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照应,写如果到后面,忘了前面,就会使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语法规律、语言习惯,或是不合情理,在意义上不能配合。词与词搭配不当,顾此失彼,这是目前报刊常见的语病之一。这种毛病最常见的有: 一、主谓搭配不当: 1、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应耐心予以指导,决不  相似文献   

2.
句子运用中的艰涩之弊,除上文所谈的两种表现外,还突出地表现在滥用长句上。长句,从单句看,主要是由句子成分数量多(同类成分和异类成分),成分结构复杂造成的、从复句看,是由分句数量多,层次多,分句结构成分多而复杂等造成的。这两类长句,内容的容量都很大,也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所以,在语言表达中,是经常要用到的。使用长句,要注意最基本的两点:一是要看需要,二是要使用恰当合理。可是,有的人却随意乱用滥用,这样,所造成的弊端之一,就是艰涩难读难解。长句运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是长,而无语法逻辑错误;二是不单是…  相似文献   

3.
在词语的运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本来用一个词语就能具体准确说明的意思,却在这个词语的上边或下边再毫无必要地加上一个与这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加以复说,结果或使语义重复,或使语言啰嗦,或使语句歧义,或使语法关系错乱,等等;这种毛病即是词义复叠。例如: ①在陕西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陕西省有名的“运输大王”、澄城县农民葛振兴委员,与记者邂逅相遇。(《人民日报》1988.5.31第二版)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运用中,有些虚词须两两配合使用,它们前后相照应,将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连接起来,并表示二者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一般地说,配合使用的两个虚词,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地稳定下来,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如“不但”与“而且”相配合,构成了“不但……,而且……”的格式,连接着两个句子,表示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等等。如果任意更换了其中任何一个虚词,两者就会失去照应,而不能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就会犯虚词配合失当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从结构形体上看,句子有长,有短;结构形体比较长的,称为长句;反之,称为短句。长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长句有的长达上百字,甚至数百字;短句也可以是单句,或是复句,短句有的只有一个单词。这是就两种句式的极端而言。其实,句子结构形体的长和短,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句子的运用中,一般地说,长句难以驾驭,也容易出错,所以,我们主要谈谈长句。长句为什么长呢?就长单句而言,一是因为构成的成分多;不仅异类成分多,而且同类成分也多。二是因为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比较复杂,即不仅有单词,而且南各种类型的词组,甚至是各种句子形式。就复句来说,一是因为分句比较多,二是因为各个分句的结构比较复杂。例如: ①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0页) ②当人们坐着汽车,奔驰在那宽广平坦的公路上,看着漫山遍岭的竹木矿藏一天天开发出来,看着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井冈山的宝物源源不绝地开下山去,又满载着许多机器和工业品开上山来的时候,当  相似文献   

6.
句子常有搭配不当的毛病。搭配不当的毛病可能出现在直接发生结构关系的句子成分上,也可能出现在间接发生结构关系的句子成分上,还可能出现在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的词组内部。探究造成搭配不当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组词造句时避免搭配不当的错误。造成搭配不当的第一个原因是将意义上不能组合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违背了词语组合的首要条件——意义上相关联。请看下列从报刊上摘录下来的病句: ①北京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的“北京地区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于6月5日在北京展览馆展出。②敬请各行各业充分信任我公司日益增长的广  相似文献   

7.
语意重复,是写作之一忌。从语言的角度看,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不同的词语构成的重复。例如,所谓“月下一孤舟”即属此类,因为“一”同“孤”是相重复的。由于这种语意重复是由不同词语构成的,所以人们不大容易察觉。还有一种是由相同词语构成的重复。这种语病比较明显,只要稍加注意即可避免。但是,近年来这类病句在一些出版物中还屡见不鲜,应该引起作者和编辑同志的注意。下面仅就一些实例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照应谈     
照应,属文章组织结构的表现技法,是指文章、作品前后部分的关照、呼应。所谓关照,就是在写前面时要对后面将写到的内容做必要交代或留下伏笔;所谓呼应,就是在写后面时,对前面写过的内容做必要的回应。照应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一)文题照应。即行文与标题的照应。有开头与标题照应、正文与标题照应、结尾与标题照应,都属文题照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所用语言除了简明、精练的特点外,还要求规范、严谨、准确。既要注意语言通达、流畅,克服各种常见语病,如成分残缺,词语使用和搭配不当等,也要注意防止在语言中可能产生的岐义、费解以及欠规范、严谨、准确等种种语病。 本文拟借作者在审查和修改稿件时,摘录的一些实际例句,列举科技文章容易出现的种种语病,并对这些语病进行分析和修改。科技论文的作者在写作时如能避免这些弊病,科技编辑在文字修改中如能注意发现并正确修改这些病句,无疑会提高科技论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删除是一种重要的编辑加工手段,应用范围广泛,如可用于删除重复,删除前后矛盾,删除缺失照应,删除错讹疏漏,删除繁冗多余,删表达不清,删措辞不当,删禁忌,删涉密,删编排上的技术困难等等。本文拟对其中几种用法进行分析,为书稿的编辑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一、删重复文稿中的重复是指语句、多语句(连续的几个语句)或段落、多段落(连续的几个段落)在不同的位置重复出现。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重复可以分为简单重复、关联重复和语意重复。简单重复是不同位置的话语在文字形式、内容、表达效果上基本相同,同时,与上下文的关联又不太紧密。对这…  相似文献   

11.
本题的上两文,分别从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内容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语段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运用中的隐性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之一是语言运用不当,对此,上两文也都有所分析。语言运用中,词语运用是个重要方面;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是对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词语选用不当,同样会直接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隐性错误。本文拟分析以下几种: (一)置换型有些动同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发展变化等,有其特定的主体,是不能任意更换的。否则,误换了行为动作特定的发出者(即主体),就会造成违背常理的语义错误,以…  相似文献   

12.
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除前几篇短文分析过的几种以外,还有一些;本文再补充分析以下几种: 第一、助词“的”连用不当 在有的语言结构中,有时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的”,这时,就一定要弄清楚由“的”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否则,就往往会造成助词“的”连用不当的错误,而使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关系错乱,语义不通或者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13.
句子的成分与成分之间,在意义、结构、习惯上必须互相配合。如果不注意,就会产生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其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主谓不配、动宾不配、修饰或补充成分与中心词不配。以下试举《新华日报》几则病例剖析之。  相似文献   

14.
1月28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送旧迎新过春节》,全文虽然不长,但其中语言混乱的地方却不少。这里,分列几条,试作评改。提倡编演健康的、民间传统的文娱活动,宣传新道德新风尚。这句里的“编演……活动”,用词搭配不当。“活动”如何编演呢?应改为“编演……节目”。春节期间举办各种活动,既要有热烈的气氛,又不可铺张浪费。汉语中的“既……又……”关联词语的用法,表示两者是并列的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而这句里的“既……又……”的用法,却表示了相排斥(或相对立)的关系,语气上显得十分不协调。这句话如改为:“春节期间举办的各种活动,既要有热烈的气氛,又要注意  相似文献   

15.
虚词的错置,简单点说,指的是在词语组合,或构造句子的过程中,将所用的虚词放错了位置,因而错变了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关系,表达错了意思这种语法错误。虚词,作为一种语法手段,用来联系语句,并表示其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时,一般说来,具有一定的、比较固定的位置的。如介词,它只能放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以及某些词组的前边,与它们共同组成介词词组,在造句中充当某些句子成分,象“在办公室看文件”、“从上海来”、“同他谈话”、“把稿件拿来了”等等。连词则须放在它所连接的两个或几个部分之间,如“物理和化学”、“表扬并且奖励”;双用的照应性连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词序,就是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我们在遣词造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合理地安排词语的顺序,就会使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不调,从而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例如: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过渡与照应,属于结构里面的问题。这里只讲杂文的过渡与照应。 顺便也介绍一下结构。什么是结构?教科书上的解释是:文艺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文艺家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规律,又适应一定作品的体裁的要求,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谐。 过渡与照应,就是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分明的  相似文献   

18.
(4)结构不当,造成歧义 标题都是由词组或者句子(有的是单词)来充当的。词组或者句子都是一种语言结构;而语言结构都是有层次的,组成词组或句子的词语就处在这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上,处在不同的结构关系中,表达某种特定的语义,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果结构不当,可做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自然就会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和语法关系,固而造成题意歧解。例如: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语多用长句表述的事实,已开始引起研究新闻写作的人们的注意。尽管意见还很不一致,但事实终究是事实。为更深刻地认识这一事实,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导语为什么多用长句表述?导语长句存在的理据是什么?本文试从以下几点来阐释上面的问题,并以此就正于新闻写作研究方家。  相似文献   

20.
在复句的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叫关联词语。复旬中表示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些需要用关联词语,有些不用关联词语。有的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才能表达清楚,就应该准确使用关联词语,特别显有些关联词语是成对使用的,谁和谁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关联词语残缺,前后意思就不连贯。下面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