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篇》与喉牙声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为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编撰。《玉篇》原书已亡佚。清末,我国学者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了《玉篇》残卷,并各自集佚成书刊行。经考证,残卷是唐昭宗以前的写本,“乃顾氏原帙”,极其珍贵。1984年8月,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影印成16开本,以《原本玉篇残卷》为书名出版,1985年又以《玉篇零卷》为书名,与《玉篇直音》一道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玉篇直音》是明樊维成汇编,可作研究《玉篇》古音的参考。《原本玉篇残卷》释义完备,例证丰富得当,引用了不少今已亡佚的魏李登《声类》等书的内容;词义不明时,还有野王案语。今存若干残卷,虽不及原书十分之一,但仍可据以窥其原貌,对于研究、发掘这部历史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梁书·萧子显传》称,顾氏《玉篇》经梁萧恺等  相似文献   

2.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空海和尚(生于中国唐代)在顾野王《玉篇》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字书。今本《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日本山城国高山寺所藏鸟羽永久二年(公元1114年)之传写本,收入《崇文丛书》。中华书局于1995年据此本缩印出版。顾野王《玉篇》是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与后世字书之间的桥梁,但野王《玉篇》已亡佚。拿今天通行的宋本《玉篇》和日本所藏唐写本原本《玉篇》残卷(约仅存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与《原本玉篇残卷》中都出现了重文这一重要的语言现象.以《原本玉篇残卷·言部》为例,分析总结《原本玉篇残卷》重文在征引《说文解字》字形上的类别、特点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顾野王和《玉篇》 《玉篇》是继许慎《说文解字》后的一部很重要的字典,作者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是南朝梁陈间著名训诂学家。顾野王出生在一个世代簪缨之家,父亲顾烜,是临贺王的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精通儒学知名。顾野王自幼聪慧好学,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九岁时即开始写文章,所作《日赋》,曾受到尊长者的激赏。十二岁随父亲到建安,撰建安地记二篇。《陈书》本传说他“长而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这样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为他日后撰写《玉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顾野王还精于绘画,宣城王作扬州刺史的时候,让顾野王画古代贤人图象,又让王褒书写赞语,时人称为二绝。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顾野王任太学博士,奉命撰《玉  相似文献   

5.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6.
原本《玉篇》残卷是一个世纪以前从东瀛发现的,迄今尚无人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本文是对原本《玉篇》残卷言部进行校点考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原本玉篇文字研究》一书中提到的“《玉篇》写作及其成书年代、《玉篇》的修订情况、野王案中的个别问题和字类说”等四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规范的社会功能出发,运用规范论思想审视顾野王《玉篇》的语音性质,探讨通过设立可操作的量化指数,考察《玉篇》语音的"普适性",为深入研究南朝通语、基础方言提供另外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南朝梁顾野王撰写的《玉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楷书字体编纂而成的字典,研究价值巨大。我们以原本《玉篇》为切人点,选取其中几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它们的历史演变,印证六朝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玉篇》是《说文》和隋唐以后字书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的考察去探讨两者在释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孙强玉篇》,唐孙强修订。宋陈彭年等人《大广益会玉篇》之后逐渐亡佚。今从金人书中发现,辑校成书,共30卷,545部,22872个条目。《韵》,辽人佚名撰。原为韵书,今仅存辽行均《龙龛》和金邢准《新修篇海》的注文中。辑录23547个条目,比孙书规模还大。《小学钩沉三编》,有65种书目、两万多条目为《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所没有,《史籀篇》、《姓苑》、顾野王《玉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名义》依用立项、代称、省字等准义项及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名义》并非机械地保留了顾野王《玉篇》的义项,而是体现了自己的主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原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均收字对应义项,考察了《玉篇》于唐宋两代释义修订情况及其字书功能的演变,认为较之原本,宋本有反映当时语言面貌、注意词义概括性、删除文化说解等优点,但其释义粗疏、书证不全的弊病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玉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篆隶万象名义》是空海依据顾野王《玉篇》并参以他书而编成的一部字书,由于保留了唐写本文字的书体特征,可作为研究隋唐字样的第一手资料。文章将《名义》前六卷中所收录的部分俗字分为"与常见俗字同形者"及"新见俗字形"两类,考察了其本字、俗写过程及使用情况。最后认为:《名义》俗字具有自己的风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笔画繁简不定,正写俗写不拘,包含着正向类推和复古类推现象,具有比较严整的系统性,而其来源则多为汉字隶变。  相似文献   

16.
原本《玉篇》残卷“讦”字反切“柯载反”,其反切下字“载”,黎本校改作“截”非误.从故训材料及敦煌写卷字书韵书“讦”字注音反切来看,黎本校改作“柯截反”似乎更能反映该字读音的普遍性,具有雅音特点,而音“柯载反”极可能是方音变读.又原本《玉篇》残卷“讦”字之训语中“(檗)”字,《校释》“今正为罄,罄诉谓尽情诉告也”之说不当,其实“(檗)”为“毂”之俗写,而“毂”为“告”之通假字,专字当为“(穑)”,又俗作“鞫”,通作“鞠”.  相似文献   

17.
《类篇》是司马光等编撰的。此书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开始修纂,至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完成。其编纂目的就如《类编≥“附记”中所说的:“今修《集韵》,添字既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欲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别为‘类篇’,与  相似文献   

18.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存有无充分依据而擅改《说文》的弊病,将段注本《说文》的一些条目与《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等书相比照,可以明显地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说文》,《释名》,杨泉和宋代“右文说”之间的顾野王《玉篇》对于同声符同源字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研究,该书中所进行的同声符同源字的系联,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源及语源学史当有 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篆隶万象名义》是在顾野王《玉篇》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字书,其收字、释义基本保留了野王《玉篇》原貌。周祖谟先生曾以《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比勘《说文》,发现了《说文》中的不少问题;还有学者征引《名义》以校诂先秦曲籍,足证《名义》之弥足珍贵。然而今本《名义》俗字、讹字较多,音义讹舛亦时有发生,给《名义》的使用带来很大障碍。本文是在对《名义》的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分字头、注音、释义三个方面,以字讹、衍文、脱文、误拆、误合、误指、颠倒错乱等例别统摄《名义》中之讹舛近百条,以期对《名义》的开发利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