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2.
青南洼陷位于东营凹陷东部,具有多方向物源、多样式沉积及多类型油气藏等特点,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纯上亚段。该区钻遇沙四纯上亚段的探井有15口,通过对实钻井的分析,认为青南洼陷沙四纯上亚段储层空间横向上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岩性组合复杂。由于对沉积类型认识不清,导致储层展布情况不明,是制约该区勘探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该区的勘探难点,分析了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明确了储层展布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荣兴屯油田西北部斜坡带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一定增储潜力。为进一步扩大评价增储领域,对该区沙一段、东营组进行重点研究。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荣西斜坡带东营组至沙一段储层的沉积、岩性、物性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粗砂岩为主,为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分布受沉积控制,荣66井区至荣72井区砂岩最为发育。在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控藏因素研究,指导了下一步的勘探评价部署。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储层发育是否与膏岩有关,本文通过对盆地中部雷口坡组岩心、镜下薄片及物性资料的研究可知,储层主要分布于龙岗雷四3亚段及磨溪雷一1亚段。龙岗雷四3亚段中上部颗粒岩及晶粒岩中的膏岩经表生期溶蚀作用后,岩溶角砾岩和粉晶云岩中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洞;磨溪地区雷一1亚段中部的颗粒岩受到其上下膏岩的影响,发生埋藏溶蚀作用,膏岩脱水释放出的有机酸及地层酸性水,使得原有孔洞系统进一步溶蚀,储集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5.
顾琳 《内江科技》2013,(2):141-142
孤南洼陷沙三段具有特殊的层序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文章剖析了孤南洼陷沙三段的层序特征、成藏规律以及下步该地区的勘探方向。在孤南洼陷中,油气勘探的主要指导思想应该是寻找岩性油藏。勘探实践表明,SQ32层序高位体系域和SQ31层序低位体系域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最佳层位。  相似文献   

6.
朱定蓉 《内江科技》2010,31(3):65-65,153
四扣洼陷沙四段灰岩较发育,主要分为灰礁、灰滩和灰泥3个亚相。通过对该区沙四段沉积亚相的分析,分别圈定了其平面分布范围;利用正演模型、吸收系数等特殊处理方法,总结出了四扣洼陷沙四段有利灰岩储层发育区的地震识别与预测技术,在义东邵4断阶、鄂家南坡及罗家鼻状构造等区带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L46块7口取心的各类岩心分析化验样品的统计分析,对该块S1+2段和S31段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非均质性、岩石敏感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岩性粗、分选差,岩石成分成熟度和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S1+2段储层物性中等,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S31段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工区储层水敏性及酸敏性中等偏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9.
洪雪 《内江科技》2019,(3):76-77
辽西3井为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带第一口钻井,本文从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油藏勘探实际出发,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特殊测井等方法对源外山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通过潜山内幕及不整合面经过长距离运聚成藏;太古界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高角度缝是古潜山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通过对油藏解剖,作者认为油源、裂缝、盖层是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丽君  王明星 《内江科技》2011,32(3):131-132
通过近两年的勘探研究,发现陈官庄地区在沙四段沉积晚期,该区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油气藏,有必要加大该区各层系油气成藏规律以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形成产量规模。本文从研究区地质综合研究入手,对该区沙四段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总结该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及分布规律以及油藏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1.
C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本文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雷四3亚段位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段内,本文利用龙岗地区雷四3亚段103个岩心样品的物性资料对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四类孔渗关系及其控制因素。龙岗地区位于川中东北部,工区主要位于四川省仪陇-平昌县境内,构造上位于南充构造群内的川中低缓构造区。为研究龙岗地区雷四3亚段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规律,本文对工区26口井雷四3亚段103个岩心样  相似文献   

13.
冀延民 《内江科技》2014,(4):64+63-64,63
<正>利津油田利96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不同微相地震特征有一定差异,但有效储层扇中砂体与扇根、扇端砂体地震属性与波阻抗属性相似,准确区分有效储层与无效储层的展布范围有一定难度。本文在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相分析法、属性分析法、波阻抗反  相似文献   

14.
埕古16块沙一段地层位于埕东凸起西斜坡,储层组要是水下扇和生物滩坝的交互沉积,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比较复杂。在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反射地震剖面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特征,本文对沉积过程和沉积构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水下扇、滩坝、湖泊相等沉积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描述储层展布特征,为后期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芬 《内江科技》2009,30(3):94-94
沙二段是小营油田一个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沙二段油藏具有储层薄,埋深浅,储层物性条件好,油井产量高,不需要压裂改造即能生产的特点,是比较优质的储量,在梁203-10块的岩性油藏滚动勘探中,本文采用以区域油藏评价、精细储层描述技术和水平井滚动开发为步骤的滚动勘探序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欧庄断块目前面临油井含水上升过快、递减加大,油藏整体动用程度偏低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地质特征进行再认识,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域。本文以该块主力层阜宁组二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及相关分析测试等资料,对目的层段地层特征、沉积及储层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进而完成储层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欧庄断块阜二段为滨浅湖亚相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整体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结合砂体展布和物性参数等因素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可将研究区储层分为四类,并主要发育储集性能中等-较差的Ⅱ、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7.
孤北洼陷沙四上段是多物源、小洼陷滩坝砂岩勘探的典型代表,主要发育3种沉积类型:滨浅湖滩坝、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本文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各沉积类型的岩性特征、识别标志等,分析了沉积体系分布与古构造的匹配关系,总结了3种沉积类型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指导了该层系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8.
王楠 《内江科技》2013,(2):41+7
车西洼陷沙二段为滨浅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滩坝沉积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地震描述及勘探难度大,借助正演模型技术,有效识别了滩坝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砂岩层数、最大砂体厚度与属性的定量统计关系,为滩坝砂岩的有效地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厘清马岭油田长8段岩性油气藏砂层的叠置关系,认识其储层发育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芯描述、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和物性测试等方法研究长8段的沉积相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岩性组成、成岩作用、异常超压和构造运动等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8段砂岩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坨状砂体随着湖岸线不断迁移、砂体位置和厚度快速变化;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其中粘土矿物是主要的填隙物,以孔隙式胶结;孔喉结构为小孔-微细喉,孔喉连通性较差,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降低了储层的原生孔隙度,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和裂缝(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异常超压和构造运动减弱了储层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有利于储层的保存。沉积相带、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是马岭长8段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川中射洪~西充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洞以及裂缝,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的发育极大的增加了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地震、测井及录井响应,定性分析裂缝带主要分布在文12井区~充西区块以及明月~一立场区块;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最大,高产井主要受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前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下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