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5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为肠、胃镜检查为阴性,皆采取胶囊内镜检查,观察其诊断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出病因为小肠病变的有30例,诊出率为51.7%,与肠、胃镜检查的检出率比较差异甚大(x^2=69.7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病变为1种有26例,占86.7%,≥2种有4例,占13.3%,二者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X^2=107.7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具有病因诊出率高、无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疫区的芒市是否有血吸虫病流行。方法:对芒市遮放镇农民1 331人进行吸虫抗体检测,阳性者行B超检查和直肠黏膜活检,同时调查其流行病学史。结果:血吸虫抗体阳性66例,阳性率为4.96%,对这66例(实检60例)进行B超检查,结果血吸虫性肝损伤者16例,直肠黏膜活检为血吸虫病者10例。结论:芒市遮放镇本土有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3.
食管黏膜剥脱症为临床少见疾病,我院2008-06-08月经胃镜诊断3例食管黏膜剥脱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与医学设备对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人中选取XX例患有胃肠道息肉的患者,他们的年龄在16-80岁之间.在患者入院之后,对他们进行电子胃镜的检查,并根据息肉在内镜下的状态与大小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手术之后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经过内镜下电凝电切切除息肉的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精心地护理,没有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运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手术的方式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患者,安全性较高,患者的满意度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和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某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资料共122例,NAFLD组74例,非NAFLD组48例,经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结果: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在NAFLD组和非NAFL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4)。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经方差分析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1,P〈0.001),进一步用LSD法分析显示两两之间都有差异。经超声测量的VFT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11,诊断切点值为2.70cm。结论:经超声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可作为NAFLD诊断和分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8):24-25
目的:观察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l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预防脑梗死并发症方面的指导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诊断的脑梗死患者49例,对49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检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微出血的检出率。结果:常规扫描法在49例患者中共发现脑微出血4例,微出血检出率为8.16%;磁敏感加权成像法在49例患者中共发现31例患者出现脑微出血,微出血检出率为63.27%,两种方法的微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法脑出血检出面积为(532.4±119.8)mm2,小于磁敏感加权成像法的(988.6±182.4)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磁共振检查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微出血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实例,研究血清中的EB病毒三种壳衣IgM、IgA、IgG抗体检出阳性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认EB病毒抗体检测在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曾经收治并接受住院治疗的IM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以体检健康、年龄与患者相仿的青少年及儿童72例为对照组,两组间在性别、年龄、饮食结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患有IM的患者组成的观察组通过实验室检查后,其三种EB病毒壳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5.83%~98.61%,而与观察组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人群组成的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仅为2.78%;结论:EB病毒抗体检测在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重要的指示性指标,可以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切除效果。方法:对我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44例患者共46枚息肉行EMR切除术,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即时出血2例,延迟出血1例,以上3例均内镜下处理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术(EMR)切除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口腔黏膜上皮P^27蛋白的表达的变化,探讨OLP发病的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OL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P刀蛋白在两组上皮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OLP组与正常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177;2.74及5.61&#177;1.82,t=0.0407,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7蛋白与OLP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独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对800例患者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另外1000例患者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两组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效果,检查完后由患者和内镜医生阅读并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所有胃肠镜检查均顺利完成。检查前无痛组心理压力明显小于常规组,检查中无痛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常规组少,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检查后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检查中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无痛组检查中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多在正常范围,且为一过性,无须特殊处理,检查结束后迅速自行恢复。两组绝大多数患者检查前、中、后SaO2无明显差异,无痛组少部分患者出现SaO2降低,经积极处理迅速恢复正常。结论:单独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211名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6.16%;男生感染率(7.34%)高于女生(4.9%);感染虫种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538,P〈0.05);采用清水、香皂、洗面奶、药皂四种洗脸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526,P〈0.05);学生住校与住家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72,P〈0.05);面额部的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且油性与中性皮肤较干性皮肤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14,P〈O.05)。结论: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存在蠕形螨感染的情况,应加强对学生面部蠕形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比较SPECT、头颅MRI、常规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法对癫痫患者的检出率,探讨SPECT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PECT、常规脑电图、头颅MRI的检出率分别为80.7%,66.7%,47.6%。,结论通过对比SPECT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MR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d,2w,4w,6w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变化.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w,4w,6w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2w、4w、6w FFA显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即黄斑水肿明显消退.OCT图像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部分患者需要重复多次注射,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且部分患者需要重复治疗,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研究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Lugol氏液染色及超声微探头序贯检查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378例经常规内镜观察有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等可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可疑病灶先行NBI观察,再行Lugol氏液染色观察,最后行超声微探头扫描,结果发现452处病变。与NBI和Lugol氏液染色相比,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较易漏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主要表现为NBI I级(71.3%)和Lugol氏液染色I级(8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表现为NBI和Lugol氏液染色Ⅱ、Ⅲ级。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2.4%。结果表明,联合Lugol氏液染色及NBI检查能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联合超声微探头检查可增加对早期癌及其浸润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18例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并给予标准根除治疗,5周后用胃镜复查并检测Hp和GST-π,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观察与比较Hp根除前后不同组Hp胃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果:118例经Hp根除治疗后97例Hp转阴,根除率82.2%,GST-n阳性率较Hp根除前差异非常显著(44.92% vs 75.26%,X^2=18.97,P〈0.01),Hp根除组与Hp未根除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75.26%和47.62%(X^2=6.38,P〈0.05),差异显著;Hp未根除组Hp根除前后GST-π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001,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慢性胃炎胃粘膜GST-π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总结一套急性肠梗阻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减少盲目手术和手术探查阴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6月急诊收治的239例肠梗阻患者行有效肠减压的治疗效果。结果:239例患者中,196例患者在有效减压12小时后症状缓解或好转,总的缓解或好转率为82.0%。43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行急诊手术,总的急诊手术率为18.0%。108例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总的手术率为45.2%。56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动力性肠梗阻,2例炎性肠病。2例血运性肠梗阻(结合溶栓治疗)和20例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完全治愈,总的保守治疗有效率为36.8%。结论:有效的减压治疗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措施,广泛使用于除外绞窄性肠梗阻外的大多数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在急诊条件下检查不完善时,诊断困难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道癌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中晚期食道癌,不愿意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进行内镜直视下支架的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置/L97个支架,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结论:内镜直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上腹痛10年,胃镜发现胃窦息肉2年于2007年8月11日住院。上腹痛多发生于餐后,伴恶心、嗳气、早饱、进食量减少,曾服用“兰索拉唑、铝碳酸镁、吗丁啉”等药,效果不佳。本次住院拟行胃息肉高频电切术。入院后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见0.9&#215;1.0&#215;0.5cm广基隆起性病变,表面粘膜光滑,色正常,顶端呈“V”型凹陷、糜烂,活检钳触之于粘膜下滑动,质地中等,考虑粘膜下肿物,行1:10000肾上腺素盐水粘膜下注射,圈套后高频电切除。切除息肉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胃粘膜下见胰腺组织,由胰腺小叶组成,部分导管扩张,未见胰岛组织,诊断为胃胰腺组织异位。术后病人经抑制胃酸、胃粘膜保护剂治疗,上腹部疼痛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对比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即阴道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当中有75例(93.75%)诊断出异位妊娠,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当中有56例(70.00%)诊断出异位妊娠;80例患者进行两种检查方式超声影像学表现检出阳性率对比,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由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较,前者对于诊断多异位妊娠的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诊断时间更早,对于检查早期异位妊娠的妇女而言,应当首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叶酸治疗,实验组35例在叶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阿莫西林,2组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学及胃镜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病理检查好转总有效率和胃镜下表现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5.7%和80.0%,对照组则分别为71.4%、62.9%和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莫西林联合叶酸比单独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