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2.
新聞事实必須真实准确,是人民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保証新聞中不發生任何錯誤,也是每一个新聞采編人員最起碼的責任。但是,从目前工業新聞中經常大量出現的夸大失实錯誤的情况看来,人民新聞工作的这些基本原則,并沒有在我們所有的工業新聞中認真遵守。誠然,像有些同志所說,記者中虛構新聞事实的現象,現在看来是沒有了。但是,也絕不能否認,由于某些采編人員缺乏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工作作風上存在着馬馬虎虎粗枝  相似文献   

3.
毛澤东同志一貫坚持“沒有調查,就沒有发言权”的思想。对待調查研究的态度如何,是我們能否做好新聞工作的关键問题。对于新聞工作者,从事調查研究,不但是工作上的需要,也是他的职业所要求的。新聞記者就是从事調查研究工作的人;記者应該天天作調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展开对资产阶級新聞观点的批判,是一个長期的艰苦的任务。因为资产阶級新聞观点存在于我們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中,并不是自今年开始的,只不过以往并不突出罢了。直到今年春天大鳴大放期间,右派分子向党的新聞事業發起了猖狂进攻的时候,本来潜伏在一部分新聞工作者思想里的資产阶級新聞观点,也同时大量暴露出来。右派分子否認馬列主义的新聞原理,否定社会主义新聞事業的方針和成就,企图推翻党对新聞事業的领导,企圖用资产阶级新聞观点代替無产阶级新聞观点。一些本来拥护党的新聞工作路线的同志,一时对馬列主义新聞学的基本原理,也产生了怀疑。新聞工作是否需要党的領导?新闻报道是否必须从政治出發?应该怎样看待新聞自由以及我国是否有新聞自由?在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問题上,發生了动搖。  相似文献   

5.
誠如漱因同志所說,从新闻最主要的特性——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出發,可以認为“对事实的邏輯的最完善的表达”是“新聞語言的特性的主要表征之一”;而“最完善地表达事实的邏輯,不能成为对于新聞语言的全部要求,而且也絕不等于新聞語言的具体形式,它仅仅是途徑之一而已。”(见“新聞业务”1957年第二期“谈新聞语言”)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比較普遍的看法:新聞摄影就是事件真实的报道,不是艺术創作;新聞摄影可以要一点艺术性,好的新聞图片也可以当成艺术图片来欣賞,但要求新聞摄影都达到艺术摄影的水平,正像要求报紙消息成为文学作品一样,不但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按照这种看法,似乎真实性是新聞摄影的唯一标准,而美不美,艺术不艺术,則是可有可无的。新聞摄影和艺术的关系真是像这样么?  相似文献   

7.
駐莫斯科記者李楠同志写的“莫斯科的初春”(载4月17日新华社新聞稿),是一条运用自己的語言艺术来写的具有鮮明而細膩的風格的新聞。它給我們描繪出莫斯科的早春景色,苏联人民的城市生活。它的感染力是这样强烈,使我們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一种欢乐和幸福。这条新聞没有什么提綱式的导語,也没有什么金字塔式的結構。它像一篇散文,但誰也不否認它是一条新聞。記者没有違反新聞的規律来写这条新闻,倒是非常灵活而熟練地掌握这个规律,因此写出这条驟看超  相似文献   

8.
編后記     
本期發表的“进一步改进政治新聞报道”、“加强国家工作的报道”“、打开社会新聞的大門”、“关于社会新聞”等四篇文章是本刊約請作者和起草人根据今年3月份总社召开的政治記者会議的一部分报告和發言材料整理修改而成的。这几篇文章总結了或者提出了新华社政治报道若干方面的一些主要的經驗和問題,可供讀者研究参考。关于社会新聞,是近年来新华社国內新聞报道中的一个新的內容,本期發表的兩篇文章就这一問题作了初步的探討。我們欢迎对此有研究兴趣的同志,能继续写一些文章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相似文献   

9.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聞必須真实,对这一点,我們新聞工作者是誰都承认的。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还做得不是那样令人满意。例如在一部分通訊員和个別記者的来稿中,特別是写人物的通訊、特写中,就仍然可以发現情节上失实和分寸上夸大的現象。而有的同志竟认为这是可以允許的。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新聞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細节有某些“合理的想像”?怎样理解在通訊、特写中运用文艺技巧和文学語言?新聞报道中的典型能不能比实际事物写得更高,更理想? 下面就这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2日“新闻業务(活叶版)”上介紹了新华社甘肃分社記者馬林周同志和甘肃分社、总社农村组之間發生的“关于兩条新闻的爭論”以后,不少同志都發表了意見。在这作为討論对象的兩条新聞中,又以对“庄子坪农業社收入增加了为什么社員还不滿意”一稿的討論更为热烈;随着討論的逐步深入,后来發展到实际上已經不是討論这条新聞有無普遍意义和应否播發的问題了,而是轉到了新聞学領域里的一个帶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新聞中的典型的概念、典型的体現、特点及其实踐意义等等重大問題的探討了。  相似文献   

11.
祝望与批評     
编輯同志: 我是“新聞业务”的老读者,也是老訂戶。这几年来我从你們的刊物汲取了难以估計的养料,特别是自从我暫时脫离新聞工作崗位以后,这份刊物更成了我与新聞界保持联系的紐帶。你們编的刊物从小到大,从不定期到比較定期,从內容不太丰富到現在这样丰富的过程,我都是兩眼瞧着的。我認为現在的杂志虽然还可以改进,但我已很感滿意了。请允許我以一个新聞工作者同行的身分向你們表示祝賀。  相似文献   

12.
(一) 新聞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人民新聞学以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的科学的态度进行新聞报道,在人民群众中建立了高度的威信。我們的新聞报道是有成績的。但是,在我們报道工作中,还有很多脫离群众、脫离实际的缺点。新聞报道中只講成绩、不講缺点,只講胜利、不講困难等片面性的缺点是很严重的;新聞报道中的現象罗列、夸張、不真实的情况也不是个別的。  相似文献   

13.
(一) 什么是社会新聞“社会新聞”这种提法可能并不很确切。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新聞都具有社会性,都可說是社会新聞。但这里所說的“社会新聞”,一般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問題的新聞,是說明历史遺留下来的或新生的各种社会現象或自然現象的新聞,是反映社会意識和道德观念变化的新聞。一般来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新聞这問題很难回答。現在只能給它下一个不很科学但也许是聊胜于無的定义:社会新聞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聞。比起旧的社会新聞来,这个定义所包括的范圍是有些出入的。总的說来是范圍縮小了,但在某一方面却也补充了一些为旧的社会新聞所忽视的题材。旧的社会新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社会秩序問題的,灾害、事故、斗毆、社会混乱現象等等;我認为在新社会里,所謂社会秩序这方面的新聞当中,有的意义已經不大,丢掉它是合理的。至于像消防、交通事故、工業安全、台風、防潮斗爭这类消息,当然还可以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聞界中,似乎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样一种惯例:一个在新聞采写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記者常常被提拔成为組長,然后由組長而主任,由主任而××長。于是,一个本来和实际相联系、文笔也此較犀利的新聞記者便从新聞写作者一变而为圈圈改改的領导者,再变而为在某方面“掌握全盤”的领导“家”,有的人甚至成天忙于作报告、訂計划、出席宴会和送往迎来。当然,誰也不反对在一个新聞机構中应該有一些指揮若定的领导人,但是,在新聞机構中领导工作的主要方面仍然应該是新聞的采写和编辑,一切行政安排也必須以这一方面为轉移。如果削弱采写力量,如果讓本来还犀利的文笔去毒坏、爛掉,那么,不管新聞“官”的陣容如何堂皇,“官”的层次如何庞杂,也無論如何算不得是正常現象。新聞工作是文字工作,“官街”的大小显然并不是荣誉高低的正确标志;新聞工作的主力部队应該是生根于人民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冷西同志最近出国的考察报告,亚非各国报紙所希望新华社能供給他們的新聞是: 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新聞要扼要簡煉,及时迅速,不要落在西方通訊社的后面。其次,中国經济、文化建設的重要事件。这些新聞要能以全国为背景,为国外讀者所理解。他們还希望得到关于中国人民的經济、文化生活的生动具体的报道。第三,中国对于国际重大事件的反应,特别是对和該国有关的事件的反应。第四,同各該国有关的友好活动,不论發生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第五,中国及世界各国对各該国事件或与該国有关的重大事件的輿論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六年,捷克斯洛伐克新聞科学研究所“奥尔皮斯”出版社出版了阿別·察佩克的新作——美国的报纸,这本書描写了某些典型的英国报紙的出版方式。“美国的报紙”一書的作者阿別·察佩克是一位美国新聞工作者,现在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他很清楚美国资产阶级报刊的內幕,以及它們是怎样愚弄讀者,用各种手段榨取巨额利潤。本文介轺了“美国的报纸”,一書的梗概,它对我們了解美国资产阶級新聞报刊和通訊社的资本主义性质及其本质,提供了一些材料,現譯出發表在这里,供同志們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艺札记     
各行各业,都重师承。作为新聞界的新艺徒,約稿和采訪工作当中,也常常遇到一些曾經做过新聞工作的前辈,他們一談到新聞工作,总是语重心长;稍有指点,给人以很大的启发。每次听罢这些教誨回来,不免要找个本本,記下三言五句,翻翻看看,作自己工作的借鉴、参考。把它写出来,名之为《学艺札记》。  相似文献   

19.
《新聞业务》编委会诸同志: 《新聞业务》七月号收到,甚謝。偶尔想起一件事,拟请贵刊注意,最好能呼吁或批評一下。这就是报刊文字中用字遣詞不当及写別字之風,頗有滋长,北京报刊有,其他地方的报刊更不少。  相似文献   

20.
报紙上的一条新聞,需要搜集很多的新聞材料;特别是其中某些事实有一点捉摸不定和矛盾的时候,更需要更多的材料來对証。这是件比較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比較有趣的事情。为了練習这种新聞报道方法,記者在担任采寫一条新聞时,可能在一些小的偶然事件方面去尋找許多証人,这种証人他們是很难去找到,同时他們也不願意去找。大量的訪問和衡量証据甚至对于一种小的报紙新聞也是必需的。記者必須仔細地去尋找綫索就像偵探追踪罪犯那样,并且必須决定怎样寫那种真相还沒有肯定的新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