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本荣 《新闻窗》2005,(6):45-46
长期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记者,可能没有一个不遇上新闻纠纷的,报道中一个数据的误用、一句表述的错误、一个概念的歧义,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官司的根源,态度好的,寻到报社心平气和地讨说法,要更正;态度恶的,先找记者泼上半天,再上法院争个输赢……,这几乎是每一个记者都不愿遇上但又难以避免的恶梦。  相似文献   

2.
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春 《新闻记者》2001,(3):47-49
去 年有一桩新闻官司颇为引人注目 :福建《海峡都市报》记者因报道某酒店有色情活动 ,被酒店告上法庭(详见本刊今年第2期)。在庭审中 ,记者出示其当时采访的录音带作为证据 ,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系记者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偷录的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判决报社败诉 ,并赔偿原告损失1万元。这一案例 ,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新闻采访中记者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辨析的。“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记者的采访过程 ,无非就是通过观察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等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解 …  相似文献   

3.
时下,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直击社会阴暗层面的重头戏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及追读。但是,由于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本来就棘手,记者涉足一些案件,特别是报道法院和警方尚未作出定性的案件时,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很大,须得小心翼翼,这就使得一些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容易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一炮打响,获得新闻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这又谈何容易,要知道新闻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你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抓到所有轰动新闻。所以,当你抓不到这些新闻时,请别放弃。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14日,《河南日报》发表了本报记者采写的消息《发生在沁阳的咄咄怪事──市法院公然判决地方性法规无效》,文章一发表,就像预期的那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都给我们打电话或写信,就沁阳市法院对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司法审查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这篇消息的出台是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产物。5月初,记者在报道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时,得到一条重要新闻线索:沁阳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经济案件时,在判决书中存在对《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自觉追求,笔者作为《嘉兴日报》最年轻的机动采访部实践,谈谈作为一名机动记者如何在采访中体出一种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因为这类新闻能引起社会关注,一炮打响,容易成名,而且这类新闻获奖机会多,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类重大题材的新闻不可能经常被你所碰到,可能你想去写时,人家早已捷足先登了。所以,善于抓别人想不到的新闻,是每个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9.
我在新闻学课堂上反复强调记者不可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尽可能减少记者个人的偏见渗透到新闻报道中.这是因为,读者阅读新闻报道,怀有一种前提假设,那就是我阅读新闻报道是想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而不是想知道记者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10.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所报道的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一个记者愿意拿自己的新闻生命来开玩笑。但是,新闻真实却未必是法律真实。新闻事实作为证据出现法庭上时,你很可能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江门日报社,同事们称呼吴耸时喜欢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一个“老”字,这可能是因为他是老共产党员、老记者的原故,叫他一声“老吴耸”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最近,发生在吴耸身上的一系列事情,使人们对他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4.
近读某报一则消息,说的是某县法院“为建设学习型法院,着力健全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每周四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作者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强调制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却犯了极端化、片面化的毛病,因为这个“雷打不动”的提法和做法是不合适的。首先,每周四应是法院正常的工作日,如果关起门来学习,势必会影响法院的正常工作;其次,一切在职人员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在职自学或轮流离岗学习。即使是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也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戴丽 《新闻记者》2003,(8):25-26
2002年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名誉权纠纷案作出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目前判决已经生效。这是十多年来因体育新闻引发的官司中媒体少有的胜诉案件。法院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和法律优先保护原则的运用,是本案媒体胜诉的关键。判决公布后,在新闻界、法学界引起广泛关注。本案引人注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法官的判决中得到尊重;一是当新闻表达自由与公众人物人格权之间发生冲突时,通常优先保护公众知情权。辨别几种“真实性”的意义记者在进行报道时,只能就看到的了解到的人、场景、事件…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7,(9):36-36
【新闻由头】据中青报的调查显示,多数人对富人印象不佳,奢侈、贪婪、腐败成为描述富人形象最常用的词汇,65.3%的人坦承看待一件事时会因当事人是富人还是穷人而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18.
周珂 《新闻世界》2008,(9):125-126
隐性采访以捕捉新闻的真实性、鲜活性,深受公众欢迎。在隐性采访中记者必须隐瞒身份,只有这样,才可能更方便地获取到有价值的新闻。但是,记者同时也要注意诚信问题,以免诚信危机的加深。隐性采访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的,作为公开采访有效补充的采访方式,在不得不使用隐性采访方式时,记者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遵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黄钦  张勇 《声屏世界》2006,(1):33-33
记者的直觉就是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特征、状态,直接、完整、快速地作出反应,揭示其藏匿的新闻价值的一种心理活动能力。它是新闻采写中主客体互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是记者新闻敏感的具体体现形式。直觉除了能帮助记者直接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之外,还能够使记者抓住具体的新闻事实穷追不舍。当记者对某一个问题专注地思索和研究达到梦寐以求的境界时,他的头脑中就会建立起许多短暂的联系,架起许多临时的线路,各种可能性在大脑中徘徊,多种相关信息被调动起来,达到一触即发的状态。记者一旦受到外界事实的启发,就…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委机关报记者,不能凡事都等待指示和安排,当事物“风起子青萍之末”时,就要伸出触角,抢抓新闻资源。事实证明,机关报记者只要放下架子,沉到生活中去,敢抢敢拼,争当天下之先,就能使读者获得最大的满足,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