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易水 《新闻知识》2000,(5):35-36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不免粗俗.文采多于朴实,又不免虚浮,朴实和文采要配合适当,才可以称得上君子。写新闻何尝不如此?光有材料.五要素也具备,却缺乏文采,就难免枯燥乏味,而文辞华丽,却没有实际的内容,就像给丑女浓施粉黛,只能给人虚假的印象,同样不受欢迎。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为好的新闻。 过去,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以及新闻队伍素质不高,“质胜于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八股文、大话、套话、材料语言满天飞,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孔子还说“…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有一种观点:新闻报道只需要信息不需要文采。某报一位新上岗的记者沮丧地告诉笔者,他的领导一脸正色地对他喝斥道:“记住,新闻要的是信息,别卖弄什么文采了!”而笔者一位同事的博客上.也为此话题一度引起争论。那么.新闻报道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要不要文采呢?  相似文献   

3.
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5.
文采是支撑新闻作品高度与深度的灵魂 要使我们的报纸、电视、广播令人爱读、爱看、爱听,“像早晨的闹钟一样,立刻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加里宁)。新闻就得讲究些文采。  相似文献   

6.
话说软新闻     
一、软新闻的内涵 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分作:硬新闻,即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软新闻,即重要性不足。趣味性浓厚的报道:纯新闻,即直截了当的事实报道,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汤世英等《新闻通讯写作》)。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对软新闻定义为:“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观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类新闻。”  相似文献   

7.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6,(12):44-45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作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作品来。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正在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攀钢日报》作为攀钢职工爱读的报纸,在一版中长期开设了现场短新闻这个栏目,反映职工生产、施工、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新闻,受到了职工读者的欢…  相似文献   

8.
从细节中寻找评论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判断力准确、注意力深远、文采飞扬等特点。因此,在新闻评论写作当中,作者在关注新闻事件,从宏观层面进行评论的同时,还可以关注新闻事件中所透露出的新闻细节,从新闻细节中找寻新闻评论的切人点。细节之中见精神,小细节中隐藏着大道理,  相似文献   

9.
林晨 《新闻三昧》2006,(11):49-49
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进行新闻报道时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关系到后期的新闻写作是否全面、真实、精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在新闻采访时不仅要注意方法、技巧,而且在采访过程还要有一股“韧”劲,一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劲头。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新闻作品。面对被采访者的拒绝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被采访者不合作的情况。这时,采访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碰壁”而放弃采访,使原定的新闻报道中途“流产”;也不能一味地胡搅蛮缠,激起被采访者的反感,使采访工作受到更大的阻碍。而是应该依…  相似文献   

10.
张勇军 《新闻前哨》2007,(12):26-27
发韧于市民报、繁荣于电视的民生新闻,近两年来成为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乃至研究课题。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不能漠视更不能拒绝这股新闻大潮的强大影响:而应主动引入并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将其作为新闻改革、实现“三贴近”的一个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稿件中,消息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因此,增强消息的感染力是新闻工作者应着力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常言道:“宁饮三斗醋,不听无味言。”消息要讲究文采,即是提高宣传水平、增强宣传效果的需要,也是受众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好看!”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提法正在一些新闻单位内悄然流行.一些主管领导这样要求记者,记者为把新闻做得好看而冥思苦索。如果说.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把新闻报道写得可读性强一些、趣味性多一些、文采美一些,使读者更加喜闻乐见.那么这个提法没有什么毛病。然而.不加任何前提.单纯提倡“新闻要好看”.把“好看”作为新闻的一般要求和普遍特征.甚至把“好看”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相似文献   

13.
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常看报端稿件,于是便把古人的“文心”与现人的“笔法”联系起来,颇感一些新闻稿件文采淡化,语青表达方式索然无味。为此,借“雕龙”的古训和文法,谈些有关文采的话。  相似文献   

14.
范以 《军事记者》2008,(3):51-52
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常看报端稿件,于是便把古人的“文心”与现人的“笔法”联系起来,颇感一些新闻稿件文采淡化,语青表达方式索然无味。为此,借“雕龙”的古训和文法,谈些有关文采的话。  相似文献   

15.
有 关人士认为 ,只要是法律没有规定保密的公务活动场所 ,都应该公开并接受监督。而新闻媒体又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中介 ,拒绝采访就是拒绝公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新闻记者的采访特别是有关监督性的采访往往会遭到拒绝 ,甚至受到暴力威胁。受众拒绝采访的原因有三 :(一)新闻采访触及到采访对象的利益。(二)新闻采访侵害了采访对象的合法利益。(三)采访时机不当。面对拒绝采访 ,记者该如何处置?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应该慎重对待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新闻媒介有必要尊重采访…  相似文献   

16.
年近八旬的著名报人范敬宜,最近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作品选”。过去,老人一直以“藏拙”为由,多次拒绝出版这些“易碎品”,这次为什么要破例呢?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出外采访的主要目的是抓住发生事件中的新闻,记者接触到新闻事件后,能否“手到擒来”甚至是抓个独家新闻,出色完成采访任务,笔者以为这与采访记者是否做好“谋而后动”关系重大。新闻记者虽然有文采高下之分,但完成采写任务的基本文字能力还是勿庸置疑的,所以这也是笔者强调记者采访要“谋而后动”的原因。所谓“谋而后动”,是指先计划稳妥而后再行动。笔者因有几年的采访体育项目、体育赛事的切身感受,因此将“谋而后动”诠释为搜集  相似文献   

18.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9.
郑晓群 《新闻实践》2013,(11):66-68
核心阅读:一张能够打动人的新闻摄影图片,一定具有情感的张力,而情感的张力往往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影像所揭示的思想,二是画面中生动感人的细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必须要具备思“深”识“细”的能力与谋略。所谓思“深”,就是对新闻题材要了解透彻,思考深刻,找到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所谓识“细”,就是在拍摄新闻照片时,要善于发现并抓住生动感人、能够揭示新闻事件本质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现场短消息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消息是一种比较灵巧的新闻形式,是记者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要真正写好它,写出现场感,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绝非易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现场短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