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见《论语·公冶长》)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杨伯峻编著的《论语译注》把“敏而好学”译为“聪敏灵活,爱好学问”.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给“敏而好学”作注:“敏捷而又努力学习”.以上两种理解均不妥.关键在于“敏”字在句中应如何解释.新版《辞源》1346页“敏”字的第三个义项是“勤勉”,举的第二个例子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辞源》认为“敏”在句中应解释为“勤勉”.我认  相似文献   

2.
杜预注和孔颖达疏对《左传》的断句,不乏错误:有的在后世学者中引起连锁反应,至今未见有人指出;有的虽经后人指出,但近代有人不但不接受,反而以正确意见为误。本文先用正确标点引出误读之句及有关上下文,然后阐述鄙见。 一、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bi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庄公三十二年》 这些话由于杜预的一处误读,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说文》解释“bi”字引“春秋传日:‘bi门而与之言’。”引语和传文“bi而以夫人言”文字虽不尽同,但意  相似文献   

3.
我从离骚、九歌和九章等屈原的作品搞出下列十多组诗句;每一组包括一句、两句到四句不等。对这些诗句的解释我阐述自己的看法,是由于我对别人对诗句中某些词的解释多少不能同意。 一、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王逸针对头句注:言我竭忠见过,非难与君离别也。以难字注难字,今人容易误会为难易之难。头句和《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的“难”字语法功能相同。因为都以动词为宾语,所以应读去声,词义同患,也可解作惮字;而王逸在“岂余身之惮殃兮”下,便是以难字注惮,和《释名》以惮释难形成转注。不怕离开朝廷,也就是不贪恋富贵爵禄,含义自然是深刻的。而难易的难常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如“行易知难”、“行路难”,与此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第1404页)这是《礼记·文王世子》开头一段中的一句话。对此句中的“在”字,历来解释不一。郑玄《礼记》注:“在,察也。”唐孔颖达、宋朱熹、元陈澔、清朱彬等人亦以諯滴恰H欢迓娇蛉衔恕霸凇辈荒苎滴安臁?当以“视寒暖之节”的“视”字训为“察”。他们的分歧在于断句上。郑玄等人是受了孔安国、王肃等注《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的影响。此“在”训为“察”。如以郑玄等人的说法,从文  相似文献   

5.
94年全国“3十2”高考语文试题第7小题及其答案是这样的: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B)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这个答案很费解,或者说很难说服人.我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那个“跟”字,即要弄清那个“跟”字有无修辞功能.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唯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二版)对“跟”字的解释较为详尽.为了研究方便,特将有关义项摘引如下;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收释了“缝绽”一词,释义为“缝补破绽”。所举例句是清纳兰性德《鹊桥仙·七夕》词:“乞巧楼空,影娥池冷,说着凄凉无算。丁甯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余缝绽。”笔者以为不确。我们先看下面例句:《佛本行集经》第59卷:“又于一时,摩尼娄陀数数缝绽诸衣裳等,又时五指总持五针。”此句中的“缝绽”后面带有宾语“诸农裳等”,显然“缝绽”不能以“缝补破绽”来解释。这句话中的“缝绽”为“缝补,缝”义甚明。这从原经下文中亦可看出。《佛本行集经》第59卷:“摩尼娄陀缝此衣时,其针线脱。尔时长老摩尼娄陀独自唱言:‘世间谁乐欲作功…  相似文献   

7.
李密的《陈情表》感情真挚 ,婉曲动人 ,历久传诵。其中“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一句 ,各家对“猥”字的解释均欠妥当。一般的译注本都把“猥”解作“鄙” ,认为是谦敬之词。如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12月版 ) :“猥 :鄙。谦词。  相似文献   

8.
《墨子》一书中“以”字出现了1708次,而以字结构有860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字句群.通过穷尽性地考察,本文总结出了以字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以求能明了《墨子》语法一隅.  相似文献   

9.
《诗·豳·七月》有句“穹室熏鼠,塞向谨户”,《诗·卫风·氓》有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对于句中的“穹窒”、“贰”、“兰家”,本文提出自己的解说,并论证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恓惶”一词只能训释为“悲伤”、“可怜”,而绝无“恐惧”、“惊慌”之意,《辞源》、《辞海》等辞书析字为训,将该词训释为“悲伤恐惧”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作家,而《三都赋》是他早年的力作之一。《晋书·文苑列传》叙左思作此赋的甘苦说:“(思)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以致京都“洛阳,纸为之贵”,说明《三都赋》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于后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对之也多极力赞扬,东晋孙绰(字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世说新语·文学》)刘勰也说:“太冲(左思字)、安仁,策勋于鸿规”,“左思奇  相似文献   

12.
考察《淮南子》中所有的“莫”字,从其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淮南子》中的“莫”有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种用法,作无定代词占优势.“莫”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可用于叙述句、比较句、宾语前置句、“莫不”固定结构句.  相似文献   

13.
汉字四点底,指的就是“煮無燕馬羔……”字下的四点——“灬”。四点底在《中华大字典》里作为一个汉字收入,音biao,释为“烈火也”。这是引自《类篇》的解释。然而该书又引《集韵》、《正字通》的解释说,是“火”字的变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想去考释“灬”这个字是“烈火”的biao,还是“火”字的变形,我们只想把它作为汉字的一个构件,探讨它的来源及发展变化,使人们对它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年A”(年B年同)字的结构是从禾人,人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禾谷仁实,语源就是禾仁、谷仁之“人”(或“仁”,明代后一般写作“仁”)。“年B”“年”是“年A”字的变形异体字,从甲金文的用例看,也是“年A”的后起字,《玉篇》等字韵书分别“年A”与“年B”“年”的字条,是形变音异而后来以异体字分化义项的结果。本文还补充了《说文》对“年B”字的解释,追溯了“年”字字形演变及分化的踪迹,探讨了甲骨文及古籍中关于“年A”“年B”的一些惯用熟语的用法,词义问题及“年”字年岁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传颂,甚至做为坐右铭,今年高考作文就以此句为题.关于对它的解释,一向众说纷纭,欠妥之处常有.就拿《中学语文课本》来说,它对此句是这样翻译解释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里把“先”译作“在……之前先”,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我理解,“之前”和“先”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译文把原文的“先”译重复了.照《课本》的翻译,人们就会产生疑问:到底“先”是修饰“天下之忧”的呢?还是修饰“忧”的呢?再者,前一分句的“而”字也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6.
古书中有的名词不能按它自身的意义去解释,而需换成与它相关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才可以解释通。人们把这种文言语法现象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1)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左传》庄公十年) (2)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3)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4) 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5)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严复《辟韩》) 上列五例中的“鼓”、“目”、“手”、“妻”、“侯”五个词本是名词,但若按  相似文献   

17.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18.
一、《打手歌》的原文及其作者通行本七言六旬共四十二字的《打手歌》,初见于清·王宗岳著《太极拳谱》内。其原文为: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捋”,原作“(扌履)”;“沾连粘随”一作“沾连黏随”,今皆依筒体字及通行本。此外,个别辑本有作“人难侵”、“敌难近”、“沾连绵随”“引入落空”等等,都属笔误或润改。陈沟两仪堂旧抄本《打手歌》首句作“掤摅挤捺”;近人陈子明(?——  相似文献   

19.
杨牢进士及第年分辨证杨牢,晚唐诗人。《新唐书·李甘传》附有杨牢传,略云:“河南人杨牢,字松年,父茂卿,从田氏府,赵军反,杀田氏,茂卿死。牢自洛阳走常山二千里,号伏叛垒,委发赢骸,有可怜状,仇意感解,以厂还之。……牢后亦推进士第。”按所谓“后亦擢第”,...  相似文献   

20.
屈赋标题论     
《诗经》的标题比较随意,大多从诗歌的第一句里摘取二、三个字作为篇名,并没有别意。如《关雎》来自“关关雎鸠”,《江有汜》来自“江有汜,之子归”。而《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则较《诗经》有了很大进步。“内七篇都是特立题目,后做文字”,外篇十五“其命题但取篇首两字”(宣颖《南华经解·庄解小言》)。就是说《庄子》的命题除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