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档案资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作为当前最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内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深度开发海量数据,同时为档案信息的服务创造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从档案视角对“元宇宙”的内涵进行解析,旨在明确“元宇宙”在哪些方面可与档案领域产生关联,并进一步确认这些关联点如何触发档案领域的变化以及相应呈现于档案领域的发展方向,从而对档案领域应有的举措进行讨论。通过梳理发现“元宇宙”在动态探索的多元技术集成应用、具有变革属性的数字空间新建、全景贯通的数据与数据管理显示出社会发展的趋向,从而在档案认知建构、档案方法拓展、档案管理挑战识别三方面彰显档案探索空间。针对“元宇宙”背景下的档案探索空间,从数字空间的参与者均赋予“档案员”身份、个人数据中心延伸向独立的档案空间、深入融入技术发展框架以获取平台支持、文明共建的语境下积极参与未来社会的建构、连接性参与驱动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流动化等方面对档案管理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3.
朱令俊 《档案与建设》2020,(2):30-34,13
数据驱动下的档案知识发现以大数据为驱动力,探索档案数据结构转变,利用数据可视化、建模、算法洞察理解档案信息资源,从档案领域中创新知识生产方式。文章立足数据背景明晰档案知识发现的概念涵义,以数据驱动为主轴解析档案知识发现的基本程式,从数据层、逻辑层、应用层、表示层构建档案知识发现的内容框架,具体阐述档案数据转型的递进过程,以数据思维、网络思维、用户思维探讨档案知识发现的实现路径,助益档案机构推动知识共享与服务。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档案领域随之迎来信息化战略转型浪潮,表现出档案实体感知、资源互联、工作集成、职能拓宽、服务精准等特征,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承担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作用对象不再局限于单一实体档案或电子档案,而是物理与数字双空间的共生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数字孪生和知识工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档案业务建设的核心推力,正在凭借自身优势贯通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业务进程,推动双空间的档案资源、管理工具、成果展示方式有机融合,延展档案应用畛域,提升档案服务的前瞻性、沉浸性和智能性,实现数据、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等档案馆业务基座的多元重构,引领档案业务模式智慧化演变。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档案数据作为一种关键数据要素,蕴藏着丰富且独特的生产价值。文章在解析档案数据价值演进逻辑的基础上,引入价值链理论,构建以档案数据采集、处理、开放共享、利用为基本活动,以制度保障、技术赋能、智力支持为辅助活动的档案数据价值链模型,并围绕加强档案数据资源建设、规范档案数据流通环境、强化档案数据主体能力等方面提出档案数据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期充分释放档案数据要素价值,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地震档案数据的基础上设计与建立了地震档案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可视化,实现了基于GIS技术的空间与时间点对应档案资料的关联查询,开发了地震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在档案查询和可视化方面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我国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背景下,元数据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被引入到档案领域,构建档案元数据核心集的需求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提出了构建档案元数据核心集需求层次图,进而详细地分析了"理论层"、"实践层"和"技术层"三个需求层次的具体内涵,发现了三个需求层次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档案学者产生了构建档案元数据核心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黄婷婷  李宗富 《档案》2022,(10):14-22
技术环境变迁使档案归档管理对象逐渐由实体态向数据态方向转移,也推动了数据归档研究及实践探索。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数据归档相关研究,全面了解其现状,揭示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并探讨其未来完善路径。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数据归档相关文献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形成数据归档理论层、政策层、规范层、技术层与实践层五个主题维度。分析发现当前数据归档研究在概念限定、标准规范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为此,需要大力拓宽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及实践,尽快构建数据归档标准体系、促进规范化发展,加大归档数据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数据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据驱动时代下,档案数据不断增长,传统档案数据管理方法面临发展困境。为有效地解决数据的发现、治理、整合、合规问题,采用一定的算法和元数据模型,为实现档案数据的自动化编目、提取和验证提供了解决方案。利用网络调研和文献综述法,搜集国内外数据编目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企业报告,对数据编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明确档案数据编目概念和架构,探讨档案数据编目功能与具体业务流程。从数据层、业务层、功能层、用户层四层架构分析了档案数据编目整体架构,其中具体业务流程包括建立元数据模型、创建初始目录、元数据自动发现、数据目录应用四个步骤,以实现数据访问、数据理解、数据治理功能。提供了关于档案数据编目的系统性观点及其如何实现档案数据编目的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10.
葛悦  邵华 《山西档案》2022,(5):75-82
档案数据治理是档案治理的重要组成和重点领域,档案数据治理能力的进步推动着档案治理的变革与转型,丰富了档案治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区块链技术凭借多项特殊优点,为档案数据原始性与真实性、安全性和共享性提供了有效保障,赋能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档案数据治理活动。随着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区块链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技术赋能档案数据治理逐渐从顶层设计优化、治理体系完善、服务生态建设三个角度向技术使能演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与应用推进,档案数据管理成为新兴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档案数据管理概念分解的两种方式、概念界定的推演逻辑两个方面探讨档案数据管理概念研究的逻辑路径;从政策话语体系的转向、政府数据开放的推动、学术领域研究的趋同以及档案数据管理实践的倒逼4个维度探究档案数据管理作为前沿研究领域的合理性;从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探索档案数据管理未来可能的研究路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及其教育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国内外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现状,分析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的优势和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档案保护技术领域的拓宽及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探索档案保护技术及其高等教育将来可能发展的空间,在国际大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及其高等教育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全球化趋势下,档案数据流转与利用速度加快,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档案数据发展新需求。数字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开辟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新路径。文章利用数字治理基本思维与方法构建以目标层为统领、以档案数据生命周期为主脉络、以安全层为核心、以技术层为基底的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架构,并分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从数字治理角度出发,旨在实现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动态防控,为档案数据安全利用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杨枫 《兰台世界》2022,(7):67-69
学籍档案作为高校档案利用率最高的内容之一,其服务利用影响着档案价值的发挥。学籍档案关系民生,对学生、学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智慧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构建了智慧学籍档案的框架,将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分为档案数据层、利用层和自助层。并在利用层介绍了智慧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办法,包括电子学籍卡、名册遮盖打印和人脸检索等最新技术的应用,使档案服务向深层次、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广泛而深刻的革新,本文将数字人文技术引入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中,探索具有实践指导性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更好地发挥数字人文的活化驱动作用,促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助力我国工业记忆留存和工业精神传承。以数字人文为技术支撑,通过文献调研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借助半结构化访谈、内部文本资料收集获得17份质性数据文本,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数据文本进行编码与分析。最后聚焦档案资源、参与主体、活化利用方式、数字技术应用四个维度构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要素,并深入分析各维度要素间的关系,探析形成“资源层”“管理层”“利用层”“技术层”四层结构,最终构建以资源层为基础、以管理层为核心、以利用层为目标、以技术层为保障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以期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重焕生机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琪 《北京档案》2010,(2):26-27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民国档案年代久远,记载着民国社会历史的原貌,反映着民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将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对于继承和保护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为此,笔者就档案数字化建设作粗浅的探讨,与档案界同行交流,以推进档案数字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件与档案数据与日俱增,档案数据集成已经成为档案信息资源新的增长引擎,并应用到企业、政务机构、医疗行业等多种场景。通过对数据集成原理、技术与方法的总结发现,数据集成的方法与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属性突出的语义本体体系并产生自己的独特作用。数据集成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实现全过程的档案数据集成化管理,并可以使系统呈现出层次性、精细性、规范性、一致性等特征,提高系统的性能并为实现其他应用场景提供前期基础。数据集成与档案管理系统融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技术问题、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等。其中,技术层主要针对不同场景的业务数据处理,解决各业务系统中大量的、多源的、异构的数据融合问题;数据层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规范化、一致性构建,保障数据质量;应用层保障数据存储与交换安全,并保证档案数据处理的响应速度与系统友好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兰台世界》2019,(11):48-50
目前,电子档案资源聚合已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办公自动化的新形势下,电子档案资源聚合管理在应用中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构建了基于相关数据的电子档案资源聚合框架,包含资源层、语义关联描述层、相关数据创建层、相关数据聚合层和应用服务层等五个层次,建立了电子档案资源聚合平台的主要功能,包含档案编辑和研究、满足用户获取资源信息的需求、数字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自动上载和更新档案;最后,提出了电子档案资源聚合平台实现的对策: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库,优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加强电子档案的日常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元宇宙”这一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探索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档案展览模式,能够突破现阶段档案展览发展瓶颈,提升档案展览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梳理相关研究及我国档案展览发展现状,集成新型信息技术为底层支撑,驱动感知层、数据层、场景层和服务层运行,构建全新的档案展览模式,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新型档案展览模式在场景搭建、交互方式、展览体验和公众参与上具有优势,为探索元宇宙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服务在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发展时存在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以及对用户研究粗粒度等问题,与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细粒度、精准化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小数据以其独特的数据特点给档案信息精准服务带来新的思路。以小数据为切入点,分析档案小数据的构成以及基于档案小数据开展精准化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行性,构建基于小数据的档案信息精准化服务模式,从档案用户层出发,在采集档案用户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预处理、存储和分析,通过一系列档案信息精准化服务相关措施实现档案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与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