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和“岁”,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属于一回事。过了一“年”,我们就说年龄大了一“岁”。然而在古代,“年”和“岁”是有严格区别的。古代“年”的含意是以阴历的正月朔(初一)到下一年正月朔称一年,即十二个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音乐家的文章中,多见这样写道:四岁开蒙,五岁作曲,六岁登台……,是个“神童”。仿佛著名的艺术家都是早熟的“天才”、“神童”.其实,并非皆如此.巴哈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最早使用了“十二平均律”,开创了近代音乐的新路,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九岁丧母,十岁丧父,家境清寒,童年是在教堂唱诗班演奏管风琴、抄写乐谱中度过的.1704年他19岁才写出第一部清唱剧.作曲家海顿一生写了104部交响乐,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第一部交响乐完成于1759年,这时已经27岁了。他最早的作品是一首弥撒曲,是17岁时写的,这个年龄恐怕不能以“神童”相称了吧.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出身贫寒,十三岁继父业以宰猪为生,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  相似文献   

4.
了?””MM “15岁一 “你怎么算的于今年应该是8岁啊!” “是呀,去年7岁,今年8 岁,加起来刚好 15岁。这算 术是您教的。”. 算术是您教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初,郭沫若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讨论关于寿称的谈话。华罗庚提到古人对高寿的人给予的美称,如称七十岁为“古稀”,八十、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怎么称呼呢?郭老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郭老解释道:原来这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七十七岁,因为“喜”的草体字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寿”…  相似文献   

6.
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我们的“祖国”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  相似文献   

7.
毕淑敏在《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中说:8岁的时候“我”绞尽脑汁要把结尾改得皆大欢喜,18岁的时候“我”从中读到了爱情,28岁的时候“我”开始担心人鱼公主的家人,38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它的写作技巧。48岁的时候“我”认为人鱼公主是在严竣的考验中锻造高贵的灵魂……同一本书籍,同一位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却收获了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8.
9岁是看月亮数星星的年龄。 9岁是扑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 9岁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逮蚂蚱、欢快玩耍的年龄。韩钧炀9岁了,9岁的小钧炀有着同龄伙伴一样的欢乐;9岁的小钧炀有着同龄伙伴没有的成就。 2000年的金秋10月是小钧炀的收获季节:继其发明的“小干炉”在是年暑假期间获得全国大奖后,10月13日,他又获得“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称号。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何以能够摘得这样丰硕的果实?这样的“神童”是怎样“打造”的?为了得到小钧炀成功的“秘方”,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见到了小钧炀和他的母亲王越霞。  相似文献   

9.
一岁时 ,我们学会了哭泣 ,用眼泪换取大人手中的糖果 ;五岁时 ,我们学会了灵牙俐齿 ,用甜言蜜语赢得大人们的称赞 ;十二岁时 ,我们学会针锋相对 ,在“舌战”中知道了什么是“代沟”。十五岁了 ,我们终于学会了沉默。“沉默啊 ,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老师在台上讲“沉默”时 ,我们已在沉默中灭亡了———课堂上最安静的是提问时间。“你怎么又考这么差 ?”家长无休止的唠叨中 ,我们选择了沉默 ,用沉默封住自己的耳 ,用沉默封住自己的嘴。没有了充满硝烟的火药味 ,剩下了“零下 1度”的冷战场。“世贸大楼被炸了 !”“哦 ?…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 ,关于人的年岁有很多别称 ,例如 ,七八十岁的年纪称为耄耋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更有趣的是 ,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都有专门的称呼 ,分别为喜寿、米寿、白寿。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 ,喜字的草书很像是竖写的“七十七”三个字连在一起 ,于是七十七岁便被说成“喜寿” ;“米”字拆开来看就像是八十八 ,于是“米寿”便成为八十八岁的代称 ;“百”字减去上面的“一”就剩下了“白” ,一百减去一就是九十九 ,于是 ,“白寿”自然就成了“九十九”高龄的别称了。在适当的时候 ,用上这类别称代指年龄 ,可以获得诙谐、典雅等效…  相似文献   

11.
开心巧克力     
长到几岁朋友的女儿5岁了。一天,我问她:“你想长到几岁?”小女孩闪动着大[睛,扳着手指头数到了十,说“:十岁。”我想小孩一定是不知十上面是几,就逗她说:“为什么就长到十岁?是不是十往上不会数了?”谁知回答却是:“当然不是!再长大我就显得太矮了。”母子的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那个蚯蚓孩子就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谁吧。”学生自语道:“那……  相似文献   

12.
六岁的责任     
女儿小小学会了一首歌《我是女生》,久唱不厌。五岁时候,唱“我是女生,五岁的女生”;六岁时候就变成“六岁的女生”;犯错误的时候就唱“我是女生,犯错的女生”;偶尔受批评或屁股上挨了一下,边抽泣边唱“我是女生,不听话的女生;我是女生,打死活该的女生……”一下子就让妈妈眼睛湿润,把她搂在了怀里!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与一年级的小朋友聊天时问到:“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几岁?”结果得到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老师今年99岁。”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完全是乱猜的吗?还是在他的小脑袋里存在自己猜测的标准?在经过仔细的了解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比他妈妈高好多,妈妈30岁,那老师就应该有99岁了。天啊!什么时候身高跟年龄那么密切了,原来他们想“长高了就是大人了。”我又问道:“可是老师都还没有小孩,你妈妈都有你这么大的孩子了啊?”这个小朋友想了会儿说“那老师应该17岁。”我狂晕,怎么我一下子从99岁的老奶奶跳到了17岁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4.
年龄年龄是一种盼望,“什么时候我才能……”年龄是一项权利,“我都……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个借口,“我还不到……岁,我不能……”“我已经……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道谜语,“你猜猜看?”年龄是一种经历,“我过的桥……”年龄是一个秘密,“对不起,这是我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0岁~3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其中在1.5岁~3岁之间又是孩子尝试“说话”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大胆发言”“大胆失误”的阶段,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比如,他们会把“小狗狗”说成“小斗斗”,把“三”说成“塞”,或者把“快来吃饭”简化为“来饭”。但有的时候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午餐过后,学生们很认真地做起了练习。一位学生过来询问。“今年,我( )岁了,爸爸( )岁,妈妈( )岁,爷爷( )岁,奶奶( )岁。”这是一道数学题,学生只在第一个括号里填上了“8”,后面的全空着,显然是对自己家人的年龄并不清楚,不知如何填写了。“这道题先放一下,回去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填上。”我顺口答道。“我爷爷死了,爷爷没有了怎么填?”学生眨巴着眼  相似文献   

17.
    
午餐过后,学生们很认真地做起了练习。一位学生过来询问。“今年,我()岁了,爸爸()岁,妈妈()岁,爷爷()岁,奶奶()岁。”这是一道数学题,学生只在第一个括号里填上了“8”,后面的全空着,显然是对自己家人的年龄并不清楚,不知如何填写了。“这道题先放一下,回去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填上。”我顺口答道。“我爷爷死了,爷爷没有了怎么填?”学生眨巴着眼  相似文献   

18.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理化》2007,(2):20-20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20.
周正 《语文知识》2003,(5):36-37
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兰亭集序》的注释问题较多,现提出来就教于广大读者。一、岁在癸丑。课本只注了“癸丑”,“岁在”二字及全句何义未注。这句话直译是“岁星所在的星空区域是癸丑”,意译为“(永和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