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白族刺绣纹样与其他民族纹样有着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的风格特色,章通过与其他民族纹样的对比,逐步分析出大理地区白族纹样的地方特色及其独特的化内涵,并简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理白族艺术是云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通过运用李泽厚先生提出的"文化积淀"说理论,分析并指出大理白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并且形成了今天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纺织染色工艺之一。如今保留在云南大理白族民间中的扎染技艺,便是中国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一份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扎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与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从白族的民族服饰,还是从他们的传统民俗、宗教礼仪中都能发现扎染的影子。白族扎染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是白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大理历史悠久,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极富特色。在本土文化中,“风花雪月”具体代指地域内四景,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作为大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核心意象,不仅凝聚着千年以来绚烂的本土民族历史文化内涵,还寄托着当地人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人生哲理和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5.
曹亚辉 《考试周刊》2011,(16):40-41
大理白族舞蹈属于边疆民族文化,近年来,边疆民族文化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推出了一批成果,但云南大理白族舞蹈文化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理白族传统舞蹈文化深入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大理白族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对我国其他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本研究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个案,在分析双廊白族村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状况基础上,通过尝试构建以社区为利益主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和以资源可持续性为导向进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等措施,探索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以期对大理双廊白族村和同类民族旅游社区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有宗教便有宗教教育,研究宗教教育是全面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教育的关键。南诏后期废道立佛,大理国以佛治国一脉相承,“释儒”阶层的出现,标志着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其教育形式是以寺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佛儒经典为课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君权佛授来巩固王权、教化百姓、统一思想。佛教教育是形成大理白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大理白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结构;三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创造白族地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酒吧文化越来越被世人接受和认同。大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酒吧文化与大理白族文化交相辉映。来大理的游客人数日渐增多,但在大理白族文化方面的消费却很少。以云南省大理古城为研究区域,以"樱花屋酒吧"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从酒吧的游客涉入角度来看其对游客少数民族文化选择的关系研究。旨在发现其中的关联关系,丰富文化选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云南边地佛教兴盛,大理白族地区的汉地佛教寺院经济、中甸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寺院经济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派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显著民族宗派特色的佛教寺院经济。直到今天,它还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的经济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黄绮璘 《考试周刊》2011,(7):210-212
利用地理区域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和课程是云南艺术设计院校的未来发展模式.剑川白族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欣赏价值高.是我国现存珍贵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艺术。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通过对剑川白族木雕工艺的历史、工艺技法、雕刻图谱等方面的教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未来生存发展为教学思路,将木雕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拓宽木雕产品市场,为木雕工艺的发展寻找新道路。本文以云南大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0届毕业设计课程为例.谈谈该课程的可探索方向和现有成果。  相似文献   

14.
殷群 《课外阅读》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6.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但其起源与汉族有密切的关系,是由晋、唐时期的汉人的“茶与姜桂混饮”方式发展而来,同时融入了白族人民深厚的人生哲学,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茶道。“三道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精神为其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文化依据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选用问卷法、访谈法及参与式观察法对大理喜洲白族社区家庭教育价值观进行考察。通过图表及访谈的数据分析,试图描述出白族文化与当前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对白族教育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评价,以便了解社会变迁对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地区有了完备的汉文化教学体系,人们重视汉文化的学习,为白族诗人们运用汉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白族诗人汉语诗歌写作具有如下的修辞特征:平仄格律的娴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些既是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本民族诗人们顺应时代的一种创造.白族诗人在有机地吸收汉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过程中,也加进了自己的文化元素,使白族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在继承中有了创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梁永佳《地域的等级》在前人基础上对白族文化进行重描和结构,有锐意创新和不俗构思,但受到调查地域、视域等限制,迷失于喜洲中心主义误区里,将喜洲文化等同于大理白族文化,遮蔽了多元异质的大理白族文化,有必要对此进行扬弃,这将深化对大理白族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理民俗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在阐述大理民俗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 ,进一步揭示了大理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白族文化的传承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发展大理民俗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