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1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24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2课时。  相似文献   

2.
《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一”是这样的:细读课文第一段,分别指出这一段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和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为方便起见,现将课文第一段抄录如下: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答案说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1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24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2课时。可教什么、怎么教呢?反复阅读全著和相关资料后,我心中有谱了。我把教学内容确定为三个板块:1.介绍《边城》故事情节。2.《边城》导读。3.课文赏析。其中前两个板块为重点,第三个板块为难点。这并没有脱离讲节选课文的常规老套,我还想为讲授添一抹亮色。经过思考,我为每个板块拟定了一个题目,分别是:《那船那人那…  相似文献   

4.
我是这样设计《回声》第二课时的□大连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岩《回声》这篇科学童话共教学三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四到六自然段和三个生字,重点是理解第五自然段中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为了解决这个重点,我重视了直观手段的合理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回忆》是一篇明白如话的现代文,字词句没有多少好讲。这样的课文怎么教?我认为,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多活动。我安排的教学程序为: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通过自读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文章段落;课堂上重点分析讨论母亲的形象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搞清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这篇文章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短时间的酝酿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经过互相补充纠正,很快总结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本文通过追忆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表达了朱德同志对母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创新设计】一 教学内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说读课。三 预习要求1.读课文 ,了解母亲的事迹 ;2 .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三 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 .整体理解课文 ;3 .整体赏析课文。四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 :整体感知课文。 ( 2 0分钟 )1.同学们读课文 ,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2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  相似文献   

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课文。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被动 ,兴趣不浓。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呢 ?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要专心致志 ,二要边读边想 ,三要做点记号 ,四要学以致用 ,选择了“批注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一、确定目标 ,教给方法在学生初学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 ,提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你们准备重…  相似文献   

8.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犤传统教学设计犦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  相似文献   

9.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传统教学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就…  相似文献   

10.
每册语文教材都会安排15篇左右的略读课文,这些课文既是让一线教师由手把手地。扶”学生到“放”下他们自己走路的阶梯,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阵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对于略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相似文献   

11.
[情节回放]曾读过一篇《小学生问倒老教师》的文章。文章中写道: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接受学校安排上了一堂观摩课《小马过河》(第二课时)。当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激疑拓展,自主延伸时,老师说:"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宋秋芹同学问:“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怎样理解《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所选题材与中心的关系?”宋秋芹同学提的这一问题很好,正是我们学习本文时应该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任何文章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文章的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回忆录,记叙的内容丰富,所选的材料众多,但中心突出,不蔓不枝。通过阅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是表现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其中记叙的重点是“勤劳”。作者就是紧扣这一中心,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繁多的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的。课文4—5段选择了煮饭、种  相似文献   

13.
盘锦市的陈冬平老师来信问 :第10册最后一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写文章时要做到有详有略。《读写例话》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讲了怎样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重点材料 ,把重点材料详写。本组教材中的《丰碑》也是讲读课文 ,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哪些材料是详写的?我们在备课中觉得教师教学用书中讲得不合适 ,可又说不准 ,因此向贵刊发问 ,请求给予解答。陈冬平老师能看出教师教学用书中分析的结论不合适 ,说明她是认真、独立地思考了 ,这种不迷信本本的精神非常可贵。《丰碑》是“详写和略写”训练的又一例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要求第…  相似文献   

14.
初语五册第二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议论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两点想法:一、要紧密结合知识短文,二、要作横向联系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特点的认识。教时安排可确定为五课时。前三课时,分别理解每篇课文的结构,完成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可结合知识短文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每篇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为第四五课时进行对比教学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长课文的篇幅长,内客多,确实是需要多一点教学时间的,但有的教师教《竞选州长》一课,竞用六课时,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我觉得象《竞选州长》这样的课文,用两课时就可以教完.我的体会是:(1)准备谈话的目的要明确,要筒短.一开头不要把课文内客详详细细地告诉学生.在布置预习前,我简介作者后,扼要地讲一讲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7.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陈赓同志回忆长征途中 ,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过度的饥饿、疲惫 ,却不肯接受他人的照顾而牺牲在马背上的感人事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教学时 ,要依据本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来设计教学。一、抓词句间的联系大纲指出 :“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如本文第二段是重点段 ,对第二段的教学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红…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四、再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囫圄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五、读课文,了解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复述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 二、引导学生围绕主要话题:周晔笔下的伯父,我心目中的鲁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独立阅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 学生说一说:作者在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9.
[教例简述]1.课时:一节课2.课型:句式学用课。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请大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曾巩的一篇短文《墨池记》,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与“有关资料”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