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石潭记》(初语四册)中有一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土与),为堪为岩。”课本对此作了注释:“(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这样解释,有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对“全石以为底”一语的注释是:“(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下文的“近岸,卷石底以出”则注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联系上下文来看,其中显然有矛盾。因为既是一大块石头作为底的,就不可能有“有些部分翻卷过来”的情况出现。所以,这样理解似于义未妥。笔者以为,这  相似文献   

3.
“全石以为底”和“卷石底以出”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中的语句,教材注释中将“全石”释作“整块石头”,将“卷石”释作“石头翻卷”,不管是从语法还是意义层面来说,这一注释都有些许不妥。通过考察选文不同版本,文章指出“全石”应作“泉石”,意为“受山泉冲激孕育过的石头”;“卷石”应作“拳石”,意为“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小石潭记》中有一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课本对其中较难的“坻”、“屿”、“止莲”作了解释,惟独对“岩”未注。相关的古选本也很少见到注释了“岩”的。也许编们都认为它就是通常的“岩石”之义,无须注释。其实,这样理解值得商榷。中的“止莲:课本已经注释为“不平的岩石”。如果后面再来一个“岩(岩石)”,岂不重复?在这里,“岩”当注为“洞穴”之意。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小石潭记》中,有这么一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文下注释了“坻”“屿”“嵁”各是什么形状的岩石,却没有解释为并列成份的“岩”是何状。有没有必要解释清楚呢?答案是肯定的。翻查了案头的几种资料,说法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种解“岩”为“高出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有两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两句看似没什么难理解的,实际上要正确理解还得琢磨一番.  相似文献   

7.
小石潭记     
课内检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笪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笙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相似文献   

9.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燕歌行》第一句中“残贼”的解释为“残暴凶恶的敌人”(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3页注释⑦),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唐汝询对残贼的理解为...  相似文献   

11.
是“最终”不是“死”──《游褒禅山记》“卒”义辨析安徽定远中学李同生高中语文(人教社1990年10月版)第一册《游褒禅山记》中有一条注释值得商讨。课文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的“卒葬之”,解释为“死后埋葬在那里”(265页注释①)。显...  相似文献   

12.
“举以予人”应这样注译刘春澍苏询《六国论》一文中,有“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一句,课文中对“举以予人”的解释是:“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我认为这个注释不妥,“举以予人”应翻译为:“全(把它)拿来送给别人。”如果按照课文中的注释,把原...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课本对“月色入户”一句的注释为“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显然,这里是把“户”训释为“窗户”。笔者翻阅了手边的几种选本,发现“户”字注释各本不一,时下也多有讨论。周裕锴等人编著的《三苏》对“月色人户”之“户”解释为“门户”;(中华书局,2010)任中敏选编的《宋词三百首》解释为:月光低低地照进华美的门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可见,“户”字有“窗户”、“门窗”、“门户”等多种注解。到底哪一种注释更为合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户”字及其相关词语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月色人户”中的“户”的意思应为“门窗”。  相似文献   

14.
“结发“注释质疑”山西许存浒《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句,课本把“结发”注释为:“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我以为这样注释欠妥。“结发”诚然有“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  相似文献   

15.
“结发”注释质疑《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句。课本把“结发”注释为“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我以为这样注释不妥。“结发”诚然有“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谓童年或...  相似文献   

16.
“死且不朽”注释疑议泾县中学陈晓保《之战》中“寡人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教材注为:“(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笔者对“死且不朽”的注释有异议,现与教材编者商榷。要正确理解一个词语,就必须...  相似文献   

17.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18.
全县初中语文新教材教法决赛,我受邀为评委,原本以为坐一整天听课会很累的,谁知六堂课听下来还觉得愉快,而且一个老师的“错”中生花,令我赞叹不已,难以忘怀。这个老师讲授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当他将“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萪,为岩”中的“为”照本译作“成为”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一语惊满堂。学生:老师,我认为不对。老师脸红片刻,坦然问:有什么不对呢?学生:这个“为”不应理解成“成为”。老师:呵,这可是书上的注释原文。学生:这个注释本身就值得推敲。老师:为什么?学生:小潭既然小,潭里卷起…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一文中,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课文对“偻”的注释是这样的:“[偻(jǔ)]脊背弯曲,即伛偻病。”对这个注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其中的“伛偻病”应作“佝偻病”。  相似文献   

20.
李■,何许人耶?1981年前出版的《鲁迅全集》做了注释,1981年再版时又重新做了注释(《鲁迅全集》第四集631页)。然而两次注释,虽然一次比一次具体了,却仍旧是述而不详,读者仍旧坠于五里雾中。 30年代上海文坛,一张以乌鸦为记的《涛声周刊》(1933年10月21日发行,第二卷第四期)上登载了一篇《读伪自由书》的读后感短文。作者署名李■。短文的末尾有这么一段: “……那天见鲁迅先生吃饭,咀嚼时牵动着筋肉,连胸肋骨也拉动着,鲁迅先生是老了!我当时不禁一股酸味上心头。记得从前看到父亲的老态时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