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何况在那四五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总是参差不齐的。由于他们智力上、记忆上、基础上、心理上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各班都有那么几个差生。尖子生要培养,差生更需要辅导,把眼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这是教师的天职。近几年,我在转化差生的工作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研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差生的主要表现是学习差,所以在做他们的转化工作时,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最主要的.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我是这样做的: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1.在备课和上课时都面向全班,照顾差生.对于差生,我有五个优先: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优先安排座位.2.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差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所以我在教学时尽可能采用直观方法,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差生接受.3.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照顾中、差生,课内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发现差生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补救.  相似文献   

3.
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是学习过程中情感缺陷、知识缺陷积累所致。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我认为:减轻差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是“转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话题。于是,我特地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说到这个“词”的,她说幼儿园时没有,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多么可怕!一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教师与同学们的心目中成了“差生”,  相似文献   

5.
上学期,我新接五年级班的数学课。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时,不少学生对通分、约分都搞不清楚,更谈不上做分数加减法。教学困难大。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抓低差生的辅导。我的补差作法是:了解学生成绩差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对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我边上新课,边补基础知识。多利用早读或自习课补上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差生”是指学习兴趣不足、方法不得当、能力欠缺、成绩不佳的学生。尤其是有的学生其他课程都不错,存在单科不理想的现象,那么辅导化学学习方面薄弱的学生在短期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形成学习化学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差生”转变成优秀学生,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辅导“差生”短期内学好化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  相似文献   

8.
别歧视我     
我是“差生”,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我是尖子生名扬四海的石阶,是优等生推卸责任的替死鬼,是同学们调侃的笑料,是老师的眼中钉,是父母的心头愁云……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我是差生,是成绩差的“差生”。  相似文献   

9.
差生“心理治疗”的三个环节敖志凌,娜莎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针对差生的心理“症状”,耐心地进行“心理治疗”,使差生摆脱困境,收到预期的效果。一、满足差生自尊的心理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理。多数差生原本就有学习欲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在教育、转化差生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诊准病因,对症下药 所谓“诊准病因,对症下药”,就是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所在,并据此制定教育对策,因人施教,促其转化。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抛开智力因素而言,差生并非是先天就差的,而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的某些不良影响而逐渐变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差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差生在心理上既有相同之处,相互间又存在着较大差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形成原因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从心理学角度讲,要使高职生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应加强五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健康心理辅导;二是人格心理辅导;三是情绪心理辅导;四是生理心理辅导;五是就业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一、摸清差生底细,为差转优作好铺垫。 一是在开学前察看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试卷,二是认真分析每个差生从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三是开学后及时召开差生座谈会。四是与差生个别谈心,订出不同层次学习目标。 二、给差生几个优先,消除差生的自卑感。 一是给差生安排好的座位。二是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优先提问。三是对差生优先辅导且对他们的作业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待差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差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差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少部分差生在智力上、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差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成为差生的学习障碍,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因此,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 一、差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  相似文献   

14.
要转化差生,教师必须针对差生的特点,努力做到“四心”。1.爱心。教师要有高于“母爱”的精神,对差生倾注满腔的爱,献上炽热的心,做差生的知心朋友,使差生消除自卑心理,能“抬起头来走路”,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转劣为优,变“铁”成“金”。2.关心。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学习上辅导,在行动上督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情感上亲近,使差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从而融洽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差生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何种学习水平的学生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辅导。然而无论是到学校走一走,还是翻一翻教育报刊,除了“辅导差生”这个特定概念之外,很少听到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广泛意义的“辅导”方面的探索与研讨,也很少看到这方面的经验文章。可见对辅导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教研方面的一大缺憾。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发出一个呼吁,呼吁从事教研教学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许多学校感叹差生工作难做,即使做了,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方法不对路。笔者认为,在差生转化的方法上必须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特征,把住脉,找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积八年的行政及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差生具有以下方面的心理特征。 一、具有“防御”心理。由于他们身上毛病多,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害怕和忌讳公开场合下受批评,随时都警惕来自同学和老师及学校的挑战,表现出一种心虑上的“防御”心理状态。 二、具有“矛盾”心理。心境上,高兴时想好好干,不愉快时又认为“反正我很差”;情感上,起伏较大,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忽冷忽热;学习上,时好时差,容易出现反常。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一是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人,老师同学们都看不  相似文献   

17.
差生问题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转化差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说: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生同等重要。只要我们热爱他们,教学得法,耐心辅导,差生就不差了。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纪律观念差往往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和热爱,一般自卑感较重。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对待差生热情而不冷淡,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转变自己的不良心境,形成良好的心态,并逐步进入合格或先进的行列。”因此笔者认为转化、教育差生的前提是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表扬激励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差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过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上海某民办中专的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们学校有1200多名学生,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尤其是女生都愿意和我这个男性心理教师说说心里话,前来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我最多时一天辅导9名学生。兄弟中职校的心理教师非常羡慕我"生意兴隆",说他们一个月辅导的人数还没有我一天多,纷纷要我介  相似文献   

19.
在转化差生工作中,有人提出要偏爱差生。我赞成这个提法,也是这样做的。对差生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了差生尽快地转化。 1.“感情投资”增加一点。 大多数差生心理上都存在着自卑感、孤独感,自以为不如别人,对教师和同学感情淡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差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在《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一书中,从“正确表述辅导理念”、“恰当确定辅导目标”、“精心设计辅导活动”,“认真理清辅导思路”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设计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流程。这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规范化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我也会称赞”这节课为例,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规范化设计作一次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