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剧被人们称为"国粹",唱京剧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娱乐活动,2010年京剧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京剧》这部纪录片里,舞台表演艺术呈现给我们了一场鲜活的场面,历史语言的加工演绎更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情景再现穿插回忆,更是把我们带到了京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在央视的热播和国际化的成功运作,刺激了国人的神经,再次把中国纪录片拉入亿万观众的视野,并重新点燃大众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与热情。于是,一些人乐观地认为:中国的纪录片产业已成功进驻国际市场。笔者认为,《舌尖》的成功属个别现象,由于旧的体制、机制和观念的束缚,中国纪录片产业还远未走出困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纪录片产业都在抢占市场先机和市场份  相似文献   

3.
弭璐 《新闻通讯》2013,(10):12-14
2012年央视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著名品牌。时隔一年,央视准备在2014年春节前后在纪录频道播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第一季形成的强大的品牌效应下,第二季首先应该总结品牌成功的经验,保持第一季的特色,抓住已有受众;同时在一些方面进行更好的尝试,带给观众更好的收视体验和更多惊喜,实现品牌提升。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张丽萍 《东南传播》2012,(7):119-12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后,立即引发了收视狂潮,并且一夜走红,各类有关于此节目的话题讨论也成为媒体的焦点,鉴于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本文就它的成功原因做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游永南 《东南传播》2014,(7):166-167
央视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引发了一场全民美食热潮,还产生了一种新兴的网络语体"舌尖体"。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探究画面和解说词的配合技巧,以达到触类旁通,提升解说词写作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楚 《传媒》2014,(14)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品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很厚重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电视媒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传播渠道,对于传播京剧艺术自然责无旁贷。然而,多年来受制于创作者主观认识和技术条件的种种制约,以纪录片的形式对京剧艺术的呈现则少之又少。2013年5月,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推出了中央电视台重点立项的8集原创纪录片《京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30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协办、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承办的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研讨会在京召开.《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首播以来,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收视成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热潮和热烈讨论.来自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领导,来自中国视协、中国烹饪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这部纪录片热播背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主持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舌尖上的河南》、《舌尖上的广东》、《舌尖上的重庆》等地方美食类节目充斥荧屏。在这股跟风潮中,地方台美食类节目暴露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以为,地方台美食类节目要想突围,形成特色,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4):10-16
<正>2014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2》(下文简称《舌尖2》)以每周一集的速度开始在央视播出。根据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季度发布的结果,"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总搜索量在第一集播出翌日、第二集播出当天达到高峰。视频网站播出方面,"舌尖2"在优酷视频播出次日视频点击即高达500多万次。一周内,"舌尖2"  相似文献   

10.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追寻大江南北美食的热潮,这是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巨大的成功。本文从记录理念的角度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进行分析。从中国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联系,贴近生活的故事叙述,美轮美奂的视觉与听觉享受等角度加以深入探讨。最后对《舌尖上的中国》产生的国内外文化传播效应的角度对其进行精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视阀下,文化风险在转型期的中国表现越发突出,尤其表现为传统高雅文化的缺失等。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京剧》,因首次对京剧艺术的全景展示、节目内容的人性表达、叙述策略的高超,为受众描绘出京剧艺术的盛世,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本文以纪录片《京剧》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解读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因素及影响,旨在为消费社会中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纪录片,作为小众化节目,一直曲高和寡,难以让广大观众产生共鸣。然而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却如同一匹黑马,着实在电视荧屏上"火"了一把,同时在新浪微博等各大门户网站排行位居榜首。这部围绕中国美食展开的纪录片,将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中华美食图景。流传在舌尖上的滋味,铭刻的是心尖上的感动。《舌》背后,是自然、历史、人文、劳作这种中国文化,带给观众  相似文献   

13.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8届上海电视节上,央视拍摄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大鲁艺》、《春晚》等纪录片,在海外签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单子,销售额比去年增加50%,其中《舌尖上的中国》已飙升到1分钟1万元的顶级价格。  相似文献   

14.
杨莹 《青年记者》2012,(27):74-75
最近,一部由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迅速蹿红,与普通电视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纪录片的蹿红是首先在微博平台上发轫的,仅仅是导演陈晓卿在微博上呼吁了一番:"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求各位亲帮转。"《舌尖上的中国》低开高走,在22:40  相似文献   

15.
鲍繁 《新闻窗》2013,(5):65-65
近期,“舌尖体”在网络上悄然流传,出现“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舌尖”系列。究其原因,皆是受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据悉,《舌尖上的中国》的收视率远高于同期热播电视剧的收视率,成为近20年来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何能获得成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分析该片的成功之处,有助于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以其对美食意义独特的阐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食相结合,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同时为观众献上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该片的成功不仅是选材内容、制作模式的成功,也是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新突破,体现了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和故事化。片中通过美食来讲述百味人生,充满着人物故事、民俗和传统文化,以真情打动人心,实现了纪录片平民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它不仅充分调动了无数观众的味觉,也深深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家园。许多嗅觉灵敏的商家借机推出片子里介绍的菜品,旅行社推出了有关舌尖上中国的美食之旅,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也纷纷推出了"舌尖上的母校",回忆和记录校园生活中的美食……"纪录片仍然是电视广播中一个有威望的领域,吸引着报刊评论所注意,  相似文献   

18.
广播影视     
《传媒》2012,(6):7
正《舌尖上的中国》成关注焦点近日,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尽管该节目在央视一套22时30分非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却超过该频道这一时段播出电视剧栏目的30%,围绕其展开的各种话题屡次登上网络热点排行榜,豆瓣评分高达9.5分,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虽然四面楚歌举步维艰,传统出版业依然有人在坚守、在为之努力。坚守和努力的动力首先来自对纸书质感的留恋;其次来自对出版家精神的膜拜。舌尖上的中国2012年上半年,央视一部关于饮食的电视纪录片突然大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了无数漂泊在外的中国人思乡情绪。中国人的胃最知道家乡在哪儿,这部电视片看似平静实则煽情的图文配合,很好地调动了积郁在胃部的乡愁,舌尖的风头,一时无两。纪录片火了,出版界也兴奋莫名,数十家出版社及其背后的合作书商们纷  相似文献   

20.
夏欣才 《视听界》2013,(2):78-80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