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许彦霞 《现代语文》2006,(8):113-114
现代汉语AA重叠式有重叠构词与重叠构形之分.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收词情况看,AA重叠式基本上是重叠构词,只有"大大""常常""偏偏""刚刚""明明""仅仅""略略""稍稍"少数几个词,它们的单音节形式和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并行使用,其重叠形式还没有固定为重叠构词,应看作重叠构形为宜.所以,考察<现代汉语词典>AA重叠式主要是对AA重叠构词的考察.AA重叠构词包括叠音词、重叠词两类.  相似文献   

2.
汉语ABB重叠词作为汉语中的特殊词汇现象,是汉译英中一个值待注意的问题.本文以"白BB"为例,通过对增义和强义等简单翻译方法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对汉语ABB词的汉译英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英语中的重叠词数量远远少于汉语;英语重叠词构造方式较少,汉语重叠词构造方式多种多样;英语重叠词在使用上具有口语和俚语特色,汉语重叠词既适用于口语又适用于书面语,并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英汉重叠词的语用功能丰富多彩,但英语重叠词多表示贬义,而汉语重叠词则具有多种语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重叠是汉语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对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的重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有关数词重叠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专篇的论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而研究歌词中数词重叠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在我们的语言中,随着词语表达形式的日益丰富,数词重叠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且这种重叠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歌词中.不过歌词中的数词重叠和应用在其它地方的数词重叠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重叠是英汉语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重叠词在构成方式、修辞功能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了对应法、利用词的重复、利用并列结构及利用押韵等重叠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跟国  裴瑞玲 《语文知识》2013,(1):38-39,51
许多汉语教材中叠音词的定义与所举的叠音词词例有抵牾之处,本文分析了叠音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些叠音词并不是纯粹的单纯词,并针对"叠音词"与"叠字"、"词的重叠"、"重叠式合成词"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情况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7.
余宁宁 《海外英语》2012,(22):47-49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重叠现象也被广泛运用到各种语言中。英汉语重叠词都很常见且种类繁多。它形式工整,音韵和谐,表达意思形象生动。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流派,在国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中的重叠词,将会对我们更深刻理解重叠词的构成、意义及使用都有很大帮助。该文将英汉重叠词的界定和分类进行总结,并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容器隐喻理论和相似性原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今存130余篇,其中文13篇,诗120余首. 《陶渊明全集》(以下简称《陶》)①包括四卷诗、三卷文,共8l篇.其中"重言"即词的重叠共90个(不计重复出现的次数).如《停云并序》: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时运并序》:"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前修时贤已有论述,如柳士镇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②中讲到: "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二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ABAB式.我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见到的只是前一种形式.此期的AA式动词重叠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反复与持续,尚未发展后来作为AA式主要用途的表尝试与短暂的语法意义."柳先生把形容词的重叠分为性状形容词重叠和象声形容词重叠两类,而且把后者排除在考察的对象之外,认为真正的AA式重叠的形容词是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语素叠用而成,其意义同构成它的单音节语素大体相同,即对事物作描写以及修辞上的强调.柳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拟借鉴其相关结论,对《陶》中的重叠现象作穷尽性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苗亮亮  查中林 《现代语文》2006,(11):122-12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人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主要特点.其语言简单明了、准确含蓄,并使用了一些叠音词.据我们统计,《论语》中除却引用《诗经》中的叠音词"穆穆"、"战战兢兢"外,共有叠音词26个,出现了35次.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叠音词基式与相应叠音词间的意义关系以及叠音词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0.
语言美与语法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某些语法手段与词汇一样,能起到构造语言美的作用。独词句醒目却意义深远,勾起人们无限联想。紧缩句结构简洁明快,然内容却很丰富。词的重叠可以加强语气,有的可以表示亲昵。词类的活用是应语言审美需要而生,它在语言运用上将会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为对象,通过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对汉语中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分析,再根据语感、前人的结论以及问卷调查,考察重叠形式AABB的变调情况,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存在不当之处;2)根据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出发,给出了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通用等级表;3)针对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后的复杂变调情况,提出了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的经济性原则,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40个需要重点学习的AABB变调词例,这将有利于汉语普通话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AA式叠音词和重叠词作了区分,并在英汉语中收集了相关的AA式词语印证了这种区分的合理性;同时对英汉语中叠音词和重叠词的词类作了分析和比较,最后阐述了两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词语的重叠方式主要有三种:语法形态、构词方式和修辞手法.重叠方式的不同,其作用及语法意义就不同,其叠字的读音也有所不同.词语重叠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语法现象.外国人在形容词重叠方面,往往不能正确使用其重叠式,本文试图从语法形态和构词方式的角度,通过对汉语中重叠形容词的梳理,概括总结出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作用与语法意义,以及重叠形容词中叠字的读音,以使外国人能迅速掌握其使用规则和方法,并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重叠词是汉语词汇中常见的一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都有其重叠的形式。词汇的重叠分为单纯的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两种,它们虽然形式差不多,但是从内在特征来分析,还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徐黎敬 《现代语文》2007,(10):42-44
引言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进行多角度考察,把其划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三类;重点考察了构形重叠词的范围、类型、词性及语法意义。指出构形重叠词是原词重叠后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是事物的情态,多训为“......的样子”(某某貌)。本列举了构形重叠词词形上的五种类型,并认为构形重叠词应属于形容词;本还讨论了构形重叠词所具有的单一性、多样性和意义及各类型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长头"辨     
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文献中有时可见"长头"一词,它实际上是5个同形词的重叠,共有"长的头部、长的前端部分""高个子""学识渊博的人""长头发""长久""经常""排行最大的""所赚的钱"等8种意义.这8种意义之间可以是一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二、三种意义以及第五、六种意义;也可以是多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四、五、七、八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叠的特殊句法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叠是汉语中部分词和短词在一定条件下充当某些句法成分的必要手段。它既能使这些词和短语的句法功能、使用范围得到扩充,又能较好地表现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龙丹 《现代语文》2007,(4):45-46
核心词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系联"词族"特别是核心词的词族,对于我们探讨汉语以及民族语言的历史及进行历史比较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词的重叠从使用的角度看,是一种修辞手段,与之同现的是修辞意义.它一般是动态的.与之密切相关的是言内语境.具有修辞意义的词的重叠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在语法上一定是不能重叠的.第二,这个词在使用中如果受言内语境制约重叠了,那么它就是表示修辞意义的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