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  徐洁 《新闻知识》2005,(9):70-71
新闻语言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首先对新闻中的“事实”做了学理上的厘清,认为其具备明显的主观含义。“新闻是被建构出来的”,其中语言尤其是修辞技巧有很大作用。我们分析了新闻语言建构真实的一般机制,同时,更进一步分析新闻事实的不同层次,称之为事实光谱,新闻语言在不同光谱上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辛红 《记者摇篮》2012,(8):25-26
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就要在新闻写作上下功夫。新闻语言不仅要准确,符合事实原貌,又要使语言鲜活生动,有所创新,具有时代感。新闻语言要突破定式。诚然,新闻语言要遵守语言的基本规范,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新闻语言也要随之变化。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我们更要有所突破,否则我们就很容易犯"假、大、空"的弊病,尤其是在正面宣传典型的报道中,新闻语言的把握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些记者经常把先进人物写成是不管家庭,不顾身  相似文献   

3.
安若辰 《青年记者》2017,(27):33-35
准确性是评估新闻发布会效果的第一要务,①在政务活动实时传播的今天,新闻发布会上各方的现场表现本身也成为传播产品,这就对语意、语法和语用技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言说者,发言人与提问记者双方都要更有效地使用语言策略,使在场表现专业得体、有效掌握话语权. 由此,不少学者从语言层面来研究新闻发言人的语言策略,对其所使用的规避、闪避、拒绝、委婉、模糊、礼貌等典型语用现象及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②丰富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路径.本文所引入的言据性(evidentiality)理论也是一种语用技巧,言说者通过有意识地应用言据性技巧,凸显或改变信息的可靠程度,使自身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对对方形成压力,使其做出必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反对新闻八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更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不应写成八股文。八股文是新闻的大敌。它把新闻写作变成了僵死的教条。不错,新闻应有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等部分组成,要有五个W,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写成八股文。纵观新闻八股大抵有以下几种表现:语言概念化。不是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报道生动的内容,而是用一套固定的老套子和概念化的语言表述新闻事实,或用概念搭架子,里面填充材料,千篇一律,了无新意。结构公式化。新闻报道的布局谋篇、报道手法与技巧,基本上是老套子、老办法。写领…  相似文献   

5.
关系万千重,新闻采访也是一门人际交往的学问。本文结合一些采访实例,分析人际关系学理论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技巧,学会重视第一印象,建立共同的话语平台,用热诚感染对方,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在新闻采访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运用各种人际关系技巧,比如揣摩对方心理、产生共情等,打破采访僵局,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6.
消息是用简练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准确、精练是消息语言的基本特征,但如果消息语言干巴巴的不生动,受众的接收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受众面临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新闻语言不生动会直接降低其阅读率。怎样才能使消息的语言变得生动呢?1、变抽象概念语言为形象可感语言。在消息写作中,我们在语言技巧的  相似文献   

7.
当下,摄影几乎已经没有门槛,谁都有条件进行拍摄,好像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从专业的角度看,摄影的难度却越来越高了,因为在铺天盖地的图像和影像中,一幅摄影作品要跳出来,要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要用自身的影像语言去打动人,并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闻摄影,你拿出的照片究竟好不好,还不仅仅是个构图、用光之类的技巧问题,它更是涉及到新闻摄影工作者对新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写过程是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新闻工作,尤其是党报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认识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于社会,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新闻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一种以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为主的新闻节目载体。在整个节目的主持过程当中,主持人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特色与沟通技巧融入广大人民群众,贴近观众的生活,走进观众的心里,这其中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在节目当中的平民化和亲和力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也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倾听、记录等活动。而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目的性和采访技巧的方法。当前媒体环境,要求记者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和交际沟通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访三分写。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传递,更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一次思想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地方电视台新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电视新闻本身的影响,就必须重视新闻策划的方向尤其是单体新闻策划的方向,这一方向必须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地方台新闻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要使电视新闻自身价值产生更深、更广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徐世平 《新闻世界》2004,(10):74-74
不同的题材、不同行的语言使用,差异性往往是很大的。如学术作、论等.要求语言表述讲究逻辑性、思辨性、准确严谨,形容词、副词一类的尽量少用;小说、散、诗歌,尤其是现代体诗等,语言使用则自由得多.思维可以驰骋.意识流、朦胧类的语言都是可以的.新闻大致介于两之间.虽然新闻的语言使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新闻的语言使用也是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相应地新闻语言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个规范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1994,(3)
独家新闻五“秘诀”1、不准当“推销员”。对方说什么就写什么,是写不出好新闻的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经常思考出现问题时自己该如何抓住要点。2、要靠两条腿采写新闻。不应光靠电话完成采访。只有跑细了双腿,直接会见当事者,从各个侧面提出问题,确认过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高维海 《青年记者》2012,(27):62-63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不善于提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就必须使用各种技巧来让对方开口。那么,新闻记者应该如何提高提问技巧呢?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主要以瞬间形象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一张新闻照片浓缩的信息越多,画面语言就越丰富,视觉冲击力就越强,读者的印象就越深刻。一幅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要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成功的新闻作品是离不开摄影技巧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双重作用,既要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定格精彩瞬间,又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正>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新闻播音也不能再保持一成不变的播音方式,个性化的新闻播音技巧已经成为播音员形成自己播音风格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观众的欣赏品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播音技巧,同时也要运用一些播音技巧润色新闻、吸引观众目光。一、传统播音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在我们对新闻播音的传统印象中,新闻播音员一直都是面无表情地机械地读着一些新闻稿件。然而,对于曾经  相似文献   

18.
刘莹 《青年记者》2012,(20):117
媒体担负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而新闻语言则肩负着向受众表达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新闻写作的最基本元素。讲求新闻写作的语言艺术,最根本的就是要掌握使语言新颖、活泼、生动、风趣等的技巧。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文化,具有涵义发散、分合随机、组合具象等特点,于是出现了借喻、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具的特点和规律,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一篇好的新闻,其本身的新闻价值固然重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也是成就一篇优秀新闻的关键所在。何谓"准确"?准确就是真实,没有虚假;就  相似文献   

20.
一条新闻写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工作,而能否把握采访对象心理,是记者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对象为残疾人时,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既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也体现了人道关怀.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要掌握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取得最佳效果,并在精神或物质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实质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