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养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导引术,把它引入高校进行教学研究,意在古为今用,弘扬传统文化,消减心理不适,使学生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特别在运动过程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利用丰富的养生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健身气功的引入将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夯实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养生学又称养生之道,是研究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科学。养生学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宝贵成就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吕氏春秋》中有多处谈到养生健身的理论,反复强调人事自然,注重养生的思想,以求得人生、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书中的养生理论积极健康、科学实用。本文拟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以及书中所包含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5.
自我和谐是人的心理、身体和人格三者和谐的统一,它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和谐的至高境界.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蕴涵着关于自我和谐的种种解说和沉思,如儒家文化中正心诚意的修身观、道家文化中顺其自然的养生观、佛家文化中因缘果报的自律观等,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时代,自我和谐的调控作用反映在社会进步的诸多方面,其对文明建设的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大量心理习俗,当中孕育、发展的心理健康思想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主要沿着四个途径延伸发展:一是以思维方式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二是以行为规范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三是以健身养生方式传承的身心健康思想;四是民间传承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朴素知识、技巧和实用策略。不同途径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在形式上相互交叉重叠,在内容和本质上交互作用,呈现出以和谐为核心,以变化为基态,以中和为手段,以平衡为基点的特征。这一辩证发展的和谐健康观,一直对中国人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1前言东方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之瑰宝,对中华民族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东方养生文比又有了长足发展,其发展趋势向着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东方养生文化过去对中华民族,今天对世界各民族的健康都起到积极作用个别是对目前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康复效应更加显著。所以东方养生文化吸引了广大从事医学科学、人体科学、体育科学。自然科学等科学研究者。以极大的兴趣人探索、研究和开发,为东方养生文化的发展献出毕生精力。2从秘不传人到全民健身的社会化东方养生文化在起…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中国古代的健身观念、健身术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等三方面分析传统体育的健身观。认为:中国古代的健身术在其产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人的整体观及调养性,并提倡摄取及养生方面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健身术关涉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宗教、哲学、医学、文学及艺术等多个学科;中国古代的健身术作为人类文化宝贵的遗产,有着科学合理的内容与理念,同时也对其他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札、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北瑶族传统体育是融合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庞杂、系统的文化形态,是区域少数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活动的总称。对其的整理和研究将大大丰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当地健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华章》2007,(12)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导引术,把它引入高校进行教学研究,意在古为今用,弘扬传统文化,消减心理不适,使学生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特别在运动过程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利用丰富的养生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八段锦的引入将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健身观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现代健身运动的实质是健身者、时间和空间的和谐统一,即所表现出的健身者对运动时间的掌握,对运动空间的控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充分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建设人的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以及增强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时间和空间成为健身运动的主要特征和制约因素,所以把哲学中时间与空间辩证关系的理念运用到健身运动中来,对现代健身运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科学观会产生科学教育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呈现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知识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凸显科学的人文性,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应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追求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和谐观含有合理的内核,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符合科学的发展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借鉴和发扬和谐观的精华,在人——人、人——物、规模—一质量、投入——效益等方面达至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丁建兰 《学周刊C版》2014,(2):226-227
孔子的养生思想及实践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修身养性、修身立命的养生理论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审视与解读孔子养生思想.弘扬其养生思想的精华.并结合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促进学校健康教育融合传统文化实现具有本土特色的长足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陈建素 《中学理科》2008,(4):113-114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以及科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精神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科学活动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而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中心,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弘扬价值观,提高文化意识.科学和人文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化学实验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在传播思想文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挖掘马克思关于新闻的中介观、自由观、本质观和批判观在人文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不仅会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新闻传播的人文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罗亚琼 《考试周刊》2007,(45):108-109
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是人们健身的最终目的。传统体育养生是健身人群的首选项目,其优势特点是对人们的广泛适应性。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体育养生的健身优势及特点,为贵阳人进行体育养生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彝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与彝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彝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途径进行探讨,对当前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促进彝族体育文化和运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