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丹 《新闻通讯》2009,(12):36-37
媒介素养是由西方的“medialiteracy”翻译而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1997年,中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卜卫女士在其《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媒介素养”一词,被现今的众多学者公认为是中国大陆研究媒介教育的第一人。卜卫在该篇论文中将“素养”一词推及到媒介教育领域,“在媒介教育研究领域,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于媒介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是全体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媒介素养教育,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来看,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现有的成功模式,结合实际国情,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介形式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和英国小学媒介素养的特色,比较中英小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对于我国小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玲玲 《青年记者》2012,(36):36-37
媒介素养由西方的"Media literacy"翻译而来。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卜卫女士在其《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一文中,提出"媒介素养"一词,之后关于媒介素养的理论介绍和实践经验获得了长足  相似文献   

6.
高晶晶 《新闻世界》2011,(6):270-271
媒介素养的发展与媒介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从媒介史的角度,追溯媒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混合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变化和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透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 ,媒介素养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应的媒介教育也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社会运动。加拿大媒介素养的研究和媒介教育实践在近 2 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媒介教育的参照范例。本文对加拿大媒介教育的发展和它的媒介教育理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避免媒介素养教育的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已引起新闻传播学术界与教育界的较多关注,但从目前许多研究文章来看,却存在一种泛化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趋向,主要表现为把传媒人和传媒主管干部等人员理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教育纳入媒介素养教育范畴。这种泛化趋向一方面模糊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将使媒介素养教育变成万能的“箩筐”。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并利用传播媒介,帮助他们辨别和抵御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媒介化社会及其影响、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入手,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就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媒介融合情境下,加强新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新闻专业学子专业能力、完善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大学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低下,在大学生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媒介、对媒介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学会使用媒介。这就需要大学既要向学生传授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也要强化对大学生运用媒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发端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目的在于培养媒介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其具有媒介分析、媒介批判、使用媒介并通过媒介完善自我、促进社会发展等能力。目前,西方的媒介素养教育正日趋成熟,而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已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由于各地状况不一,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解及实践却不尽相同.媒介教育教什么?本文以此为线索,对西方媒介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重点和理念的变迁,认为西方媒介教育观念始终是以"公民"为起点,延续的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那种理性、自主的传统.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与实践,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媒介、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这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中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李献惠 《报刊之友》2011,(7):137-139
目前的国际传播系统中,媒介帝国主义甚嚣尘上。面对媒介传播偏见的客观存在,面对蕴含着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和媒介节目的大量涌入,受众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紧迫而严峻。受众媒介素养教育实施途径包括面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媒介自身的正确引导以及受众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等,通过多种渠道的配合,共同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献惠 《今传媒》2011,(7):137-139
目前的国际传播系统中,媒介帝国主义甚嚣尘上。面对媒介传播偏见的客观存在,面对蕴含着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和媒介节目的大量涌入,受众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紧迫而严峻。受众媒介素养教育实施途径包括面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媒介自身的正确引导以及受众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等,通过多种渠道的配合,共同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迅速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利用传播媒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就更好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社会行动者网络”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问题的凸显催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在阐述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之着力点——"社会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基础上,指出日本媒介素养教育中"社会行动者网络"的模式构建、构建力量与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本土化的"四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教育相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media literacy eduacation"、"media eduacation"和"information literacy eduacation"这三个概念的中文名称基础上,界定了"媒介素养教育"、"媒介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媒介教育"两个概念的分化与"媒介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之间逐渐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