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2.
《诗经》包括风、雅、颂(风,即十五国风,是当时各国的民间歌谣;雅、颂出于文人手笔,以宴会诗、田猎诗、史诗、侑祭诗居多)三个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相似文献   

3.
最早的诗歌总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在《诗经》中成就最高,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最大的诗歌总集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十人编辑的《全唐诗》是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全书有900卷,共  相似文献   

4.
《诗经》之分为“风”、“雅”、“颂”,皆缘于音乐。其中,“风”为地方乐调,按出现地方不同,分为周南、召南、邶、鄢、卫等十五“国风”。朱熹《诗集传序》云:“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又说:“周南、召南……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尽管朱熹因其地位及意识之局限而对《诗经》解说甚多偏颇,但其坚持认定“国风”为“里巷歌谣之作”,  相似文献   

5.
《诗经》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它们都得名于音乐,分为十五国风(160篇)、二雅(105篇)、三颂(40篇)三大部分。“风”的意义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是正的意思,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用于祖宗祭祀的乐歌。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形式,其中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是《诗经》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是周代社会的常用乐器群,“国风”中提及了琴、瑟、簧、鼓、缶、钟、鸾等8种。本文从乐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体现在“国风”中的周代社会的音乐面貌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对《诗经》中“风”、“雅”、“颂”之名来历的解释,宋以后的研究家们已逐步打破汉代经师们的传统教化观点,提出以作者出身之贵贱、音乐曲调之差异等来加区别的更合理的看法。在这些新看法的启迪下,郭沫若、章炳麟、张西堂诸先辈又经过严谨的考证,进而得出“南”“雅”“颂”原本乐器之名的结论(见郭沫若《甲骨文研究·释南》、章炳麟《文录》卷一、张西堂《诗经的体制》)。唯“风”之本于何器,尚在人们的考究研讨之中。笔者以为,“风”原来也是一种乐器,即古人用以节乐的缶。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乐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诗经》有广阔深邃的思想内容,有生动凝炼的文学语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春秋时代并不叫经,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说:“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此后,就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经过史家们考证,此说不足信.但是,孔子大兴诗教,对《诗经》作过重要的评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倒是确实的.本文主要试图从《诗经》的内容、风格、语言和作用等方面,对孔子评诗的利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古称“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那时的排列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概指诗的内容.现代一般人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的内容和音乐体例的区分,赋比兴是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风雅颂,以宋人郑樵的解释较为通俗.他认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庭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是民间歌谣,多为人民大众所作,带有乡土气息.雅是宫庭音乐,是官办的正乐.颂是庙堂音乐.《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其中风诗一百六十,来自十五个地区;雅诗一百零五,分大雅和小雅;颂诗四十,包括周颂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指各诸侯国的地方乐歌,共一百六十篇,有十五“国风”,大都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乐歌,共一百零五篇,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  相似文献   

10.
《诗经·小雅·鼓钟》中“以雅以南”一语,过去说诗考据之家解说不一,迄无定论。作者的新见解是:“雅”是“夏”的假借字,“雅”即“雅乐”,指诸夏(周人)的音乐。《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周礼》写作“大胥”、“小胥”,原是周王朝的两个音乐机构,后来将其所演奏的雅乐中的诗篇,分别称“大雅”、“小雅”。“南”原是江汉、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潮热卑湿地区的房屋之象形文,此处指荆舒地区的楚国南音、徐国南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当是周初由周公旦、召公从荆舒地区带回北方的楚、徐南音。所以今之《诗经》不应只称风、雅、颂,而应正名为风、雅、颂、南。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之友》2010,(7):4-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因此通常又称为“诗三百”。《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的诗篇全部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合乐歌词.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等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十五国的地方乐曲。  相似文献   

13.
田作 《语文知识》2001,(8):30-3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创作,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它的出现,展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诗经》流传至今,除了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之外,其语言的生动活泼,音韵和谐,人们乐于诵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经》流传下来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中得到印证。《诗经》三百零五篇,流传下来的成语竟多达130条。数量之多,为后人使用频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成语,散见于“风”“雅”“颂”各部分。其中以“雅”为最多,计69条,“风”次之,计57条,“颂”最少,计4条。《语文知识》1999年6期曾发表了张顺发先生的《(从诗经)中直接援用的成语》一文,计70余条,本文详加补足,并按“风”“雅”“颂”顺序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诗经”自结集以来特别是汉代以后,一直被尊为经典,“掌之王朝,颁之侯服,小学大学之所讽诵,冬夏之所教”(朱彝尊《曝书亭集》),作为一种说教——诗教——的工具,担负起了维护封建道德的政治责任。“五四”以后,《诗经》的研究冲破了经学的束缚,特别是对“国风”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对“雅”、“颂”也作了一些分析和评价。但是,较之“国风”,“雅”、“颂”的研究就显得相形见绌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全面考察《诗经》的基础上,对雅诗作了较细致的探讨,认为雅诗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诗,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叫做“笙诗”。有人说“笙诗”只是笙乐的名目,在演唱诗歌时插入吹奏,因此它本来就没有辞;也有人说“笙诗”是用笙伴奏的诗,本来是有辞的,后来失传了。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在已不能确考。总之,《诗经》中实际存在着三百一十(?)目,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中的诗是按《风》、《雅》、《颂》三大部分来编排的。而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但它为什么按照音乐的乐调来分类编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原始时代诗、乐、舞的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征役诗是《风》、《雅》中具有特色的一类,它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征役诗内容丰富,采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征夫的疾苦、思乡及思妇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分风、雅、颂三大类,约会诗主要集中在国风部分,约占国  相似文献   

18.
一、《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作,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稚”、“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十五个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  相似文献   

19.
白寿彝先生在他的《〈史记〉新证》中,就《诗经》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颇耐人深思的看法。他说:现在文学家讲《诗经》,一般认为《国风》最好,价值最高,雅、颂要不得,是庙堂文学。从历史家的角度来看,则恰恰相反,雅、颂最有历史价值。《国风》多是讲男女爱情的故事,历史价值不及雅、颂,而且记载也没有雅、颂具体。我们讲的雅、颂就是《大雅》、《周颂》。……雅、颂是史诗,它的价值不能小看,有很多有关周代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情况等重要记载,在别处找不到的,在《周颂》里却有一些。把《大雅》的诗歌按歌咏对象的时代排列一下,就成了一部西周兴衰史。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曲总集,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一部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从音乐用途的分类对《诗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风"、"雅"、"颂"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