千差万别的个体特征,要想真正实现惩戒的教育作用,需要我们对其运用策略作一些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而现代教育属性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阐述,对"什么是教育"的深化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对现代教育本质与属性的最好回归。  相似文献   

7.
祁小三 《成才之路》2010,(30):59-59
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学生的个体素质是有差异的,其中既有先天的遗传,也有后天的影响,所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以以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来要求学生,同时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教育方针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南。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全体人民和青少年的方针,是国家培养人的总目标和总要求。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建设长远的需要。从我们中小学来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学生守则》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9.
安扬 《班主任》2001,(10):3-4
素质教育理论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它是一种教育观念而非一种教育方式.有人曾这样概括:"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陆华君 《考试周刊》2009,(49):224-225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注定是现代教育的两大主题。新课标提出,初中《科学》课程应该体现科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是我们应积极探索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因此教育的第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升华与提高,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才有可能过渡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历史教学应当怎样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更新观念,切实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相似文献   

12.
张辉 《教师》2011,(36):55-55
一、引言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及要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由此可见,体育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体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小学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数学新课程标准》应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发展。新型评价模式本着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倡导评价结果呈现的多样性,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个体的参与,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构成素质的整体结构。素质不仅仅是体质、知识、能力等人的发展中的个别属性或某个方面 ,而是人的整个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不仅仅是指人的自然遗传素质或后天社会文化素质 ,而是这两者的组合 ,具有整体的、全面的性质。对个体而言 ,各种素质结构的因素统一存在于其中 ,相互影响 ,显示其整体性。为此 ,素质教育便对我们提出了使个体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不得有所偏废。对群体而言 ,素质的整体特点也显示了个体与个…  相似文献   

16.
学术扫描     
丁钢在《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能够充分实现个体发展优质化的教育。生活质量是衡量个体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可以说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而教育是每个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对学校的教育主体来说,教育实质上就是生活。在学校教育中的生活质量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要远  相似文献   

17.
<正>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知识是应付考试的机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摧残了个体的生命;在素质教育的思想中,学校又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本文站在生命教育的角度,试图分析知识和课程知识,以及学校生命教育的要素与意义,企图缓和知识与应试教育、知识与人的发展的矛盾,尝试让课程知识与生命对话,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王策三先生在《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中,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正>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务必狠抓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但高职教育同时兼具高等教育属性,且不论何种类型的教育,始终以育人为旨归,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才是教育要义所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学院")在办学实践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结合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超 《教书育人》2007,(12):41-42
一、转变评价观念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指出:"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课程教育客体属性与学生或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教育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育必须消除心、用割裂,书、人对立,个体与社会偏执一端的错误观念。坚持心用一体,坚持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坚持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