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胡同     
胡同外,交通繁忙,人声鼎沸,充满着现代和繁华的气息. 胡同里,幽深静谧,晨曦若现,氤氲着历史与文化的香味. 胡同,是许许多多的老北京人迎接游客的地方,时不时传来三轮车的铃铛声.一些不愿离开胡同,热爱老北京文化的人们坚持蹬着三轮车,带领游客领略北京胡同旖旎的风景."这儿是鲁迅故居,我跟您讲,原来这一片儿可是……"蹬车的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口音,向游客讲述着令人神往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在前段时间关于北京名人故居的争论中,有一处地方曾不断被人提起,即八道湾胡同11号的鲁迅故居。  相似文献   

3.
<正>在前段时间关于北京名人故居的争论中,有一处地方曾不断被人提起,即八道湾胡同11号的鲁迅故居。说来这老宅已经有整整90年的历史了。1919年,在北京工作的鲁迅  相似文献   

4.
陈涛 《语文学习》2010,(9):F0003-F0003,80
这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我独自一人走进位于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里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这个被当地居民简称为“鲁博”的地方,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一处住所,时光流逝,当年的那六间陈年老屋,现在却成为一座极具规模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在即将开机的30集电视连续剧《小井胡同》剧组驻地,我见到了正忙于开机前筹备、满脑袋想的满嘴说的都是“小井胡同”的宫晓东。《小井胡同》描述了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中几户人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变迁,时间跨度几十年,在讲述历史的同时,还向观众展示了浓郁的北京  相似文献   

6.
梦胡同     
学过《胡同文化》,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北京人,汪曾祺说:“北京人易于满足……”是啊!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小女孩。或许只是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让我得到极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新京报》消息,位于北京西城区的鲁迅故居,将依据历史照片原貌修复,其所在的砖塔胡同也将同时得到完整保护。近日,西城区区长  相似文献   

8.
暑期长假,我来到浙江绍兴,带着一丝好奇走进了鲁迅故居。我原以为鲁迅故居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谁知映入眼帘的鲁迅故居是由很多厢房、正房组成的一个建筑群。可能出于宣传和商业的目的,眼前的鲁迅故居被营造成一条热闹的商业街,而且还大有不断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没有想到南半截胡同那样安静干净。虽然紧邻菜市口闹市,却一下子过滤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绍兴会馆很好找,就在这条胡同路西靠北,大门旁的墙上有块汉白玉的石牌,写着绍兴会馆。刚进门,一个壮汉对我说:是看鲁迅故居的吧,往里走,里面院子老大了!话里话外透着老北京人的热情和客气。  相似文献   

10.
翟华 《留学生》2010,(2):42-42
多年前一位北京朋友去了香港,归末后和我谈起他的感触:香港和北京一样.到处是小胡同,只不过香港的胡同是垂直的。垂直的胡同上下,就全靠“车立“——电梯了。电梯和民主一样都是好东西.不仅实用,还可以观察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1.
梦胡同     
学过《胡同文化》,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北京人,汪曾祺说:“北京人易于满足……”是啊!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小女孩。或许只是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  相似文献   

13.
《胡同文化》是一篇描绘北京胡同文化的风情散文。作者通过对胡同命名、习俗、居住在胡同中的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胡同的衰败等的描述,赋予了胡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对北京胡同文化进行描绘的同时,文章还表现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感情及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淡淡伤感。  相似文献   

14.
胡同     
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北京的符号》。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可以作为它的符号的,各个方面都有,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说到文化方面,北京的胡同应该算一个吧。老作家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一文中写道:“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本期“课文配读”栏目选了三篇有关胡同的文章,内容各有侧重,朱湘的《胡同》是漫谈性质的,可以让我们多了解一些胡同方面的知识;史铁生的《故乡的胡同》把个人的命运、人生体验和胡同曲曲弯弯的外在特征联系了起来,别有一番新意;而李国文的《胡同之死》则是接着汪曾祺《胡同文化》一文中的话题“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很深入地分析了胡同为什么会死掉,并认为胡同的死掉并不十分可悲,因为“北京胡同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良善、和蔼、信任,却还能留存在这块土地上的话,也许比那些古旧的建筑物,对于中国要更有价值些”。(雨羽)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我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家乡的胡同     
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你一定会发现这儿有一条条两旁有房子的小巷,我们这里叫做胡同。它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我家所在的那条胡同。我家里并没有爸爸、妈妈,只有姑姑、姑父。刚来姑姑家时,我还不到三岁,由于没离开过妈妈,便缠着姑姑带我去找,可她满口答应,就是不带我去。于是,好几次我偷偷跑出来,但都是还没跑出胡同就被姑姑抱回家了。那时的胡同多么可怕!那么长,好像没有尽头,我  相似文献   

17.
关庭舞 《中文自修》2006,(12):18-21
弄堂、洋楼、石库门,是上海的风花雪月。我们已经习惯从张爱玲、王安忆的笔下去追寻老上海的种种风华:优雅、细腻,还透着一丝妩媚,一如江南人如水般灵动、婉约的心性。 胡同、宅门、四合院,同样的传统民居,老北京的城市建筑则是集合了北方的质朴与皇城的大气。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自然各自蕴含着其独有的气质。作为上海人的我们,在对弄堂、石库门如数家珍的同时,对北京的胡同又有多少了解呢?课文《北京的胡同》以其温暖而感性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极富生活气息的“胡同印象”。相信在读完之后,你我都能从中找到熟悉而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属于城市、属于市井、属于过去。 探寻北京胡同之旅,让我们由此启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还在北京的时候,就想写一篇关于北京的文章,不过却总担心我对它了解得不够、不深。本科四年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了燕园,没有到处串过胡同住过四合院,有时候听不太懂相声的笑点,喝不下第二口豆汁,也没有去三里屯泡过酒吧。我的北京是书生气的,至今还飘着未名湖畔的初夏的味道。在读书之外没有让生活更丰富起来,想来也甚是遗憾。关于北京,几欲提笔,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胡同     
<正>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  相似文献   

20.
和妈妈谈王朔──周贲日记三则1993年9月29日胡同里的王朔现象今天是星期二,下午没有课。老师叫我们在家好好复习,因为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在休息时,我和妈妈议论起王朔来。王朔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从小就生活在胡同里。其实胡同并不是不好,每个北京人都知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