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年一度的学校体检后,许多家长忧心忡忡地拿着孩子的化验报告来医院就诊,对于体检报告,充满了各种疑问。家长(甲):您好!医生,学校让来复查血常规,说我孩子贫血。贫血对孩子健康影响大吗?我孩子挺胖,吃得也挺多,怎么还会贫血呢?另外,我孩子体检单中血里白细胞也高,怎么回事呀?跟我们搬了新家有没有关系呀?不会是白血病吧?家长(乙):医生,我孩子体检尿里白细胞高,我们家挺注意个人卫生的,怎么回事呀?  相似文献   

2.
罗玲 《科学生活》2023,(3):32-33
<正>01说什么都不对?也许是因为家长太焦虑初中生家长经常会有这种体会,跟孩子说什么都感觉不对:说让他好好学习,孩子觉得压力大;说让孩子多放松心态,尽力而为,考上什么学校都可以,孩子又觉得你低估他。另外,有时家长越让他放松,他自己的压力越大,就好比你看恐怖片自己感到很害怕时,就会告诉身边的人“你别怕”。  相似文献   

3.
张英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224-224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听到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或问题,而最吸引我的则是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因为从读书起到参加工作,听到最多的是“学校教育”。社会群体、家长一直都非常关注学校,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关注学校的办学规模;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然后,好的学校会让无数家长蜂拥而至,会努力给孩子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老师,家长以为,做到这些,孩子就应该可以成才,可以成人了。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孩子长大后,会渴望独立的空间,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是永远不懂事的,永远不知该如何为人处世的,他们得时时操心孩子的一切。于是,哪怕是17、18岁了,他们仍像对待2、3岁的孩子。尽管觉察到这样,只能令孩子每况愈下,却无法放下自己密不透风的"爱"。下面的案例或许会给某些一心"爱"孩子,却又束手无策的家长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孙珊珊 《科教文汇》2023,(3):166-168
对不少家长来说,高考是决定孩子前途的重要转折点。在对高考的格外重视、对孩子前途的过度担心以及易焦虑人格特质的作用下,家长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家长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为孩子营造有利的家庭氛围,助力孩子高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6):42-44
亲爱的家长:近日,我看见一家幼儿园门前挤满了家长。一问,才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在参加该园"才高班"招生测试。家长们说,若孩子能顺利进入"才高班",一方面说明孩子智商超常,更重要的是将来有望进入超常儿童班就读,或许能成为少年大学生。我知道,这是某些机构的正常工作,不但无可厚非,而且于发现超常儿童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我担心的是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于是,作为一个研究超常儿童问题的学者,我决定要给你们写一封信。首先,我要郑重其事地给你们一个忠告:如果家长把一个孩子当超常儿童来养,犯错误的概率是97%;而把一个孩子当普通孩子来养,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这是因为,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承认,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超常儿童占全部同龄人的比例只有1%~3%。虽然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7.
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老师经常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大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通常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听我的准没错。"相信大人们的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家长当然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经验、思想、价值观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少走弯路。这是个不需要争议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听我的准没错"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8.
袁娟 《科教文汇》2013,(30):140-140,143
现在的职校生是在家长批评、老师忽视的环境下长大的。要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必须让他们树立自信,而老师、家长的赏识会起到促进作用。作为班主任,第一节班会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本来就很美”,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家校通”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也赏识孩子,鼓励孩子。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0,(11):62-63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是几乎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走神,写作业时三心二意,总要写到很晚,没有家长陪着很难完成。写作业会写错字、抄错得数,考试时容易马虎大意看错题等等。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呢?父母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相似文献   

10.
有些家长常常困惑地问:我为孩子买了那么多好书、创造了那么好的学习条件,为什么他还是学习不努力呢? 据有关调查显示: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不合格的中国家长有6000多万人。怎样做个成功的合格的家长?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柯云路最新著作《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或许能给这些家长有益的启发人们通常认为,学习是纯粹智力方面的事情,而没有从一个综合  相似文献   

11.
丁琳 《知识窗》2013,(3):15-15
你相信你的孩子吗?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哪有家长不相信自己孩子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做到对孩子完全信任。 和谐的亲子关系来自于家长与子女双方的互相信任。在白天,家长要承受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下班回到家中已是身心疲惫。在这种状态下,一些家长处理亲子问题时显得流于表面,这正是导致亲子关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丁琳 《知识窗》2013,(1):15
你相信你的孩子吗?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哪有家长不相信自己孩子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做到对孩子完全信任。和谐的亲子关系来自于家长与子女双方的互相信任。在白天,家长要承受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下班回到家中已是身心疲惫。在这种状态下,一些家长处理亲子问题时显得流于表面,这正是导致亲子关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子女疼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外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我发现在我园内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更是呵护有加。然而,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过度依赖,以及自理能力欠缺的问题。大多数小班幼儿还需要教师帮忙进食和入厕,并且很多孩子吃东西前不洗手,上课时满教室奔跑,甚至还有的孩子会随地小便……但是,小班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有极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我应该抓住时机,帮助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做错了事得说‘对不起’,这是起码的礼貌,可我的孩子就是不肯说。"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自己孩子这么胆小、不懂事且不肯妥协?家长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形成粗心的原因是多样的,短期内的训练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它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家长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孩子自己有信心去解决它,相信粗心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得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7.
王新良 《科学生活》2014,(10):35-37
孩子一出生,就会和疫苗打交道。事实上,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孩子发生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但是近年来,由于接种疫苗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出现了群体性伤害事件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本来孩子很健康,由于接种了疫苗反而惹来病痛,这怎能不让家长痛心和恐慌呢?那么,什么是疫苗?疫苗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打?要注意什么?我从一个儿科医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谈谈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罗传云 《知识窗》2013,(1):12-14
当家长在一起交流时,基本都是在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让人不省心,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习惯好、聪明上进。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呢?有人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力强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标准,我以为有待商榷,评价孩子要客观全面,要善于发掘和激励孩子的优秀表现。  相似文献   

19.
罗传云 《知识窗》2013,(3):12-14
当家长在一起交流时,基本都是在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让人不省心,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习惯好、聪明上进。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呢?有人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力强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标准,我以为有待商榷,评价孩子要客观全面,要善于发掘和激励孩子的优秀表现。  相似文献   

20.
老柯 《科学生活》2010,(7):34-35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某高中学生小陈,染了一头黄发,中间又挑染几撮红头发,还喜欢穿新奇的服装,他知道这些为父母及老师所不容,但每当看到父母或长辈瞧见自己这般模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仿佛自己打了胜仗一样。家长一看到孩子又与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担心自己的让步就意味着对孩子的纵容,于是乎开始盲目压制。但是父母越压制,孩子越反抗,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