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培养信息、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模式来看,都沿用工学硕士教育体系,虽然最终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程类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应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要培养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应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达到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得到显著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71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源、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美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二是复合型人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三是优化工程硕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目前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分析了教学方式、导师制度、论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工程硕士创新体系从而提高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美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近十年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同美国相比,我国的工程硕士产生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在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两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对工程硕士的需求不断加大。综合性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高质量的工程硕士,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从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及特色培养等方面来分析综合性大学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途径,可以探索和丰富高质量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科学、技术、工程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区别 ,分析了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模式 ,提出了设立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培养工程硕士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军队工程硕士的生源背景、军队和社会的认识、培养过程、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军队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提高社会和军队对工程硕士的认同度、明确军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规范军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建立军队工程硕士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提高军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完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 确保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目前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具体办法,使工程硕士的培养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上战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论述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与继续教育的关系,结合工程硕士培养实际,探讨了如何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能走上一条良性的循环发展道路,笔者就此对目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诸多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实改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加强对培养过程的宏观控制以及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机制的一些措施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