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出通儒的国度,大凡有成就者,大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学识。明朝大思想家、作家李贽就是如此,他既是思想家、作家、又是教书授徒的教育家。在思想上,他以“异端”自居,被称为“异端之尤”;在文学上,他认为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即赤子之心,人的“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贽的作文教学观主要以书答、杂述、专论等方式来阐发,颇有“摅其胸中之独  相似文献   

2.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晨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1602年,一位75岁的老翁在狱中用刺刀自刎而死,他生前和死后受到了封建卫道士们一致的攻汗,被骂成是“非圣无法”、“异端之尤”,连一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对他横加指责。这位以身殉道而又不为人理解的老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李贽(152-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他的家庭是一个具有伊斯兰教信仰传统的巨商,但是到了他祖辈的时候,家势已经衰落。李贽的思想受到王守仁(阳明)的心学,特别是其中激进派别以及样宗的深刻影响,因而成了正统儒学不能容忍的异端。在李贽的一…  相似文献   

4.
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和真性情,反对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他的社会思想,政治见解与统治者相抵触,与理学家相冲突;他愤世嫉俗,与现实格格不入,以“异端”著称于世。文章认为,所谓的“异端”之尤——李贽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思想。“虽想打破封建礼教对人民思想的束缚,但不可避免的又落入到不可解决的矛盾中。”这也是明清思想家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到来之时所普遍具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统治着文艺界,法家进步文艺家受到了贬斥和歪曲。明代杰出的尊法反儒思想家李贽,在文学史上,也曾被排摒到“异端”的位置上去。今天,我们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研究李贽的文艺观,研究李贽所推行的法家进步文艺路线在明朝晚期的文艺斗争和政治斗争中所起的作用,重新给他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李贽是明代后期名震朝野的异端思想家、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都是老年时期寓居并讲学鄂东期间完成的;他的思想特别是独特的教育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充分展示出来的。本文对李贽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李贽,晚明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追求个性自由和真性情,反对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和对人性的扼杀,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理学的虚伪;他直面现实,批判历史,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然而,他的“异端”思想及行为与现实格格不入,因此世人或以为狂,或以为可杀,对他百般诋毁、驱逐和迫害。李贽狷狂孤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相似文献   

8.
李贽是明代中期一位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反对当时被作为官方哲学的唯心主义理学,在世界观、社会观、历史观等方面提出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点,特别是公开对统治阶级奉若神明,理学家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及其经典提出大胆的非议和批判,在当时的思想领域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使得统治阶级及其卫道士们惊恐万状,视为“异端之尤”,称他是“离经叛道”、“非圣无法”,而屡加迫害,最后以“敢倡乱道,感世诬民”之罪名逮捕入狱。李贽不屈自刎,终年七十六岁。  相似文献   

9.
李贽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主张为文要“发于情性,由乎自然”。“以自然为美”是李贽文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贽是中国哲学史上反假道学的重镇,他的核心思想“是非无定”论以一种大无畏的相对批判精神向儒学之独尊提出挑战,将他那“异端”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猛烈抨击“孔子”之独尊,旨在打破僵化的是非标准,力倡“是非无定”,主张是非断定应该依时随事而异,而不能拘于一格。文章就“是非无定”论提出的思想意识前提、它与庄用“齐是非”的差异及其在李贽关于现实的理论中的展开诸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说这话的人叫尔丹诺·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我们都知道,因为宣传哥白尼学说,抨击基督教教义,他被宗教裁判所指控为“异端”,1600年2月17日被施以火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异端的权利》。“异端”能有什么权利?对于布鲁诺来说,这种“权利”就是一个人不能因其言论而“有罪”。或者说,一个社会并不能因为某人的观点和代表“主流”的大多数人不一样,就把他视为“异端”加以迫害。然而歧视、谩骂、迫害在生活方式上、价值观念上、思想观点上与大多数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杨梅 《考试周刊》2009,(40):23-24
作为“异端”的李贽,受心学思想影响,高扬“真”之大旗,以一己之身,向整个社会发出挑战,倡导存“真心”、做“真人”。他将心学思想运用到文学领域,是晚明文学从“良知”向“性灵”演变中的关键点。在李贽的创作观中,“真”是核心:他强调自然为文,表达作者的真性情,在这一点上,与当时处处充斥着假的文坛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因其时,用其术”的治国思想,他激烈地反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反对因循守旧理论,提出了因性牖民,人人平等,安民养民,因时制宜的治国从政主张,李贽的治国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破疑即是悟     
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面对诸多问题,我想起了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说过的话。他说:“学人不疑,是谓大病。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这句话是李贽四百年前讲的,但在四百年后的今天,却依然具有提示作用。他提示我们,要牢牢记住:“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的哲理。  相似文献   

17.
李贽是明代一位标新立异而对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他强调个体自身的价值,重视个性。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提出“童心说”与“化工说”两个重要的理论,对后世的戏曲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贽与晚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女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是明代中后期一位伟大的革新思想家,他的言论猛烈地抨击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孔孟之道和世俗观念。在李氏思想的滋养下,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新作品。本以短篇白话小说“三言”、“二拍”为例,个案分析了各种女性的新形象,从而说明李贽的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女性解放和女性化的演变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贽是明代最具叛逆精神的思想家,晚明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李贽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他出生于商业繁荣的沿海城市和七岁丧母后的生活经历有关。李贽的叛逆精神与人文思想最鲜明地表现了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盲从;认为圣人并非万能,孔子亦有不能,反对神化圣人;提出童心说,崇尚自然真实。坚决反对一切假道学和伪君子作风。李贽的思想对晚明思想界和文学界有重大的直接的影响,开创了一种新风气。晚明人文主义新思潮涌现得快,消失得也快,除了自身的弱点外,最主要的是当时的社会未能提供使之繁荣壮大的阳光雨露与土壤。李贽是战士,也是作家,他的杂文和诗歌都取得了相当成就。  相似文献   

20.
朝鲜朝中期的许筠与中国明朝的李贽,作为各自国家当时的异端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在文学观念上同中有畀,异中有同。这表现在文学功能观、文学表现观、文学创作观、文学发展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