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放任、溺爱对孩子没有好处,但在遇到具体事情时,又很容易迁就和放任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父母不知道对孩子什么时候应该"放",什么时候应该"管",甚至出现该管不管、该放不放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孩子由于年幼,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对他们进行教  相似文献   

2.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询问今天已经做了父母的人,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家长是如何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的,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许会这样回答:我小的时候,我父母根本不管我。的确,过去的家长可能不会像现在的家长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前途,他们更多地是把自己的工作放在首位。但是他们做人、做事的实际行动、他们的人生态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儿女。惜用一句名言,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家教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家教却各有各的缺憾。今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在共和国50年的风雨历程中,家庭的命…  相似文献   

4.
很难说暑假就是一段放松的时光。我需要做家教,挣些钱;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也要在家长的“疼爱”下补习功课。我得感谢这些家长,是他们给了我这样的寒门学子以“财源”。但同时,我也分外同情他们的孩子。现代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们成功,而不管孩子是否幸福。我常常忆起小时候的暑假。没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孩子的责任感、拓展他们的经验,幼儿园会布置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孩子回家完成,形式有手工操作、材料收集或交流后的书面记录等。面对"亲子小任务",不少家长认为"太难了,孩子做不来,家长吃不消"、"孩子越帮越忙"、"我从不管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独立"……幼儿园的亲子小任务似乎成了家长的负担,这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初衰。那么,让我们一起试试"完成任务五步走",在愉快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进步!  相似文献   

6.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7.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程度也就越大。其实,家长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唠叨,但有时却无法控止住自己,总想把自己的家长权威表现出来,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场合是否恰当,也不想孩子的感受进行“教育”,势必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对此,提几条建议,以期给家长们一点启示。一、信任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始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切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多和孩子交淡,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动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节假日、双休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加强班、特长班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很多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用处大小,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报了名。孩子们上学期间既要接受新知识,节假日又要接受所谓的"兴趣"培养。可想而知,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9.
常听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笨蛋"、"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什么时候你才能有出息"、"我再也不管你了"……这种没有分寸的讥讽、挖苦,不管你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都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言传"过程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0.
郑委 《家长》2015,(1):25-26
作为家长,如果能真正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在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崩溃、自己多么无助、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孩子,最无助的是孩子,最先崩溃的可能也是孩子。这是一个妈妈的求助信,大家先看看吧,说实话,我收到类似的求助信太多了,但每一次看完我都会难过,作为家长,如果能真正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在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崩溃、自己多么无助、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孩子,最无助的是孩子,最先崩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有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小时候挨过父母的打,现在打自己的孩子不算过分。还有些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极具耐心、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说也听不懂,打也没有用。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是有个性、有尊严、有其发展特点的个体,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确实非常难。孩子2~3岁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难免会出点事。譬如,我儿子曾经对家用电器很感兴趣,经常想去玩电源插头。我对他说:“电是非  相似文献   

12.
溺爱与任性     
“任性”的表现: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周围所有人和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都要听任自己的支配。想获得什么东西,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非得到不可,想做什么事,不管是否合理、正确、有益、可行,而非做不行,越是劝阻,他们就越坚持。“任性”形成原因: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除孩子自身的问题外,多半由于父母抚育心态上的偏颇而造成。一是家长平时对孩子迁就、放任、姑息、纵容、百依百顺,久而久之,便形成遇事就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势。二是与此正好相反,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不管是否合理,就凭借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正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犟,问他们什么也不肯说,更别奢望他们会对自己倾诉了。我认为,家长首先应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家长总以自己很忙为借口,但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了吗?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敞开心扉,却常常倾诉"无门",他们就会关闭心门,不再与父母交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倾听是迈向"教子有方"第一步。有一本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书,名字是《窗边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14.
珍惜父母情     
任教十二年,又一次家长会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的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根据情况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前与会后和一些家长交谈,不少家长这样给我反映:孩子小的时候原本也是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但是长大后,特别是升入小学高年级后,不少孩子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小天地"了,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有些话也不那么愿意与爸爸妈妈讲,对大人问这问那也感到不耐烦.特别是对那些动不动就行驶父母特权--"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和他们更是"生分".  相似文献   

15.
有的家长说:“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 有的老师说:“家长不管,不配合。” 其实,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好成绩。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 家长和老师的这种误解,往往源于没有很好地沟通。依据时空的变化,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扮演着不同角色,他们需要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和支持。 本栏目将陆续发表老师与家长的心语,在家长与老师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开班会,我问在座的家长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飞翔,你准备好了吗?"有的家长说,通过打拼,自己已经为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将来会让孩子考名牌大学,甚至送他们去国外读书;有的家长说,在生活中,他们会对孩子无微不至,会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的体魄。"那么,你们有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些‘荆棘’和尖锐的‘石子’呢?"听家长们讲完,我微笑地问他们。家长们面面相觑。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老鹰筑巢的故事。我说:"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巢筑在树梢,或是  相似文献   

17.
勇赫 《母婴世界》2014,(3):20-21
那天,“触摸心灵坊”来了这么一位家长,她说她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总是有一些单词记不住,发音也不规范,不管她怎么教,孩子都记不住,每天晚上花很多时间教她读书,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一听,这完全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啊!我说的不是家长教育水平低,而是家长根本就没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家长如果成为孩子的家教,超越了权限。这样做既没有帮助教师,也没有帮助孩子。相反,儿童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第一,学习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生活实在太没有意思了。第二,母亲可以给我一些辅导,上课的时候听不到也没有关系。这种错误认知毒害太深,将会持续贯穿他们的学业生涯。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与以前不一样,他们的观念不一样,他们的行为不一样,家长说,孩子难管,不管不行,管了还是不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关键是父母管教不严,太宠。没有一位家长说是自己的不对,没有一位老师会说也有我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9.
借助校讯通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很多时候,个别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教师和学校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了"。由此,家长缺少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不负责任的语言以及行为又造成了孩子和教师之间的不协调行为,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不和谐状况和脱节现象。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  相似文献   

20.
王随旺 《考试周刊》2013,(50):172-172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一个孩子,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家长和老师要设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身潜力,让他们树立自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得到孩子的信任,那么"差"的学生就会成功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